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上映了。

從“中國電影科幻元年”被預測到來、到“中國電影科幻元年”點映親獲劉慈欣肯定。

再到如今,我們終於可以放心地說一句:

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真的來了。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目前豆瓣評分最高的,是《流浪地球》8.3分。

雖然早就料想到會是一部高分電影,但這樣的成績真是讓人出乎意料。

第一時間看了一圈豆瓣評論,很明顯,有很多是鼓勵分,但大家願意給,這是事實。

因為如果硬要用一句話總結一下這部開啟中國“硬科幻”的電影,那就是:

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中國的科幻小說/電影,在很久以前曾經輝煌過一段時間。小學時曾經在家中翻出過一本屬於父輩的被老鼠啃壞的科幻小說集,其中作家小松左京所寫的《太古巨人在哪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霹靂貝貝》也是我的童年陰影(我不喜歡主角被孤立的感覺)。

後來,隨著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入侵,各種電光火石的特效不僅淹沒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光輝,也中國的科幻小說變成了“小眾”的愛好。前段時間讀了王晉康的《水星播種》,感嘆自己錯過了好多好故事,也有一個疑問:真正屬於中國的科幻電影在哪裡?

我得說,《流浪地球》回答了我。

它不是沒有缺點,甚至說缺點清晰可見,但是它依然燃到我們了,給到我們驚喜。

下面進入正題: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關於《流浪地球》的背景,之前已經說太多了,相信大家也很熟悉。

這裡僅做一個簡單重複:

太陽即將毀滅,為了生存,人類必須帶著地球逃出太陽系,飛到4.3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生活。

逃亡階段分為:1、剎車時代;2、逃逸時代;3、前流浪時代;4、後流浪時代;5、新太陽時代。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作為原著的體量太大,2個小時肯定是拍不了多少的,結果看完正片發現導演很聰明,他深知2小時的侷限,裝太滿了容易廢掉。

所以影片非但沒有拍滿“半個時代”,甚至只拍了某個時代的某一場災難。

也就是“逃逸時代”的“木星撞擊”。

這場撞擊有多短呢?在原著小說裡,它只佔了兩頁紙。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受木星引力影響,地球上人類建造的行星發動機失效,地球不僅失去了動力,也失去了大氣層,而且馬上就要與木星相撞,馬上面臨著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的命運。

“領航者號空間站”上的劉培強(吳京 飾)以及留在地球上的劉培強岳父韓子昂、兒子劉啟(劉戶口)都肩負著拯救地球的重任。

電影也同樣採用多線敘事,分別對兩條故事線進行了展開講述,其中地面線為主線。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在《三體》小說中,維德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人類存亡的緊要關頭,能拯救人類的不是“人性”而是人身上的“獸性”。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的前進!要讓自己活下去,要讓人類活下去的獸性。

但是在《流浪地球》裡,人物們還是堅守了人性,即使是在最緊要的關頭,聯合政府已經放棄地球,啟動“火種計劃”,決定由“領航者號空間站”“叛逃”地球,帶著宇航員離開的時候,劉培強依然固執的選擇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就像電影預告裡說的: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在最後一刻,劉培強不相信數學,不相信物理,而選擇了相信希望,選擇了人性。若非奇蹟發生,這個選擇將導致人類滅亡。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那些在原著裡被大劉一筆帶過的風險和災難,都必須在電影裡做重頭戲呈現。

所以導演必須前期增設書裡沒有的細節,做好鋪墊。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所以原著裡還有這樣一個魔幻的橋段:

男主父親曾出去和別的女的生活了兩個月,回來之後男主母親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就是一如既往地繼續生活了而已。

但電影與原著相反,影片《流浪地球》的整個故事,都是建立在濃厚的情感糾葛上的。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吳京飾演的劉啟父親劉培強,因為自己的兒子還在地球上。

才奮不顧身於成功率幾乎為0的情況下,選擇了拯救地球。

為了豐滿情感的表達,影片甚至加入了一些原著沒有的角色。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大劉曾說,「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條尋找家園的路,回鄉情結之所以隱藏在連自己都看不到的深處,是因為我不知道家園在哪裡,所以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找。」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而中國科幻的未來之路,其實也是一種追根溯源的尋鄉之路。西方感到奇怪的那種對土地的感情,恰恰是《流浪地球》的獨特之處,也正是這種文化和精神內核,讓多年以來未曾找到方向的「中國式科幻」,看到了一種確鑿的明燈閃耀。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原著裡“木星從地平面升起”的片段,儘管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呈現於大屏幕是什麼樣的,依然讓很多人心癢。

