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香菇[ lentinus edodes( Berk.丿Sing]是一種大型的食用菌,原產於亞州,在世界菇類產量中居第二位,僅次於雙孢蘑菇。中國是世界上認識栽培香菇最早、產量最高、優質花菇最多、栽培形式多樣、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此,又稱中國蘑菇。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香菇的生活條件

(一)水分與空氣相對溼度

水分與空氣相對溼度是香菇生長髮育的重要條件,其中水分是香菇的重要成分,是香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溶於水中的營養物質才能被香菇菌絲細胞吸收,而代謝產物也只有溶於水才能被排出體外,因此必須有適宜的水分,香菇的新陳代謝才能順利進行。水分不足或過多都會阻礙香菇的生長髮育。同時,香菇的菌絲生長、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的長大,均需要合適的空氣相對溼度,而且特別敏感。靜止的空氣相對溼度有礙通風和氣體的交換,可導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的積累,減少了氧氣的供給,影響培養基水分的蒸發和菌絲的新陳代謝,降低了香菇水分蒸騰速度,妨礙營養物質從菌絲體向子實體的輸送和轉移。從而影響其子實體的發育,如菇體瘦小,不能形成花菇等。但香菇的不同生育階段對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水分和空氣相對溼度的需求是不同的。

1、水分和空氣相對溼度對孢子的影響若空氣乾燥,孢子即使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也不萌發。而在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環境中才能萌發,一般可達到80%-100%的萌發率,但浸泡在水中24小時後的孢子萌發率會下降40%50%。在20℃相對溼度90%時,孢子經過90天便失去萌發力。但在相對溼度10%時,經過210天孢子的萌發力仍然很強。

2、水分和空氣相對溼度對菌絲和子實體的影響

在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的最適含水量是在60%~65%之間(因木屑結構質量不同而異)。而木屑栽培香菇子實體生長階段的菌絲含水量需要在50%:80%之間才能正常生長。

在子實體生育階段,空氣相對溼度85%~95%有利於菌蓋初期細胞的生長並能減少畸形菇的發生。即使栽培花菇需要較低的空氣相對溼度,當子實體長至2釐米以上時才能由85%逐漸降至74%以下才是安全的。發菌期間相對溼度超

過80%,如遇高溫易發生感染其它雜菌的可能,若低於509%培養料因水分蒸發過快,而處於偏幹狀態,也不利菌絲的生長。當空氣相對溼度超過90%,菌蓋含水量顯著增多,細胞組織開始變脆菌蓋變薄,烘乾後菌蓋表面呈現大量皺紋,品質較差。同時菌蓋表面因長期水滴侵染而出現色斑,嚴重時易引起細菌性斑點病,若低於70%則子實體生長緩慢,菇中含水量減少,菌蓋表面變硬,併發生龜裂形成花菇,低於50%子實體停止生長,已形成的幼菇也會枯死。

(二)營養

營養是香菇生育過程中的能源,也是產生大量子實體的物質基礎,香菇屬木腐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靠同化培養基中的有機物才能生長髮育。香菇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可分為碳源、氮源、無機鹽及生長素等物質。

在自然界中的菇木是香菇生長髮育的物質基礎,基本上滿足了香菇的營養需要,但是隨著森林資源的誠少和運輸不便的限制,以及菇木栽培週期長,勞動強度大,環境難控,產量低而不穩的缺陷,已使栽培者逐漸轉向了以工農、林業的輔產品—木屑、棉柴杆、麩皮、米糠為原料的栽培技術上來,培養基的菌絲生長階段碳氮以25~40:1為宜,高濃度的氮源會抑制原基的分化;而原基發育成香菇的能力取決於培養基中碳源和較高濃度的糖。當蔗糖的濃度達到8%時子實體發生非常好。在生殖生長階段,最適合碳氮比是73:1,菇成熟生長時碳源濃度高的培養基好。香菇生育過程中無機鹽和生長因子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其中主要(大量)元素有磷、硫、鉀、鎂、鈣,微量元素有鐵、鈷、錳、銅、鋅、鉬、錫、鎳。生長素有Vb1、吲哚乙酸、激素和赤黴素等物質,木屑等代用材料組成的培養基已足夠香菇生長的需要,不必添加。液體培養基要適當加入,有利於菌絲生長原素己知的有每升培養基可用Vb1100微克。錳、鋅、是2PP嗎、錫、鎳離子是2-8PPm的用量。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三)溫度

溫度是影響香生長最活躍的因素,它對孢子的前發、菌絲的健社生長、原基的形成以及鮮菇的產量、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溫度對孢子萌發的影響

