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打人、任性、沒禮貌,家長別急著“修理”

歡迎關注“小樹苗培育 ”,標記早教生活,探索未知天賦!

最近,小葉總是和我抱怨她家的二寶總是喜歡和大寶搶東西,還喜歡和大寶動手,大寶作為哥哥,權威都被挑戰了,當然不能忍氣吞聲啊,結果兩人就經常打架。每次一聽他倆哭鬧,小葉的頭都大了。

寶寶喜歡打人、任性、沒禮貌,家長別急著“修理”

小葉的二寶1歲多了,孩子在這樣的年紀喜歡“動手”是正常的。因為1歲多的寶寶還不能完全用語言來表達生氣或難過的負面情緒,所以就會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但是孩子的感官發展又很不成熟,所以就會“不知輕重”。

而寶寶喜歡打人,可能是因為下面的這些情況:

1、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對於1歲多的孩子而言,類似這種打鬧的攻擊行為有時候會非常的普遍。有時候孩子打人,其實是完全沒有什麼理由的。這可能是孩子抱著一種玩的心理在試探你的一種行為,準確來說是在試探你的反應。

這個時候的孩子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希望能時時刻刻得到你的關心,想要吸引你的注意力,從而能讓你理解到他的需求。

2、不當模彷

不論是家長還是周圍的親朋好友,甚至是電視中的情節,只要出現打鬧的情節,就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尤其是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沒有是非分辨能力,所以他們就會同樣以打鬧的方式來對待問題。特別是孩子看到家長生氣打人,孩子就會在自己生氣不開心時,也出現打人的動作。

3、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很容易讓孩子“不知輕重”,而且會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衝動情緒,很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因為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是想同別人打招呼,但是因為力道控制不好,就很容易被誤解是打人

寶寶喜歡打人、任性、沒禮貌,家長別急著“修理”

4、父母不恰當的態度

這種情況真的純屬於你自己作的,當第一次發現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你覺得很驚奇就會和家庭成員說:“哎,寶寶竟然會打人了。”或者是對寶寶說:“爸爸壞,打爸爸”,你自己覺得是在開玩笑,可能還會覺得很有趣,但是沒成想孩子會當真,有時候無形中就會強化寶寶的這種攻擊行為,讓寶寶以為這種行為沒什麼大 不了。

針對這些情況,父母們面對孩子這種“叛逆”的行為,應該怎麼做呢?

讓孩子從小認識到打人不對

雖然孩子對於打人這種行為無意識,也沒有一些特別的原因。但是,父母仍要讓孩子從小認識到,這個動作是不對的,如果你對別人做了這樣的動作,很容易傷害他人,會引起他人的不悅、憤怒,甚至是傷害。

比如說孩子開玩笑打媽媽時,媽媽要收起笑臉,嚴肅認真地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這樣會把媽媽打痛,也不能打別人,很容易讓別人受到傷害。”然後,可以抓住孩子的手,可以在孩子的手臂上做一個示範,讓他真實感受力道的差異。示範給孩子看“玩”的力道應該是多大的?

寶寶喜歡打人、任性、沒禮貌,家長別急著“修理”

找出孩子行為的根源淡化處理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因為餓了、累了無法表達,媽媽找出孩子打人的具體原因 才能更好地解決。當然,如果孩子不聽你講話,一直哭鬧打人的話,你就可以把他放在牆角,讓他自己冷靜一下,這樣的冷處理能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

教會孩子分享和情緒控制

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分享的概念,所以就喜歡和朋友“搶東西”,還喜歡打別人。媽媽們可以給孩子買相關的繪本,通過繪本中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

制定好規則

對於3歲以後的孩子來說,要適當制定好規則。比如說讓孩子,明白如果他打了別人就一定會受到懲罰。這個懲罰一定是具體的,可能是不能買玩具這些。

當然,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充足的愛,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再加上適當的方法進行修正,相信寶寶也絕對不喜歡亂打人。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們要做好榜樣作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