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很多家長都埋怨自己的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總是心不在焉的的,導致成績就是差!確實,那些“學霸”型孩子未必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更加專注,以至於在同樣情境中(課題、遊戲、訓練)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自然會更好,綜合素質也更高。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注意到這個差距,很多家長都有在絞盡腦汁地想法子使孩子更加專注,可殊不知,正是他們一些關心愛護孩子的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所以說,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杜絕那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一、打擾、打斷孩子在做的事情

孩子在玩拼圖,你非要問TA“喝不喝水”、“吃水果嗎”、“要尿尿嗎”;孩子在吃米飯,你硬要TA立刻吃青菜;孩子在地裡搭城堡,你偏偏要TA讀繪本……

明明孩子是在專心致志地投入其中,做爸爸媽媽的卻出於關心、愛護而打擾和打斷了TA,破壞了孩子做事情的連續性,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發展出好的專注力。

對策:當孩子專注於某件事時,請不要急,要有耐心,不指指點點、不問這問那,讓TA心無旁騖地做正在進行的事情。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二、習慣性“指導”

孩子在做作業,你在旁邊說“這道題不是這麼算的,應該這樣”;孩子在朗讀,你總是“及時”提醒TA哪裡讀錯了;孩子在把弄新玩具,你立馬告訴TA正確的玩法……

父母這樣的介入指導,干擾孩子的思路,使TA注意力不穩定,也是孩子做事情分析的“罪魁禍首”之一。

對策:孩子在做著事情時,沉默比“指導”更重要,等孩子向你請求幫助或事後,再出手也不遲。如果實在很有必要,那麼可以在做之前進行指導,不要中途去指導了。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三、忍不住幫助孩子

嫌孩子自己吃飯慢,直接喂TA吃;看到孩子要踮著腳去夠較高處當玩具,立刻幫TA拿下來;孩子要喝牛奶,把吸管插好才遞給TA……

這樣幫孩子,實際上干擾了孩子獨自探索、獨自做成一件事的同樣也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對策:當孩子需要“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時,請給TA所需的獨立空間,不要著急去代勞。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四、給孩子買太多玩具

家長希望面面俱到,只要覺得對孩子成長有幫助,一股腦地給孩子買各種玩具,數都數不過來,使孩子時不時擺弄一下這個玩具,在摳摸一下那個玩具,每個玩具都玩不長,不能長時間專注在某一件玩具上。

對策: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買玩具,即便已經買了很多玩具,每次也只能給TA其中的一兩種,讓TA進行有限的選擇,這樣TA才能玩得投入、持久。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五、孩子的活動區域雜亂無章

將給孩子買的玩具、繪本、擺件裝飾等一股腦地堆在一起,這種雜亂的擺放使孩子無從選擇,容易破壞TA的專注力。

對策:為孩子提供一個整潔有序的活動空間,各類物品有規則地擺放,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專注力更穩定持久。當孩子的東西太多時,可以進行簡化,週期性更換,每次只給孩子留下幾件。

這5種行為正在毀掉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別再做了!

總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減少對孩子的干擾,為TA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並幫助TA樹立良好的時間、秩序觀念。這些都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切記不要“搞破壞”,一旦孩子形成容易分心的個性,再埋怨TA專注力不夠好就太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