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考考這題(1.19)

19省考考這題(1.19)

寫在前面

粉筆的題庫質量較高,貼近省考命題趨勢,所以本系列部分題目選自粉筆題庫,同時在此感謝所有辛勤付出的粉筆老師。

如果覺得好,請關注一下,我會陪伴大家直到省考結束。

本期的主題是言語題。言語題中有一類成語題,考生不僅要了解成語的含義,而且結合上下文語境,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言語題:

凡是有點文化的中國人,都聽說過魯迅,這是可喜的。但真正主動讀過魯迅文章的人,應該不算多。課本里的幾篇選文成了“______”,孤獨而又模糊地留在許多人的腦海中,漸漸被眾多資訊淹沒,直至消失,這又是可悲的!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雪泥鴻爪 B.星星之火 C.篇篇錦繡 D.滄海遺珠

在看答案之前,先用一分鐘時間思考,選出你認為對的答案。


解析:首先我們來看每個成語的含義。

A項“雪泥鴻爪”:融化著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B項“星星之火”:指一點點小火星。比喻開始時雖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C項“篇篇錦繡”:比喻文章優美。

D項“滄海遺珠”:指大海里的珍珠被採珠人所遺漏。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然後我們來看上下文語境。

文段中提到,課本中魯迅的文章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孤獨而模糊的印象,這裡用“雪泥鴻爪”生動形象,就好像是魯迅的文章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痕跡。

“星星之火”比喻新事物,魯迅的文章不是新事物,所以排除。

“篇篇錦繡”形容文章優美,文段並不是強調魯迅的文章優美,所以排除。

“滄海遺珠”比喻埋沒人才,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是形容數量少,所以排除。

本題的答案選A。


擴展閱讀: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品:

《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後收藏於《吶喊》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雜文集:《野草》、《且介亭雜文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