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東西方文化差異大,在育兒方面亦是如此!據瞭解,在美國,孩子放學回來之後都要幫家長做家務,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從小做家務對他們的以後會有很大的幫助!而在中國,孩子放學之後都在忙著上補習班,對比之下差異甚大!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做家務本身就是一件小事,對孩子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

答案是肯定的!

做家務的好處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喜歡做家務和不喜歡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後者高20%。

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離異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較低。


可能在一些家長眼裡,做家務就是簡單地乾乾活,出出苦力。

事實上,做家務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出苦力”這麼簡單。

>>>>做家務有助於開發智力


朱棣文在接受採訪時說,小時候媽媽就對他提過要求,必須學會自己做飯。

“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求變、求好。


這種經驗和能力,對一個人在科學研究中解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進行科學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對孩子來說,“心靈手巧”往往是分不開的。

收衣服、疊衣服,分門別類的把他們放好,鍛鍊的是收納和歸類的能力;

從觀察爸爸媽媽做飯到自己親自操刀開灶做飯,鍛鍊的是觀察和模仿和思考能力;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就算是每日澆花這樣的簡單小事,也是對孩子審美情趣的一種培養……

看似簡單的家務瑣事,其實培養的孩子專注對待事情的態度和更強的動手能力。

>>>>做家務幫助孩子走向獨立


動手能力的增強,足夠讓孩子在走向獨立時更無所畏懼。

作家千江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朋友的姐姐查出宮頸癌,要做手術,家人都往醫院趕。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叫姐姐的女兒時,她卻一甩手:我去做什麼,我又不是醫生,不去。

緊跟著又問:我媽做手術了,那中午誰給我做飯啊?

一個22歲的人,不擔心即將手術的媽媽,只擔心沒人給自己做飯。

有網友評論:“每一個‘白眼狼’孩子身後,都有一對‘自討苦吃’的父母。”

很多父母在小時候不讓孩子靠近任何家務,等他們長大後才發現,孩子的人生根本離不開“家務活”。


>>>>做家務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家庭觀念


陝西西安的夜市攤上,一名正在給顧客打飯的十三歲的男孩被鏡頭記錄下來。

記者問他為什麼在這裡照顧小攤,他說:“因為我媽媽很辛苦啊,我要幫忙。”

網友在評論裡說:他的家裡貧富與否我們不知道,但在精神上,絕對是富養。

綜藝《少年說》中,一位十三歲男孩在高臺上對著媽媽大喊:“媽媽,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以社會實踐的名義,逼我做家務了?”

“每天寫完作業,我得刷、擦地、擇菜,但我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啊。”

臺下一片鬨笑,但媽媽還是堅定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可以!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嬌萬寵的一個孩子,她也是她媽媽爸爸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跟你受委屈呢?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

“作為一個男孩子,你將來如果能泡得了廚房、下得了書房,能有擔當、有責任,那麼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會很辛福。”

做家務從來不是簡單的“幹活兒”,而是讓孩子去經歷其中的辛苦,去學會體諒父母家人的付出,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讓孩子正確地做家務


做家務能夠幫助孩子成長,但如何讓孩子正確地做家務,又讓不少家長犯難。

對此,美國著名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Elizabeth Pantley)有一套十分實用的“育兒經”。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家務活


錯估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多父母都會犯的錯誤。

Elizabeth提到,一個能熟練掌握複雜電腦遊戲的孩子就一定能掌握洗碗機的運作。

>>>>教孩子做家務需要耐心


家務活難免瑣碎,尤其是對家務不熟練的小孩子,能堅持做完才是最大的難題。

所以,這其中不能缺少的就是父母的耐心教導和一同實踐。

有的家長看著孩子半天完不成家務,可能就會產生“與其讓他慢慢做,不如我自己來做節省時間”的想法。

這樣的藉口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也打擊了孩子的信心。

與其一味催促孩子快一點,不如親手教他們慢慢來。

>>>>為孩子量身定做家務活表


家務活表是每天孩子應該完成的項目,譬如:自己刷牙、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書桌……

將這些製成一個隨時可見的表,讓孩子一點點養成習慣,既培養他們自律,也避免了父母嘮叨式的提醒。

>>>>給予適當的獎勵


對成年人來說,“不給加班費的加班真的很難熬”;

同樣,對孩子來說,每天做一樣的事情,也總會有懈怠。

給予一定的獎勵,或許能讓他們更易接受。

例如幫媽媽收拾完衣櫃就可以去看一會動畫片,收拾完自己書桌就可以出去玩……

但獎勵最好不要用金錢來衡量,將家務活變成了一場交易,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對於家務活要有明確的提示


“做一盤番茄炒蛋”一定要比“做一盤菜”更容易知道去做什麼,“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箱”一定要比“收拾好自己的房間”更容易被完成。

孩子的成長總是讓每一位父母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家長常常為孩子規劃各種宏大的目標,卻忽視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培養。

美國孩子做家務,中國孩子忙補習,對比差異大!


成大事固然很有意義,但“小節”也未嘗不重要。

期盼每個家長都能培養出“成大事不忘小節”的孩子,也願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能獲得真正的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