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文革瓷器精品中有一脈值得重視,這就是“主席瓷”。主席用瓷即專門為毛主席生產的日常生活使用的瓷器。這裡包括兩個含義:一是專門為毛主席生產的,二是毛主席用過的。達到其中一個條件即為“主席瓷”。而現在收藏界認可的主要是專門為毛主席生產的,其實收藏家手中的“主席瓷”主要也是為毛主席生產、但主席並未用過的“主席瓷”。因為生產的套數多,用過的只有一套。

當年由景德鎮瓷廠(一說是在湖南)成立專門班子製作,瓷質細膩,瑩白髮光,精美絕倫,圖案多為梅花,這是因為毛主席喜歡梅花。為主席製作的專用瓷器包括餐具、茶具等,全部是配套,多達數十種。

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主席瓷”不僅指毛主席用過的瓷器,還包括所有專為毛主席設計製作的款式,由於主席用瓷要求高,製作成功一套需要數套數十套乃至更多的試驗,那些稍有瑕疵的專用瓷,就流傳到有關機構和人員手中,現在拍賣會上出現的這些專用瓷,大多都是當年流散的,只有極少數是主席用過的,這些極少數流散出來的,也大多數是一些省市專門接待毛主席賓館中當年為毛主席備用的,主席也只是偶爾用之。

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主席瓷”在拍賣會上屢創新高,成為有實力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寵物。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其一,它們是文革題材重要文物,有史料價值;其二,這些瓷器製作十分精美,可以說創造了獨特的瓷藝,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第三,毛主席用過的瓷器,或專為毛主席生產的“主席瓷”,這對收藏家極有誘惑力,因為就和毛主席像章和“紅寶書”一樣,與毛主席有密切關聯的收藏品都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況且,早在古代,就有民窯和官窯之分,官窯瓷器比起民窯瓷器價值高數十倍到數百倍,富有文革色彩的“主席瓷”自然可價值連城。

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當時為了生產“主席瓷”,專門下發了一個文件,並將這個生產命名為“7501工程”。“7501工程”生產文件正式下達後,江西省公安廳隨即組成專門工作組,由廳長帶隊親赴景德鎮監督此項工程的實施。

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當時與其它許多單位一樣,實行了軍管。軍代表與業務領導人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後,在全所進行總動員。當時的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鎮最優秀的陶瓷技術人才,從中選出四十餘名技術過硬、政治進步、出身無問題的設計、製作和生產人員,其中包括現已七十多歲的國家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高級工程師徐亞風、劉平和彭召賢等人。

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據參加者講,當時對此項工程的組織和管理極其嚴密。參與工程的全體人員都經過嚴格政審。窯場四周設立崗哨,未經工程指揮部批准者,一律不得入內。凡歷史上有“問題”的人,都不敢靠近窯場。從選料到成型,從配釉到彩繪,直至燒結、包裝等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並有公安人員在一旁監視,以確保產品安全。

製作前,首先要從數十噸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選出兩噸精選料。當時人手不夠,工程指揮部又調來了數百名“紅衛兵小將”加入了選料工作。如果說工程參加者享有政治上被信任的榮譽感,而他們的工作卻十分艱苦,而且有風險,他們經常連續多日不得休息,不能回家;萬一出了問題,很可能就會被上綱上線劃為政治問題。

據一位參與者講,他當時負責配製彩繪顏料的工作。在此之前,景德鎮的釉下彩顏料只有鈷藍(青花)和銅紅(釉裡紅)兩種,至於燒製梅花圖案用的粉紅色顏料無成法可援,開始他和他的同事們屢經試驗,均告失敗;不是顏色欠佳,就是彩繪處的釉面出現龜裂。於是軍代表找其“談話”說,如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將以“軍法從事”。嚇得他幾天幾夜不敢睡覺,加緊試驗,所幸他們後來試驗出合適的配方,總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潛力無限的7501紅色官窯

經過製作者們近一年的努力,終於在1975年底前燒製出千餘件“7501”瓷器。然後從中挑選出兩套,每套一百三十八件。每套包括:9-15釐米蓋碗四十八件;15-30釐米蓋盤(又稱和合器)四十件;1號和2號茶杯各十件;調羹十隻;布碟十隻;醋壺、醬油壺、胡椒筒、牙籤筒、香菸筒、菸灰缸、飯鍋、品鍋、大湯勺、茶葉罐各一件。

然後派專人護送進中南海。餘下的產品按上級有關部門的指令要全部就地銷燬,不得保留。但是這一指令並未被嚴格執行。陶研所當時只銷毀了一小部分瓷器,其中大部分是碗蓋。此後又拿出一部分陳列在該所貴賓室的珍品櫃中,其他均封存入庫。

那些倖存入庫的“主席用瓷”又是怎樣流入社會的呢?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