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星15年終不敵沙塵暴 NASA宣佈“機遇”號任務終止

西媒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從去年6月在火星上遭遇大規模沙塵暴之後就沒有發回任何信號。NASA負責人13日下午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決定終止“機遇”號在火星上的任務。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13日報道,“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建造時預期它的壽命為90天,能夠行駛600米,雖然工作團隊心裡希望它能夠在火星上堅持一年。離開地球之後,它的冒險經歷在15年後結束,行駛距離超過45公里,比馬拉松還長。“機遇”號探索了火星上非常古老的地形,分析時間跨度超過10億年的沉積物。它確立了今後所有探測任務都應該遵循的標杆:NASA每隔兩年審查一次“機遇”號的任務,而每次“機遇”號總是以更高的分數通過,超過了很多其他更現代和年輕的探測器。

報道稱,“機遇”號與它的雙胞胎姐妹“勇氣”號都屬於NASA的“火星探測器”計劃(英文縮寫為MER),這兩臺探測器從2003年離開地球,每輛車上各自配備了256兆的內存和百萬像素的攝像機,這聽起來很過時,但在15年前算是過硬的質量。它們於2004年1月登陸火星,登陸地點為火星赤道上的相對區域——“勇氣”號登陸在古謝夫火山口,該地區可能是古代火星湖的河床;“機遇”號登陸在平原地區,數據表明這裡過去可能存在過水。

“火星探測器”計劃不斷髮現令人驚訝的科學成果。“勇氣”號發現了古老的熱液泉的遺蹟,而“機遇”號發現了大片的平原,這些平原在35億年前被面積不同的瀉湖淹沒,湖水是酸性的,有可能是鹹的,這是地球上某些微生物生長的理想環境。

遺憾的是,“勇氣”號在2009年5月被困在沙洲上,其里程錶標記它行駛了將近8公里,它在2010年3月停止與地球通信。在超過1300項發送命令沒有得到回應之後,2011年5月NASA終止了“勇氣”號的任務。

當然,所有這些令人生畏的冒險經歷並非一帆風順。操縱機器人行駛在另一個星球的地表上並不容易,而且那裡溫度寒冷,地形陌生。“機遇”號數次遭遇困難——右前輪在2010年出現問題;機械臂的誤差不斷累積;好幾個科學分析儀器早已耗盡使用壽命;它失去了長期記憶。即便如此,“機遇”號表明我們可以在火星表面操縱一個探測器15年。MER的科技遺產是巨大的。

在所有這些困難當中,探測器必須面對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全球沙塵暴。火星週期性地爆發覆蓋整個星球的風暴,細小的沙粒遮天蔽日。探測器通過其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它們遭遇的首場沙塵暴發生在2007年,當時兩臺探測器都度過了災難。但是2018年6月10日,“機遇”號在火星上的第5111天,過去幾十年來時間最長和最活躍的一場沙塵暴達到高峰,當天,“機遇”號停止回應NASA的召喚。從那時到今天,NASA召喚它800多次,但始終沒有得到回覆。過去3個月,人們曾寄望大風會吹去“機遇”號身上積壓的沙塵讓它重獲太陽能然後復甦,但奇蹟最終沒有發生,或許是因為失去太陽能太久,冷凍的“機遇”號再也沒法醒來,它永遠地停留在一條古老溪流的乾燥河床上,這是它冷凍之前最後的探險地點。

另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2月13日報道,NASA在過去幾個月中多次試圖恢復與它的聯繫。至2019年1月24日,“機遇”號在火星上已經呆了15年。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主任邁克爾·沃特金斯表示,“‘機遇’號走了,但它給我們留下了遺產”。航天局和科研部門其他官員則評價“機遇”號是“機器人地質學家”和“英雄”,並認為在與它告別的這一天,應該回顧這個標誌性火星機器人的成就。

參與“機遇”號團隊的唯一西班牙科學家阿爾韋託·G.法倫對《世界報》記者介紹說,“機遇”號可以說是人類設計的最好的機器之一,原來期望它在火星上工作3個月,它卻持續工作了14年4個月(2004年1月25日至2018年6月10日)。此外,“機遇”號是在外星球上行駛距離最遠的車輛(45.16公里),超過蘇聯的月球車2號(39公里)。

法倫表示,NASA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及其雙胞胎姐妹“勇氣”號(2011年5月結束任務))在很多方面都是先驅,“它們是第一批探測機器人,向我們展示了很多過去不知道的有關火星的知識,例如火星是個灰色的而不是紅色的星球,因為掃除岩石上覆蓋的紅色粉塵之後,下面的地表是灰色的;它們最早在另一個星球上探測到隕石;它們最早確定火星表面上的岩石、礦物和土壤的成分和分佈狀況;特別是它們最早證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曾經是宜居星球,其表面存在穩定的液態水”。

接替“機遇”號和“勇氣”號的新一代機器人車輛擁有更加高級的設備來探測火星。隨著“機遇”號死亡,目前仍在火星上工作的探測車只剩下NASA的“好奇”號。(編譯/王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