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師

關於小罐茶,有太多可以寫的。這是一箇中國茶行業和營銷界的教科書般的案例。今天先談談小罐茶最廣為茶圈詬病的“大師”茶。

1

大師,什麼是大師?在小罐茶赤裸裸的把大師搬到臺前之前,事實上中國茶行業原本就是大師滿天飛。不同的是,通常的大師大多在線下在旁人的口中。大師們最擅長的就是雲裡霧裡講一番茶道,然後賣給你幾餅價值不菲有故事的茶。是的,就如李一、王林那樣的大師。

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師

2

中國茶行業,不會講故事,茶就很難賣上高價。茶一旦跟禪和道結合似乎身價立馬大增。談茶必論道這一點除了擺不上臺面的茶圈各種暗黑大師,即使如竹葉青和極白都不能免俗。竹葉青的高端茶叫“論道”。12850元/斤。槽哥沒喝過,買過。

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師

如果說其他茶企在禪道宣傳上還是遮遮掩掩打文化牌的話,那麼安吉白茶的新起之秀“極白”則是赤裸裸的把達摩都搬上陣了。他們說極白白茶是受到菩提達摩點化而產生的靈芽瑞草。

徐浪每次跟我在去哪家餐廳用餐出現分歧的時候我只要說:“極白白茶是受到菩提達摩點化而產生的靈芽瑞草”。他都會說“槽哥,行了,吃什麼聽你的,我請。求你了。我不想吃飯前還要先吐。”

事實上,中國茶行業傳統的營銷模式大抵如此,彷彿做高端茶不談禪不談道就沒有可講的了。忽悠,接著忽悠。

3

小罐茶的大師被很多人攻擊主要有兩點。

◆ 質疑一:八位大師不算大師,其實就是種茶製茶的匠人。

在說大師前,我們先聊一下中國傳統茶企的營銷,中國的茶企從來不缺乏營銷,本就是個看起來毛利高的行業,所以想做高端產品的企業向來捨得花錢。曾經很多名人為茶代言過,世界峰的陳德容,景甜的鳳牌,林志玲的貴天下,李冰冰的華祥苑,成龍的蒙頂山茶,許晴的八馬,唐國強的狗牯腦等等。這些明星的代言費哪一位都不小。而很多茶企的廣告也是在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輪番轟炸。可見茶企對營銷向來都是重視的。

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師

小罐茶所不同的是沒有找明星代言,而是找了八位製茶大師。單是這一點已經甩了其他茶企幾條街。讓製茶師傅走向前臺為自己的茶代言,這不得不說是茶行業代言模式的創新。當然,茶圈立馬質疑聲四起。

我見過幾篇文章是這樣寫的“大師滿天飛,小罐茶的8位大師充其量就是八位製茶匠人,現在國家提倡工匠精神把他們推出來包裝成大師,惡意炒作。”

坦白說,如果茶行業的非遺傳人不算製茶大師,那麼茶行業誰又算大師?這八位製茶匠人被稱作製茶大師,絕不為過。

相比較傳統茶企的明星代言,小罐茶對製茶人的推崇更值得學習。

◆ 質疑二:大師哪有功夫親手做茶。

“小罐茶,大師作。”和“小罐茶,大師做。”原本就是不同的概念。茶圈的人動輒以“大師那麼大歲數了,能做多少茶,小罐茶,大師做,騙人的。”

相比較大師做,大師作似乎更有意義。製茶是門手藝。每一道環節出錯,有可能茶就做壞了。大師親手做的茶未必一定比大師指導由徒弟動手做的茶好,做茶也是需要體力和精力的。如何讓更多的人喝到好茶?大師作就變得更有意義。

八位大師即使不跟小罐茶合作,原本也是茶行業內公認的製茶名家,也大多都是經營著茶企的企業家。其中一位老師我知道,幾年前他的茶在東北就炒到幾萬一斤。他的茶企經營很好,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都是成功的。對他來說,跟小罐茶合作當然並不僅僅是為了錢。

明星代言茶,無非是個名氣,就像成龍代言無數,代言一個死一個,但仍然不妨礙成龍家財萬貫,名利雙收。

而小罐茶的八位製茶師傅為自己代言。無論是誰,如果你在一個行業浸染多年並一生都要在這個行業裡,你代言都會慎重的。

大師本身就代表了品質,這也是標準。通過行業內普遍認可的製茶匠人為自己的產品代言從而讓消費者有了對品質判斷的標準,這就是進步。

從業20年以上,手藝有口皆碑,敢為自己的產品代言。這樣的人不是大師,誰是大師?

如果讓我在明星代言和製茶大師代言的茶中二選一,我當然選大師代言的茶。

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師

————————END———————

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