正片呈現沒有讓人失望,在電影院的大屏幕上看“木星從地面升起”。

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書里人物所感受到的“窒息”、“震撼”和“壓抑的恐懼”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與木星的這場較量,粗暴解釋一下就是因為:

體積比地球大許多倍的木星,對地球會產生致命的引力。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在原著裡,這段與木星“擦肩而過”的片段雖然兇險,但是平安渡過了。

所以大劉沒有細化描寫這一段。

但是影片做了改編,地球與木星,並沒有順利地“擦肩而過”。

而是速度大於預期,然後在木星的引力之下,加快超木星撞去了。

預告片裡也有這樣一段旁白:

“受木星引力增強影響,地球將於37小時4分12秒後撞擊木星。”

《流浪地球》的整部片子,就是在講這兇險的“37小時4分12秒”。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至於人類到底是怎麼脫困的,這裡就不給大家劇透了。

關於《流浪地球》的大,這裡簡略講幾句。

眾所周知以往的科幻片都是人類坐著飛船逃亡。就連如諾蘭《星際穿越》之類的大格局,也只是飛船。

帶著地球逃亡這樣的大體量,是頭一次有人嘗試。

據導演郭帆自己透露,他最初是找過好萊塢的特效團隊的。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但就連好萊塢的團隊,都不理解郭帆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帶著地球逃亡,有飛船還不夠麼?

只能說理解各不相同,大劉呈現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飛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了人們的固定意識形態,認為只要是地球出現了事故,就一定要乘坐飛船逃亡,不得不說,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故事時內心是非常欣喜的。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原著裡的地球人也曾為這個問題爭執過,還被分為了“地球派”和“飛船派”。

“地球派”認為應該帶著地球一起逃亡。

“飛船派”認為應該製造有上海市那麼大的飛船逃亡,帶著地球太累贅。

當然最後是“地球派”勝出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如果《流浪地球》能出續集,後期只會令人越來越期待。

尤其原著裡後半段的人類大“叛亂”,於地表上處決千人科學技術人才的場面,光看書就已經極度悲壯和諷刺了。

以及在地球上看見太陽遠遠毀滅的景象,恐怕只會比火星從地平面升起更震撼。

以目前的反響來看,續集是肯定會有的了。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至於影片的缺點,和一般的劇情缺陷差不多,無非就是臺詞生硬、轉折銜接不夠流暢。

某些角色塑造地太片面化,導致情懷變成強制煽情。

不得不說,費勁了全部力氣,只希望缺點最後不要落在一些低級的問題上,這一次我們滿足了,只希望後面的續集可以再進步一些,想必書粉們一定會開心死了。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最後,我並未覺得《流浪地球》強行“主旋律”,相反的,其實它已經很剋制了。

對比美國清一色的美國人才能拯救世界,《流浪地球》的結局很明顯是“人類主義”高於“民族主義”的。

最後的拯救,也是在俄美英以韓日中印等全球人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實現的。

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世界末日到來之時,民族主義的狹隘,和全人類統一戰線的悲壯與偉大。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中間有一段播報“撞擊火星”的廣播很讓人揪心。

那種全球人民一起聽著冷靜的AI音告訴自己“地球將於幾小時後滅亡,人類文明或將不復存在”的感覺,悲涼到隔著屏幕體會一下就夠了。

但當最後AI於燒燬之際說出那句“想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何等奢侈”的時候。

相信大家都受到了觸動。

儘管理想主義,但就是和理想一般美好。

《流浪地球》:妥妥的春節檔黑馬!

再次說明,《流浪地球》不是最好。

如果不是“第一部”,它恐怕不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8.5分。

之後或許會降一些,也或許就會在這個分段徘徊了。

但是,瑕不掩瑜,瑕不掩瑜。

它開了個好頭。

這時候學會鼓勵,比雞蛋裡挑骨頭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