香菇孢子萌發最適宜的溫度是22~26℃,以24℃萌發最好其中16℃經過24小時,24℃經過16小時就萌發。在乾燥狀態下在70℃經過5小時,80℃經過10分鐘孢子就死亡了。在各種培養基上香菇孢子在15℃~30℃之間容易萌發,但在蒸餾水中只萌發不生長,在太陽下曝曬30分鐘就被殺死。

2、溫度對菌絲的影響

香菇菌絲髮育溫度範圍在5-32℃之間。最適溫度是24-27℃,在10℃以下32℃以上均生長不良,35℃停止生長,38℃以上死亡。在低溫中菌絲生長慢,從15℃起菌絲生長加速,溫度超25℃菌絲生長速度下降30_35℃基本上停止生

長。木屑培養基在-5℃10天、-10℃7天、-15℃5天就會死亡。但在防凍劑的保護下可在-196℃的液氮中保存數年而不失去活性。

3、溫度對香菇原基分化和子實體質量的影響

香菇原基在8~21℃之間均可分化,但在10~12℃

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從原基長到子實體的適溫8~18℃為最適。低溫條件下子實體生長慢,肉質厚,柄短,不易開傘,厚菇多,低溫度時易產生優質花菇。溫度偏高時,香菇生長快,肉質疏鬆,柄長而細,易開傘,質量差。低溫、恆溫下易形成原基,子實體長勢良好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四)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菌類,必須有氧氣才能正常生長並進行呼吸,它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在有氧呼吸的新陳代謝中分解糖類等有機物質,是靠氧化作用進行的,所以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的重要條件。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對氧的需求和二氧化碳耐受力各不相同。菌絲生長階段在較低的氧分壓下

原能較好的生長,但在通氣較好的條件下菌絲生長加快。缺氧時菌絲借酵解作用暫時維持生命,但消耗大量的營養,而且菌絲不健壯,易衰老。原基分化時期對氧的需求量降低當子實體形成以後,呼吸作用旺盛,對氧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此時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達到1%時,香菇生育受阻,達到5%時香菇就停止生長。氧氣不足時,對香菇菌絲的生長繁殖和子實體的發育都有抑制作用,嚴重時會使其死亡,而使一些黴菌容易滋生。因此,菇場菇房及塑料棚、地下工程內栽培香菇時應調節空氣使其流通。通過經常的通風換氣,將二氧化碳及廢氣排出栽培場所以外,使香菇栽培環境空氣清新無廢氣。當菌塊、菌袋內含水量偏多時,也會使培養基內部的空氣稀少而影響菌絲的生長,液體菌種的培養基中要求氧氣量為0.2-0.3*10-6克分子(在一個大氣壓下每毫升麥芽汁培養基每分鐘的需要量)大罐培養時通風量一般為培養基體積的50%~100%,攪拌速度一般50立升罐470轉/分,500立升罐250轉/分,5000~10000立升罐200轉/分。

(五)光照

香菇屬需光性菌類,適宜的散射光照是香菇正常生長的必須環境條件之一,但香菇孢子不宜被陽光照射,若在陽光下曝曬孢子10分鐘,其萌發率降低5%,曝曬5~6小時,萌發率降到5%-6%,再延長時間曝曬就會全部不萌發了。在菌絲生長階段完全不需要光線,否則會抑制菌絲的生長,菌絲在明亮的光線下會形成茶褐色的菌膜和瘤狀突起,隨著光照的增加菌絲生長速度下降;相反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最快,菌絲處在生殖生長階段,就非常需要光線的刺激,在完全黑暗條件中香菇培養基表面不轉色,不轉色就形不成子實體。光照不足,出菇量和品質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低溫條件下的黑暗中也能出菇,但量很少,質量極差,畸形多,柄長蓋極小。子實體的分化發育需要光線但必須要散射光,最適光照是10勒克斯,

原基形成的波長是370~420納米之間,子實體發育的最適光照強度為300~800勒克斯。散射光中的藍光對菌絲有抑制作用,對子實體有促進發育的作用,紅光對菌絲體生長影響很小,但不適於子實體的發育,紫光對培養基表面有殺傷作用。

花菇需要強光照射刺激,以增加其菌蓋表面水分揮發,使菇體從培養基中吸收的水分無法滿足菌蓋表皮水分蒸發使其開裂。光照在1000-1300勒克斯的強度下

花菇發育良好,1500勒克斯以上白色紋理增深,花菇生育的後期光照強度可增加到2000勒克斯。在乾燥條件下裂紋更深更白。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六)酸鹼度

