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面牆,見證著一座城的變遷。

對於一個五六線的小城市而言,想要了解這片區域的“民生熱點”,廣告牆是一個間接的公平的立面。

這就猶如這兩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一樣,誰紅誰上。這就是需求衍生的自然規律,你拒絕不了的事。

我的家鄉名為“永年”,距離首都北京約420公里,位於太行山東麓,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屬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見於史載的名字為“曲梁”,春秋時為晉國曲梁邑。

2016年9月30日,永年縣正式撤縣設區,歸屬邯鄲市統一管理。這是這座千年古都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因為,這意味著自此他將迎來“加速度”發展的高光時刻。

這些年每逢春節返鄉,家鄉的廣告牆、廣告語帶著我見證了這裡一年又一年的大小變化。

今年春節回家走街串巷時,四處關於融資貸款、低首付買房、治療焦慮症、抑鬱症等廣告內容,反映著這一年來這座城市的人和房子之間的小城小事。

返鄉記 | 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資金鍊斷裂下的爛尾樓和買房人

返鄉記 | 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一語中的道出了社會趨利性的本質。這些年,全國的樓市也學會了這一社會招數的精髓,但凡哪裡有一點實實虛虛的向好,樓市便會立刻響應。

2016年9月30日,按照《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決定撤銷永年縣,設立邯鄲市永年區,以原永年縣的行政區域(不含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為永年區的行政區域,永年區人民政府駐臨洺關鎮洺洲大道25號。

永年改區之後的變化,當地人感受最明顯的就是樓市。房價扶搖直上,由原來3500元/㎡上漲到約5000元/㎡。

房價漲了,但當地人的工資並未上漲,從實際看,房價和工資並不匹配,因此,很多人面對上漲的房價,猶豫再三不敢入手。此時,一些便宜的小產權房反而受到來自永年周邊鄉鎮老百姓的青睞,即便全價買,老百姓也是接受的。

退休職工劉洪林一家就是在這個時候,揣著多年攢下來的積蓄,選擇了入手約2000元/㎡的小產權房。

不過,兩年多過去了。劉洪林買的房子依然沒有一點蓋起來的起色,成了一堆爛尾樓,他想要回房款卻找不到開發商。

“聽說開發商資金鍊斷裂,跑路了。左等右等,盼著能有人出面來解決這個問題,看來今年又沒指望了。”這個春節,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在劉洪林心裡化成了沉重的哀嘆聲。

劉洪林說,像他一樣等待退款的一共有2000多戶。為儘快解決問題,他們中總有一群執著的人每隔三個月就到信訪辦上訪,然而每次都失望而歸。

“誰說大城市人才有焦慮症,為這事我一想起來就焦慮得過不好年。我怕辛辛苦苦攢的錢要不回來了啊。”大年初四,喝高了的劉洪林一遍遍重複著“要不回來了”這幾個字。

有意思的一幕是,在劉洪林家附近的一面牆壁上,一則醫療廣告中,“治療焦慮症”幾個大字被冬日的嚴寒捂得冷冰冰。有需求的地方就是市場,焦慮症在小縣城也成了有需求的市場。

在我們的印象中,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好像只是生活在大都市人的“標配”,小城是小清新式的安逸,小城裡的人,離焦慮、抑鬱似乎還很遙遠。

但如今,一座五六線的小縣城廣告牆,真真切切地告訴你這樣一個變化:從前的車馬很慢,日色很慢,醫療廣告打出的治療病種是牛皮癬、白癜風,純粹的病;如今,時代變了,醫療廣告裡多了幾個精神類病種,治療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

返鄉記 | 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開發商想方設法穩“現金流”

返鄉記 | 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春節期間,一則網傳的“江蘇省邳州市房地產商會發布的《關於邳州房地產市場近期出現銷售亂象的通報》引發熱議。

通報大致的意思是,所有房企的樓盤價格不能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降幅高達2000元/㎡的房企,否則就要以“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定罪約談。

這則網絡地產新聞並非孤案。“價格戰”早就成為2018年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之間的一場博弈。地方政府的使命就是遵從決策層穩預期的方針“房價不能大漲也不能大降”,但現金流挺不住的開發商,不得不悄悄試探政府底線,開啟降價模式,以此保“現金流”。

那麼,對於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來說,挺不住的開發商們又是如何穩現金流的呢?

