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豬油餅子,就是把貼熟的玉米餅子切開,中間裹上熟豬油,撒上些鹽粒兒就可以吃。別小看這簡單的餅子,卻是我童年最愛的美食。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兒時家裡窮,吃飯多以紅薯為主,紅薯餅、紅薯窩頭、紅薯粥等等,成了餐桌的主食,偶爾吃一兩次玉米餅子就像過年。村裡人說,玉米產量不如紅薯高,所以種玉米的較少。有老人稱,豬油餅子是地主家的飯食兒,因為在貧窮年代,地主的好飯也不過是吃豬油餅子了。

有一次幫同學打掃衛生,他為了感謝我,特意拿了一個大玉米餅子,裡面夾上了滿滿的豬油,都流到了外面,我用舌頭舔到了嘴裡,不停地咂著滋味,吃的啪嗒啪嗒作響。同學笑著說:“看你的吃相真香啊!看的肚子都餓了”。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暑假期間,我幫一個老人耕種自留地,老人的兒子在油田上班,算是掙工資的富裕戶,只是沒有時間幫爹孃種地。老人見我乾得很賣力氣,問我喜歡吃什麼,我隨口就說豬油餅子。於是,老人天天給我做玉米餅子,吃的肚子圓溜溜的。老人兒子回來後很感動,不但送了一袋子玉米麵,還給了一罐頭瓶豬油。母親高興地說:“這回可解解饞了,紅薯吃的都咽不下去了”。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其實,不單單是孩子們愛吃豬油餅子,就是大人們也特別想吃。村裡有個叫大香的寡婦,帶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不少光棍想娶大香,可大香都看不上。但有個喂牲口的老男人卻讓大香動了心。老男人不善言談,但對三個孩子照顧特別周到。其中最讓孩子們高興的就是吃豬油餅子。老男人隔三差五的就貼一鍋玉米餅子,然後裹上滿滿的豬油送過去,孩子們見到便瘋了似的狂吃,每每此時,大香就笑紅了臉,彷彿回到了少女羞澀的年華。就這樣,大香嫁給了老男人。鄉親們議論說,別看老男人相貌粗糙,少言寡語,但心裡有數,他知道大香疼孩子,更知道孩子愛吃什麼。其實,這點小事兒很簡單,但老男人做的很細緻,很到位,感動了大香。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最讓人難忘的還是同學黑蛋的故事,黑蛋家窮的接近於“吃了上頓沒下頓”。據說,黑蛋經常喝富人家的泔水,因為泔水裡油水大,時常飄著幾塊玉米餅子,有人覺得不衛生,可黑蛋卻吃著有滋有味。

雖然黑蛋家窮,但學習好,腦子也聰明,外號“黑諸葛”。他不但全公社考第一,而且還利用學習的優勢掙來很多好吃的。黑蛋的班級富人家孩子較多,但大多數學習不好,經常抄黑蛋的作業。初開始,給黑蛋一些學習本和鉛筆之類的,有一次,一個孩子給了黑蛋一個大豬油餅子,黑蛋吃的口口生香。這件事兒給了黑蛋一個靈感,每次寫完作業都上趕著讓同學抄,條件是給一個豬油餅子。或許這是對“索賄”的最初懵懂吧。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尤其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試,挨著黑蛋座位的同學,早早就準備好了豬油餅子,偷偷塞進黑蛋書包裡,然後可以順利抄寫黑蛋試卷。有一次,黑蛋生病耽誤了幾天,考試倒退了好幾名,一些同學不再靠近黑蛋了。黑蛋很難受,其實是怕吃不上豬油餅子了。於是他加倍努力,挑燈夜戰補習功課,終於又恢復了第一名的位置,豬油餅子自然又多了起來。也許是豬油餅子的神奇助力,黑蛋竟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學,在十里八鄉都引起了轟動。老師總結說,豬油餅子養育了黑蛋,鼓勵了黑蛋,也改變了黑蛋的命運。可以說,豬油餅子就是黑蛋的“轉運餅”。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如今,改革開放讓生活發生了鉅變,各類美食數不勝數,而且吃法也奇形怪狀。但卻很難勾起人的食慾,而那單純簡約的豬油餅子卻總讓人念念不忘。它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變遷,訴說著一種樸實的真情,刻寫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懷念豬油餅子,它在我心中最甜美、最香醇、最幸福。

兒時記憶:豬油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