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考考這題(1.29)

19省考考這題(1.29)

寫在前面

粉筆的題庫質量較高,貼近省考命題趨勢,所以本系列部分題目選自粉筆題庫,同時在此感謝所有辛勤付出的粉筆老師。

如果覺得好,請關注一下,我會陪伴大家直到省考結束。

本期的主題是片段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找到主題詞,有些答案表意準確,但是沒有主題詞或者主題詞錯誤,也不能選。


片段閱讀題:

1.路面垮塌這個問題,恐怕不能輕率甩鍋。路面塌陷的原因有很多,或有不可抗力的自然變遷,或有人為遺禍的事故爆發。尤其是城市化策馬揚鞭、項目基建呼嘯而來的時候,每一次“破土”或“重建”,恐怕都要在事發後接受肇因的審查與反思。在城市路面塌陷事件頻發的當下,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咼潤華博士認為: “路基土的流失往往是城市路面局部塌陷的核心原因。 ”換言之, ____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折騰後城市地下結構不可能永遠安然無恙 B.“坑”人事件不能歸罪於倒黴的概率事件

C.業內普遍認為城市路面坍塌多是人為事故 D.“禍從地來”讓走在道路的市民如履薄冰

在看答案之前,先用一分鐘時間思考,選出你認為對的答案。


解析:“換言之”表示橫線上要填的這句話與“路基土的流失往往是城市路面局部塌陷的核心原因”同意。在片段閱讀題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提示詞,可以根據提示詞來解題。

先來看文段的主題詞,顯然應該是“路面塌陷”。理由是文段第一句是論點,“路面塌陷這個問題”,而且“路面塌陷”在文段中多次出現。與主題詞相關的選項,應該選擇C。

再來看,“路基土的流失”是由於基建項目破土或者重建造成的,屬於人為事故,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答案也選C。

A項:基建項目建設後,不可避免影響了城市地下結構,所以意思正確,但是沒有主題詞“路面塌陷”,所以不能選。

B項:沒有主題詞“路面塌陷”,同時“不能歸罪於概率事件”太籠統,表意不明。

C項:正確。

D項:沒有主題詞“路面塌陷”,市民如履薄冰文段沒有提到,無中生有。


2.雖然今天的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不再涇渭分明,科學發現到技術突破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但距離仍然存在。科學家們也不肯定他們的發現會帶來什麼,會在什麼時間“變現”。沒用就不做嗎?歷史告訴我們:如果只盯著能夠快速“變現”的科學技術,那科技永遠不會強大。但這個回答仍然是功利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科學的發展就是人類對自然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很多時候,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僅僅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有滿足好奇心的渴望。因為人類的幸福感,不僅來自物質的滿足,還來自對更廣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的是:

A.科學的發現與應用之間距離仍然存在 B.科學的發展更應注重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C.科學發展的本質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深化 D.科學研究的出發點不能侷限於科學是否有用

在看答案之前,先用一分鐘時間思考,選出你認為對的答案。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疑問:科學研究沒用就不做嗎?然後回答:科學研究不僅要滿足物質,還要有精神追求。

A項:來自文段第一句,為文段重點,排除。

B項:文段主題詞是“科學研究”,而不是“科學發展”,排除,這個選項是易錯項,再次告訴我們抓住主題詞。

C項:同樣,“科學發展”非文段主題詞,“科學發展的本質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深化”,本質推斷過度,文段沒有提到。

D項:正確。文段討論的是科學研究是否有用,然後提出,科學研究不能僅僅侷限於是否有用,不光要追求物質,更要追求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