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倒眾人推”的共享經濟,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要說最近最火的詞是什麼?

央哥說一個詞您絕對會深有體會那就是“退押金”,很大一部分人都會因著退押金而點上一把火。

退什麼押金?那就是最近幾年火的一塌糊塗的共享單車。

曾經“共享”一詞幾乎滲透到了每個角落,一夜之間,遍佈各地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大街小巷。

風風光光生存3年左右的ofo小黃車,恐怕今年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挺過寒冬了。

昔日光環迅速退去,共享單車墜入凡間。

“牆倒眾人推”的共享經濟,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01

而如今,ofo單車被圍樓、途歌汽車被堵門...還有曾經那些人去樓空的各種共享單車品牌早就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之中被人忘卻。

北京中關村核心區,各路兄弟姐妹大爺大媽們不顧凜凜的寒風在ofo的辦公樓下排著長隊,數據顯示看,目前ofo排隊退押用戶數突破1000萬。

央哥這兩天聽到這樣的一段形容的確感到心疼:

“就算是萬里長城,有1100萬人同時推也塌了,何況是一家剛剛創立兩三年的民營企業?”

說到共享經濟,我們必須要講一講過去的5年。

尤其是最近3年來,可以說是中國風險投資最野蠻生長的幾年了。

各路資本已經輕車熟路,擅長打造獨角獸。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模式,燒錢-洗牌-壟斷-合併-等這種方式舉不勝舉!而且投資人們對這種方式也樂見其成。

共享經濟最有代表性的ofo和膜拜他們倆幾乎是同時的起步和告訴發展,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融資超過上百億人民幣,一度成為全民熱捧的國民項目。

以ofo為代表,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共享單車一度與高鐵、移動支付、網購等成為“新四大發明”。

各路資本蜂擁而至,國內數一說二的資本都有入股,都想分一杯羹。

“牆倒眾人推”的共享經濟,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02

然而隨著今年4月摩拜被美團收購,而後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煒就全身而退,相比ofo這邊因著創始人不願意放手的各種境況,度日為艱的情況每況愈下。

有朋友就拿最近的創業電視劇來作比喻。戴威最終還是沒能放得下面子,固守自己的一票否決權一步步走到今天。

就像前段時間《創業時代》裡的魔晶創始人郭鑫年一樣,最終將產品和夢想葬送在自己的狂傲、自大、不懂得妥協上。

就在今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發內部信,稱為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ofo人永不放棄。

至少這種勇氣還是值得肯定的,一個八零後北大畢業生,堅持自己的創業夢想,先不亂成敗,我們至少對他的這種創業精神而點數一個贊!

創業容易守業難。

有業內的投資人分析認為,共享經濟尤其是共享單車其實是大規模低毛利的生意,模式要靠管理來提升毛利空間。

本質來說,它是一門管理的生意。

03

共享經濟的模式是不是也需要進行改進和創新呢?

目前來看,共享經濟的成長模式和路徑都是類似的固定化,在跑馬圈地的初期瘋狂砸錢,以高額補貼迅速獲得市場上的存在感,讓用戶有吃到免費午餐的錯覺。

這種簡單粗暴的邏輯雖然能獲得用戶迅速增長,但卻難以產生粘性,到最後或者燒錢到資金鍊困難,或者一收手後就發現用戶大量流失。

“牆倒眾人推”的共享經濟,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共享經濟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要想去實現它就要付出,而現在的經營者就是為了套利,美麗的謊言一遍又一遍。

走到最後所有帶共享兩個字不過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共享經濟入“寒冬”,像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服裝等其他產品,更是早就沒有抵擋住“寒流”的入侵。

我們或許應該更多一些寬容和忍耐?

對於創業者們,給他們一些空間和時間?

讓他們再去為自己的夢想拼一把嗎?

那麼假如最終共享經濟寒冬風口過後,能夠活下來的又該何去何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