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一說起內蒙古,大家是不是立刻就想到了這樣的畫面:藍藍的天空,飛馳的駿馬,翱翔的雄鷹,健壯的草原漢子,還有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內蒙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烤全羊起源於西北遊牧民族,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製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隻野獸,大草原要民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精通漢、滿、達斡爾語言,並懂得俄、英、日、蒙古文,潛心研究蒙古和達斡爾族歷史的蒙古人阿勒坦噶塔,在其所著的《達斡爾蒙古考》載道:“餐品至尊,未有過於烏查(烤全羊)者”。烤全羊蒙語稱“昭木”,據史料記載,它是成吉思汗最喜愛吃的一道宮廷名菜,也是元朝宮廷御宴“詐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宮貴族,犒賞凱旋將士的頂級大餐。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內蒙牛肉乾又叫"內蒙風乾牛肉"、"風乾牛肉"、"風乾牛肉乾",是內蒙古特產,被譽為"成吉思汗的行軍糧"。 內蒙牛肉乾源於蒙古鐵騎的戰糧,攜帶方便,有豐富的營養。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內蒙牛肉乾選用大草原優質無汙染新鮮牛肉,結合蒙古傳統手工與現代先進工藝製作而成。是居家旅遊辦公的飲食佳品。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內蒙牛肉乾是將新鮮的牛肉在自然環境中冷凍,然後通風懸掛4到5個月。其工藝不但使肉中水分全無,油脂也散掉,使肉質變得相對鬆散,儲藏時間也變得更加長。然後浸泡入味後再烤乾即成,吃起來口味獨特。 由於涼制過程損耗較大,平均3斤牛肉出一斤肉乾。內蒙牛肉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風味獨特,更具有地方特色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內蒙牛肉乾產於天然的草牧場。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生活在那裡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涼曬牛肉乾的生活習慣。追溯內蒙牛肉乾歷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蒙古騎兵與內蒙古牛肉乾有著不解之緣, "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一頭牛宰殺後,百十公斤重牛肉涼幹後捻成沫後,只有十幾斤肉沫,裝袋後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衝飲。即使一時缺乏,還可以射獵作為補充。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內蒙牛肉乾在遠征作戰中起著很重要作用。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手抓羊肉是我國西北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

<table><tbody>/<tbody>/<table>

美食偵探——強壯蒙古漢子的養成,這些美食一定不能少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這與他們惡劣的生活環境和獨特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外出遊牧,數月不歸,而羊肉卻有飽食一頓,整天不餓之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