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丨1月份熱點新聞彙總

新聞回顧丨1月份熱點新聞彙總

1月2日

報告預測2019年我國人均GDP將超一萬美元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1月3日發佈報告《2019年中國經濟展望》預計2019年GDP增長目標在6.0%-6.5%之間,實際增長率為6.3%,人均GDP將超一萬美元。

報告認為,2019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將更加及時有力的進行逆週期調節,稅費減免作為同時作用於需求端和供給端的調控政策,將成為全年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改革方向將更加合理而明確,共識將更加凝聚,有助於打消市場疑慮,穩定企業家信心和市場預期。


1月4日

央行解讀:此次降准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

1、此次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釋放多少資金?

答:此次降准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將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後,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2、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此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並非大水漫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準政策分兩次實施,和春節前現金投放的節奏相適應,有利於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時也兼顧了內外均衡,有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3、此次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答:此次降準及相關操作淨釋放約8000億元長期增量資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貸款資金來源。置換中期借貸便利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20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實體經濟降成本。這些都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月7日

河北省2019年將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 力爭PM2.5濃度同比下降5%

1月7日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19年河北省將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煤炭900萬噸、水泥100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焦炭300萬噸,淘汰火電50萬千瓦(或調整為應急電源)任務。以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製藥等行業為重點,完成7家重點汙染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和關閉退出,對逾期未完成退城搬遷的企業予以停產。

2019年河北省打好“六大攻堅戰”,力爭全省PM2.5平均濃度比2018年下降5%以上。


1月9日

世界銀行下調2019年全球增長預期至2.9%

美國當地時間1月8日,世界銀行下調2019年全球增長預期至2.9%,6月預期為3%;下調2019年歐盟增長預期0.1%至1.6%;下調2019年新興市場增長預期至4.2%,6月預期為4.7%;維持美國經濟增速在2.5%不變。


1月14日

劉昆:各地1月份要啟動發行地方債

財政部網站11日消息,財政部部長劉昆10日就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儘快啟動發債工作。要求各地1月份啟動發債,部分一季度不具備施工條件的如東北地區等,可以結合實際適當延後。決不允許出現因新增債券遲遲不能發行影響重大項目進展情況。

劉昆表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在2019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當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之前,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39萬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限額5800億元、新增專項債務限額8100億元。目前,這些新增債務限額均已下達。同時,財政部專門印發通知,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優化發行使用流程,要求各地切實做好相關工作。


1月17日

個稅改革3個月減稅約1000億 7000多萬人工薪不再繳個稅

從17日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稅收收入任務和減稅目標圓滿完成。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第一步改革施行3個月,減稅約1000億元,7000多萬個稅納稅人的工薪所得無需再繳稅。


1月18日

商務部:世貿組織基本原則不應受到挑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今日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歐日近期發表的第五份聯合聲明。中方認為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不應受到挑戰,不贊成把個別成員的標準強加於其他成員,各方應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

高峰強調,中方支持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同時,我們認為,現行國際經貿秩序仍應以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制為基石,世貿組織基本原則不應受到挑戰。我們不贊成把個別成員的標準強加於其他成員。各方應該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


1月22日

外媒稱中國GDP實際增速僅4.1% 發改委回應

針對“境外的一些機構和媒體稱中國經濟實際增長只有4.1%”的說法,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22日表示,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孟瑋回應稱,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經濟增長預期目標。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這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煤炭在嚴控新增消費的情況下,消費仍增加1.5億噸左右,天然氣更是大幅增長400多億方、增速17%以上;全年全社會貨運量增長7%左右,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9.1%。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這些實物量數據可以有力支撐全年經濟增長數據。


1月25日

統計局:月收入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

國家統計局25日公佈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中等收入群體就業工作時間最長,就業工作時間為7小時51分鐘。對於劃分標準,國家統計局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1月29日

發改委: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以穩汽車消費托住商品消費“大頭”

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29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專題新聞發佈會中表示,總的來說,當前消費形勢“總體平穩,有所波動,但消費升級趨勢依然強勁”。

要以穩汽車消費來托住商品消費“大頭”,更好地滿足居民出行需要。重點是要有序推進老舊汽車的更新、報廢更新,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同時,也是穩妥有序擴大皮卡車進城的限制範圍。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二手車,落實適用銷售舊貨增值稅政策。鼓勵限購城市優化機動車輛限購管理措施,有條件的可採取適度盤活歷年廢棄的購車指標等辦法,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汽車消費需求。

新聞回顧丨1月份熱點新聞彙總

關注GT研究所,最新最全資訊持續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