金庸筆下的丁春秋,有隱射孔子之嫌嗎?

丁春秋咳嗽一聲,說道:“少林方丈言之差矣!老夫乃山東曲阜人氏,生於聖人之邦,星宿派乃老夫一手創建,怎能說是西域番邦的門派?星宿派雖居處西域,那隻不過是老夫暫時隱居之地。你說星宿派是番邦門派,那麼孔夫子也是番邦人氏了,可笑啊可笑!說到西域番邦,少林武功源於天竺達摩祖師,連佛教也是西域番邦之物,我看少林派才是西域的門派呢!”

節選自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 奔騰如虎風煙舉

金庸筆下的丁春秋,有隱射孔子之嫌嗎?

上述引用,其一,丁春秋自述,自己乃山東曲阜人氏;

其二,丁春秋客居他鄉已多年。

細細一想,巧得很呀!孔夫子也是山東曲阜人,大半生周遊列國,正是客居他鄉。

金庸筆下的丁春秋,有隱射孔子之嫌嗎?

孔子

此外,丁春秋的成名絕學是“化功大法”,其源自逍遙派的“北冥神功”,通過接觸對方,將對方的內力吸淨,而中招之人,則只能坐以待斃,任人宰割。

而儒家,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天下士子開始供奉“天地君親師”。

也就是說,天地外,皇帝為最大,所有人都應該尊卑有序的生活。

金庸筆下的丁春秋,有隱射孔子之嫌嗎?

丁春秋到中原興風作浪,其徒弟極盡奉承,而老仙少室山一戰敗於虛竹,其門人弟子又立刻隨風轉舵,改為奉承虛竹。

縱觀千年歷史,君主地位固然唯一,可君主卻不是唯一的,誰是君主,士子們則又轉頭效忠誰。

這些,都是儒家思想極為不好的方面。

這些,較之星宿老仙的“化功大法”與其弟子之“法螺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金庸筆下的丁春秋,有隱射孔子之嫌嗎?

最後再分析一點,那就是丁春秋的名字。

古語云:夫子“筆削春秋,述而不作”。

也就是說,孔子把《魯史》刪改一番,就誕生了《春秋》。

書中,孔子只是總結了前人的智慧與經驗,並沒有加入自己的解讀。

而丁春秋的門人將其吹捧為“星宿老仙”地位崇高無比,其本人亦師承逍遙派之武學,卻背叛師門,於武學毫無創新。

而其名“春秋”二字,又怎能不讓人聯想到孔聖人“筆削春秋”之典故呢?

不過,究竟孰是孰非,可惜金庸先生今已作古,諸多猜測,也只能見仁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