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半島的這個古村落,有許多上百年的“黑房子”,獨具匠心!


春節期間,趁著走親訪友的機會,探訪了膠東半島一個特殊的千年古村落——山東省龍口市諸由觀鎮西河陽村。西河陽村是一個古韻悠長的村莊,在龍口市,與大地主丁百萬所在的丁家村齊名,素有“城裡有丁家,鄉下有西河陽”一說。

西河陽村保留下來大量老式民居建築,2016年被公佈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走進這個古村落,與其他村莊不同的是,許多房屋、院牆的主色調都是青黑色,如同被燒過一樣。

西河陽村的這些老房子,多數建於清朝末年,據說保存完好的青石古民居有200多處,最短的歷史也100年以上,當地人把這種房子叫“哈瓦房”。

以前西河陽村的村民建房,都在當地的山上採的青石,這種青石就是一種火山岩。火山岩的強度比較高,保溫、隔熱、防火、防水、耐腐蝕、無輻射,用它建房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當地人還認為,這種青石能夠辟邪。

西河陽村的一條南北大街,兩側是黑青色的石塊壘切的牆壁,猶如青龍的鱗片,村裡人把這條街叫做老龍街。老龍街兩旁順彎就勢而建的一座座老房子,集磚雕、木雕、石雕於一身,做工精巧,裝飾美觀,氣勢恢宏。

膠東民間有一首民謠:黃縣的房,棲霞的糧,蓬萊淨出好姑娘。其中黃縣的房,就是指西河陽村的這種老房子。這些老房子建設的獨具匠心,主體用材為磚、木、石,坐北面南冬暖夏涼,多呈中軸對稱、庭院式組群佈局,前套院、前院、正院一應俱全,透露出幾分莊重與威嚴。

作為“黃縣房”的典型代表之一,西河陽村的這些老房子,作為突出體現以“家”為本的民居,既顯示著“貴精而不貴麗”,又有“貴實用而不貴侈華”的特色。走進這個村莊,一條條小衚衕,都給人一種古韻悠長、幽靜安逸的感覺。


據說,西河陽村的這些老房子當年建的很有講究:施工前,首先精心勘測,按照舊時瓦石營法進行施工。為防止沉陷,房屋的地面與基槽均要夯實。牆體厚1.5尺,漿砌橫平豎直,梁檁安裝榫鉚連結。整個房屋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堅固美觀。牆體石料色澤保持一致。屋面上面覆有仰合魚鱗青瓦,即使瓦片破碎,也不會漏雨。

俗話說,無商不富。西河陽村的村民自古就有做生意的習慣,鼎盛時期,這個村有100多家商戶,經營的行業有航海、商鋪、酒店、粉坊、藥店、律師、染坊、食品,許多人走出去在北京、上海、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地開店,賺了錢回村裡蓋房買地。

在西河陽村,東西各有一棵幾百年的古槐樹,靜靜地護佑著這個美麗的村莊。

經典的,必然是傳承的。老房子在,人們的感情就在。到這樣的古村落看一看,不僅很養眼也很養心,不僅僅能欣賞精美的老建築,更能感受一種文化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