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話說,怎麼看來看去蹴鞠圖都是宮廷畫師畫的,他們能表現老百姓真實的火熱場景嗎?別急,大咖來了。

大家都知道,明代中葉畫壇上,有幾個神一樣的存在,他們風流倜儻,才華橫溢,關鍵還帥呆了,撩妹無數,留下了許多令大老爺們好不神往的傳奇故事。比如說,唐伯虎。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對了,這就是大明鼎鼎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其實帥不帥倒不一定,撩妹故事更是後人的編造,但這四人才華橫溢,詩書畫俱絕倒是真的。

除了,仇英。

仇英沒讀過多少書,是油漆工出身的,所以談不上詩書畫俱絕。不過,他是真的畫的好,否則怎麼可能跟其他幾位才子並提呢。

我們都知道北宋張擇端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是國寶,收藏在故宮中,畫中描繪了宋代京城人民的生活場景,細節繁複,嚴謹細膩,人物眾多,上千多位,風景壯闊,故事感特別豐富,不僅是幅精緻的工筆畫,而且也是研究宋代人民生活習俗場景的絕佳依據。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北宋)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清明上河圖局部 -彩虹橋》張擇端(北宋)

其實,仇英也仿照張擇端的創意重新創作,畫了一幅明朝的《清明上河圖》,近十米長卷,比張擇端的還要長一倍,人物更多,達到2000多位。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清明上河圖》仇英(明)

仇英描繪了蘇州城老百姓的生活場景,人物造型沒有張擇端那樣工謹精確,但神態生動,詼諧自然,別有一番情趣,用筆更加洗練,更加灑脫;而且採用青綠設色,在淺淡的基色中,大量採用鮮豔濃重的紅、綠、藍色點綴,顯得活潑熱烈,大概是油漆見多了,對顏色比較敏感吧。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清明上河圖局部 -彩虹橋》仇英(明)

張擇端創作的年代已是北宋末期,社會矛盾激化,因此他的作品風格顯得沉重,衝突,壓抑;而仇英處在明朝中葉,工商業發達,朝廷經濟殷實,老百姓生活還算輕鬆,所以他的畫就比較輕鬆,多了幾分詼諧之味,很有情趣。

而皇上就是那個有名的游龍戲鳳的正德皇帝,喜歡做木匠,還大概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不願意苦哈哈地勤理朝政,更多的是想玩耍取樂,於是,民間也各出奇招,怎麼好玩就怎麼玩。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清明上河圖(局部)》仇英(明)

仇英畫中也有蹴鞠的場景,不過斯文雅緻多了,也是表演性質的,觀眾還帶著扇子,抱著小孩、牽著小孩圍近了看呢。

球是踢得不怎麼樣,不過畫面形象生動,動靜得宜,確是佳作。

遺憾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禁止軍隊蹴鞠誤事,只能民間踢踢玩玩,完全沒有了競技攻防的用途了,只算得上健健身,遊戲遊戲,後來的明熹宗更是連民間都禁止,老百姓也把蹴鞠當做放蕩的行為,不好意思公開玩了。

吃吃瓜,賞藝術,國足在哪裡(三)

《金瓶梅》中蹴鞠圖(明刻本)

進入清朝,乾隆皇帝乾脆“即行嚴禁”一切蹴鞠活動,連風月場所也看不到了,那位畫《宋太祖蹴鞠圖》的黃慎,不知怎麼還能描繪出那麼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的蹴鞠場景,真是神人也!

可惜咱中華民族發明了足球,卻被無腦的皇帝一再抹殺,最終銷聲匿跡,你說,今天咱們水平不行,是不是該怪到他們的頭上?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說,咱大天朝就此與足球比賽絕緣,那也不見得,不信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