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興趣正在減退


中國投資者對德國公司的“痴迷”曾在2016年一度達到頂峰,但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無論是參股還是併購,成交案例數量都呈斷崖式下跌。德媒《世界報》撰文對此進行分析評論,現全文編譯如下:


德媒: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興趣正在減退


近年以來,似乎連德國聯邦政府也認為自己有義務出面干預。政府收緊了外國投資者在德國的遊戲規則,尤其針對中國投資者。德國人對中國大力收購德國工業的恐懼日益增長,而一些突出的事例,例如美的收購庫卡機器人,更為這種恐懼提供了滋生的溫床。

但現在事實表明,這種恐懼似乎沒有根據。對中國人而言,對歐洲、對德國公司的興趣正在消失。類似的併購案的數量和交易額急劇下降,一部分原因在於德國國內規則變得更嚴格,另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人自己。

德媒: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興趣正在減退


在整個歐洲範圍內,2018年,中國企業的併購和收購股權案例數量比起上一年下降了21%,為196起。目光聚焦到德國,這一數字則從2017年的54起下降到了35起。投資額下降幅度更大,根據諮詢公司安永的評估結果,2018年,整個歐洲接受的中國投資減少了46%,為312億美元,德國範圍內減少了22%,為137億美元。

“連續5個半年,整個歐洲的交易活躍度都在下降。”安永公司德奧瑞地區中國業務負責人表示。中國對歐洲的投資是在2016年上半年達到峰值的,當時中國向歐洲投資了近730億美元,參股及併購了176家公司。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這種活躍度出現了戲劇性的下跌,總共只有10筆交易,這麼低的數據堪比2013年的上半年。


德媒: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興趣正在減退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德國在2018年下半年頒發了新的“對外貿易條例”修正案。如今,只要來自歐盟之外的投資者意圖在德國參股IT、電信之類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那麼只要持股份額超過10%,就會觸發德國政府的審核機制,此前,這一門檻還是25%。

中國人開始剋制,也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中國內部,因為在中國,框架規定也發生了變化。“政府希望防止資本過度流出,並希望將投資活動集中在核心行業。”安永公司德奧瑞地區中國業務負責人稱,“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沒有那麼強勁,許多公司都有高額負債,因此他們出手更加謹慎,特別是涉及高額交易的時候。”

德媒: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興趣正在減退


最後,因為此前曾有過的一些不愉快經驗,德國賣家開始向中國投資者要求,在投資程序起步階段就提供必要的資產證明。一個例子是,紐博格林賽車場曾經被計劃出售給中國公司,後來卻發現所謂的買家是騙子。

然而,安永德奧瑞地區中國業務負責人預計,儘管存在這些障礙,但中國在未來也將再度活躍起來。“接下來幾個月內,中國投資者的併購動作依然會比較少,因為目前的框架規定太嚴苛了。”但從中期來看,趨勢卻有另一番風景。


德媒: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興趣正在減退


事實上,儘管在整個歐洲的交易量大幅下降,但考慮到購買數量,德國仍然是中國人的主要目標。緊隨其後的是英國,其次是意大利、法國和瑞士。在交易額方面,德國也依然處於榜首。這主要是由於吉利參股了戴姆勒,僅此一例交易,金額就達到了89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