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考考這題(1.28)

19省考考這題(1.28)

寫在前面

粉筆的題庫質量較高,貼近省考命題趨勢,所以本系列部分題目選自粉筆題庫,同時在此感謝所有辛勤付出的粉筆老師。

如果覺得好,請關注一下,我會陪伴大家直到省考結束。

本期的主題是常識題。哲學題往往與詩句、名人名言結合考察,考生需要抓住裡面的關鍵詞,正確理解含義。


常識題:

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引用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藉以說明藝術創作的方法,這句詩所反映的哲學原理是( )。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C.內因和外因相結合推動事物發展

D.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

在看答案之前,先用一分鐘時間思考,選出你認為對的答案。


解析:首先來看詩句“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考生如果不知道這句詩,可以這樣理解:“閉門”,關起門來。“閉門覓句非詩法”,關起門來尋覓詩句,不是作詩的方法。“徵行”,遠行。“只是徵行自有詩”,只要遠行自然能寫出好詩。

所以,這句話講的是實踐對認識的作用,這道題目選B。

其次我們來解釋一下其他幾個選項。

A項:“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表示“矛盾是可以轉化的”,比如,禍兮福之所倚,富兮禍之所伏。如果要選這個選項,題目中一定要有一對矛盾。

C項:“內因和外因相結合推動事物發展”,內因表示事物內部的原因,外因表示事物外部的原因。如果要選這個選項,題目中一定要有內部原因,外部原因的論述。

D項:“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與B項想法,這句話強調的是認識的作用,如果要選這個選項,題目中一定要有認識對實踐能產生影響的論述。


擴展閱讀: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其一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山思江情不負伊,雨姿晴態總成奇。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