據永年當地從事房地產行業的人士說,無外乎兩種途經,一是降價,二是降低首付款。

2017年年底,永年區房價每平米4500—5000元,2018年上半年漲價到每平米5500元—6000元。在一座小縣城,老百姓買房的邏輯同樣遵循“買漲不買跌”,這段時期,被價格刺激的買房人紛紛趕忙上車,市場一片火熱。

不過,這種現狀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2018年下半年,在房價上漲到一定頂點,而縣城以及周邊又無大量需求支撐時,市場急轉直下,開發商們的房子也變得不好賣了。於是,為了現金流,部分開發商又開始降價銷售。

而另有開發商想出的辦法是降低首付款。

“10萬首付,安家住新房。”這是春節期間,家鄉一個樓盤打出的廣告語。10萬這個數字,很醒目,也很動人心絃。途經的不少人,將目光多停留了幾秒在這句廣告語上。

“現在融資太難了,開發商借錢難了,逼得開發商只好想出降價或降低首付款的辦法,迴流資金。”上述房地產從業人士表示。

2018年,融資難,是所有開發商面臨的一道難題。在嚴監管下,融資通道驟然收緊。2018年伊始,便傳出部分銀行暫停房地產開發貸業務。

融資內容,在縣城廣告牆上也有所體現。貸款業務、低利息貸款、零利息貸款等標語在這兩年的廣告牆上成為主流的信息。

返鄉記 | 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承包商工程款遙遙無期

返鄉記 | 一座小縣城廣告牆變遷史:房地產產業鏈的焦慮

年關之際,如果開發商的日子不好過,承包商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這預示著,前者應付給後者的工程尾款就成了遙遙無期的空頭支票。

臘月二十八,承包商張帆還在一次次向開發商催款。去年,張帆接了三個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尾款結算還可以,另外兩個項目的結算都不盡如人意。

“一個項目工程款包括進度款和尾款,以前進度款開發商一般會按時支付,用來買買材料或支付工資,但是,去年進度款也不按時給了,因為開發商資金也緊張了。”張帆說。

據張帆介紹,不只是他們的工程款沒給到位,有的承包商辛苦幹了一年,年前也只給了20%、30%的結款,但還要給工人發工資,他們有的就先借錢給工人發工資,等到年後再結算回一筆工程款時,他們再把借的錢還清。

其實,當房地產的整個邏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房地產行業上下游的個體都在經歷“陣痛期”。

“現在,在未付款前,材料商絕對不給供貨,以前還有賬期一說。”張帆解釋,所謂賬期,就是材料商先給供貨,款項在規定的期限內付清就行。

當本地的工程項目不好做也不掙什麼錢時,2019年該何去何從成了張帆春節期間反覆思考的一個新問題。他說,驅車串親戚途中,看到廣告牆壁上的“職多多”招聘廣告時,他甚至想到了是否離開房地產行業,進入一個新領域。或許,在其他行業領域,像張帆一樣,當原來火的一塌糊塗的行業面臨瓶頸期時,都想跳離,這也催生了廣告牆找工作信息的火熱。

正月初五,在與朋友們喝酒時,張帆的一個在江蘇無錫做項目監理的朋友向他發出了“邀請函”,“來無錫吧,這邊的市場環境還是不錯的。好歹是個地級市。”

2月10日,正月初六,窗外飄起了遲到了許久的小雪花。對於自己未來可能還要面對的房地產市場的境況,張帆說不出,也看不清,此時,最清晰的唯有吐出的一道道氤氳的菸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