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

——記湖北省浠水縣農村水產實用技術培訓學校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浠水縣農村水產實用技術培訓學校,位於湖北省浠水縣河東街村境內,是經該縣民政局註冊登記,承擔著浠水縣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任務。總佔地面積2800畝。

2009年,被湖北省組織部、湖北省農業廳、湖北省財政廳等九家單位批准為全省第二批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示範基地,2010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該學校全年承擔各類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任務,配有水產、農業、畜牧等專兼職教師18人,管理人員4人,在培訓師資力量安排上,堅持優中選優,並制定了科學的培訓教學計劃,有適合多種就業崗位技能的培訓文字教材和聲像教材,注重學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確保培訓基地形式多樣,專業設置廣泛,現設有:農村建築工匠、農村專合組織帶頭人、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鄉村旅遊員、漁船駕駛、淡水養殖、農產品加工和特色職業農民等8個專業。學校開學十年來,共舉辦了各類培訓班100餘期,培訓人數達 6000餘人次。

最引人注目的是2018年12月6日至2019年1月15日,他們舉辦的新型農村培育名、特、優,淡水魚養殖培訓班。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這次培訓班,他們爭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培育模式進行,這種教學模式激發了學員熱愛祖國、勤勞協作、科學守信,明理尚農的新時代、新農民的嶄新時代精神,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

參加培訓班的學員,是浠水縣水產各主要鄉鎮擇優選出來的50名養殖大戶,他們是有生產經營模式的先進典型性和一定的養殖和經營水平。根據他們的特點、特色,浠水縣農村水產實用技術學校,在這次學訓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聘請了熟悉“三農”,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授課,採取靈活多樣的“互動”式教學,為培訓班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把以前培訓的學員請回學校,介紹他們在創業和生產中積累的經驗。學校還組織學員到技術含量高、生產模式先進、規模化生產的單位進行實習實訓。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學員在理論課的學習中,明白了國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重要意義,掌握了建立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知識及國家相關的扶持政策,技術課行業發展中的基礎知識和生產發展方向,特別是將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作為業務知識學習的重點;學習了農產品電子商務,手機應用、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等內容,這些理論內容,為這批新型職業農民增進了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知識。

學員在實訓見習間,重點參觀了具有生產經營先進性的9個典型。通過這9個典型的引導,學員們直觀地看到了浠水水產生產發展的勢態,樹立了水產大縣如何向水產強縣跨越的信心。看到先進典型是如何艱苦創業;如何改變落後的面貌中,發展現代漁業,設施漁業;更重要的是,看他們如何發展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看他們如何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讀懂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看典型們如何形成自己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用極強的安全生產意識,向市場提供優質的魚類產品。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通過這次實訓學習,浠水縣農村水產實用技術學校,極好地宣傳了黨和國家重視的“三農”政策,並把全體學員分別列為2019年水產重點幫扶對象,進行全縣水產技術人員和學員相結合,服務於全縣水產養殖戶。讓所有學員和水產養殖戶都加入了“雲上智農”平臺,學校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微信群,微信群就養魚相關業務交流得異常火熱,他們相互介紹生產經驗,市場行情,品種更新等等,把學員與學員間的業務指導零距離地拉近。

在這次實訓中,出現了一種可喜的農村新現象,就是參加學習的學員年齡都在30歲以下,他們大學畢業後,在外有多年的創業經驗,有開拓的創新思維,並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他們回到家鄉,更新著祖輩們的養魚傳統,他們按現代的養魚觀念,講求生態平衡,注重保護水質,改善水源,讓養魚迴歸原生態,為市場提供天然優質魚,高質名優魚。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如,浠水縣洗馬鎮謝坳村六組王鑫,出生於1992年,6年前畢業於湖南某高校,夫妻雙方在廣州創業,並站穩了腳跟,但他看準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方向,2016年參加了浠水水產科技學校的職業培訓,回家創辦了鑫印象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有養殖面積400畝,輻射蘄春、英山、浠水養小龍蝦3000畝。2018年僅他自己的70畝,純收入達40萬元。

浠水縣關口鎮吉之農場場主郭小敏,大學畢業後,在深圳一電玩廠從事銷售。2015年回家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後,投資30萬元,開發荒棄的老河灘,形成了60畝精養水面,進行魚、畜、禽天然立體養殖,通過網格勾通市場,其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年營利在20萬元以上。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浠水縣散花鎮幹松浩,1991年出生,2013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成海)生物技術專業,就職於青鳥旭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和分公司總經理。2017年他回家參加培訓後,創辦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300平方米,每平方米半年產鱖魚100斤,年收入近20萬元。

正因為,浠水縣農村水產實用技術培訓學校,堅持對接市場辦學,每時紮根於全縣近20萬畝的放養水面中,才使該縣的魚以名、貴、優著稱,俏銷於浠水縣內外市場,僅2018年,浠水縣的漁業產值達到27億元。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作者】蔡金權,男,湖北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任一家大型國企秘書科科長,後選調到政府機關工作。業餘時間一直痴迷於文學,新聞創作。上世紀90年代,每年有數十篇作品見諸於《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化工報》、《中國包裝報》等報頭版。1986年5月加入中國作協湖北民間文學家協會,1998年加入黃岡作協,已出版了新聞作品集《疾風勁草》,散文集《冷暖人生》,現從行政崗位退休,受聘於《中國報導》雜誌記者,《黃岡日報》浠水縣域的廣告宣傳代理。

瞄準發展方向,每時對接市場「蔡金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