酸鹼度對菌絲和子實體分化有重要作用,香菇菌絲喜酸性環境,pH值在3-6之間均能正常生長,其中以5.5為最合適,而大於7時則停止生長,香菇菌絲佔領培養基後,培養基的pH值下降很快,這是由於香菇菌絲其生長過程中產生的醋酸、草酸、琥珀酸而導致的,木屑培養基在出菇高峰期的pH值是3.7~4.0,

液體培養基中的pH值在3.0~6.0之間香菇菌絲均能生長,pH值在3.5~4.5時適於香菇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

二、香菇的培養料栽培

香菇的培養料栽培,又稱代料栽培,是繼段木或原木栽培之後的文一種栽培方法,其栽培形式多樣,主要是根據培養條件,培養材料,培養容器的不同而設計,近幾年發展很快,已佔栽培面積95%以上,其培養基中利用富含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的木屑、作物秸杆、野草等材料作為培養材料的主要成分,適當配以富含有機氮和維生素的麩皮、米糠以及石膏、碳酸鈣之類含無機鹽物質為輔助料,調整含水量在60%左右,滅菌後接種培養。以栽培方式不同可分為壓塊和袋式栽培,以栽培場所不同,可分為菇房栽培、大棚栽培、陽畦栽培、林地栽培等。不同的栽培方法均可產岀香菇,改變栽培條件可產出花菇。

(一)原料的選擇及加工

以硬質闊葉木為主

可利用木廠產生的鋸末,也可利用樹木枝條經過粉碎而成。收集木屑中常夾雜有松杉樟等木屑,應經過堆積發酵後再使用才能獲得高產,木屑粉碎和收集的木屑均用孔徑4毫米篩網過篩,其中粗細程度以0.8毫米以下顆粒佔20%,0.8-1.69毫米木屑顆粒佔60%,1.70毫米以上的木屑顆粒佔20%為宜,一般雜木屑含蛋白質0.39%,粗脂肪4.5%,粗纖維42.7%,可溶性碳水化合28.6%,粗灰分0.56%。

2、麩皮

即小麥加工而得,又稱麥皮,含粗蛋白11.4%、粗脂肪4.8%、粗纖維8.8%、鈣0.15%、磷0.62%,每公斤內含Vb117.9毫克。麩皮是目前香菇培養料中常用的配料,它對改變培養基中的碳氮比,促進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單產起著重要作用,其用量佔培養基的20%左右。麩皮要求新鮮時(加工後不超過3個月)使用不黴變的麩皮香菇產量高

3、米糠

是稻糠的一種,去外包的礱糠後,稻穀再加工精製大米時剝落的糠皮,其中有外胚乳和糊粉層等混合物,米糠中含有粗蛋白11.8%,粗脂肪14.5%,粗纖維7.2%、鈣0.39%、磷0.03%,從營養成分來看蛋白質、脂肪含量均高於麩皮

在培養基中使用時可代替麩皮,要求新鮮不黴不含礱糠,因礱糠營養成份低,當設計配方用麩皮20%時,可減去1/3的麩皮,用1/3的米糠代替,對香菇後期增產非常明顯。

4、石膏

即硫酸鈣,在培養基中的石膏用量為1~2%,可調節PH值,有不使鹼性偏高的作用,還可以給香菇提供鈣、硫等元素,選用石膏時要求過100目篩。

(二)其他材料。 栽培袋:目前栽培香菇以採用聚丙烯(pp、低壓聚乙烯(HDPH為主要容器。

①聚丙烯透明度45-55%,耐熱160-170℃,抗拉強度300~385kg/m2,抗張模數1170~1600Kg/cm2,100微米厚度分別可透過CO22300cm/m24h,H25600m3m24h,NH165m/m24h,O2590cm3/m:24h,其透明性高,抗熱性強,

強度與剛性好,優良的特性適合於原種、栽培種使用,但在高溫和低溫下抗衝擊性差,質地較脆,裝料後形成袋與料不緊密,吻合性差,有一定空隙,要引起注意。

②低壓聚乙烯,半透明度,100微米厚度時通氣量分別是CO22800cm/m24h,NH200cm3/m24h,NH3200cm3/m•24H,外觀呈白色蠟狀,能耐115-135℃高溫、柔而韌,抗拉強度好、抗折率高,其抗拉強度為217-385kg/cm2,抗張摸數4200~10500kg/cm2,在栽培香菇時屬常用的理想的塑料袋。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2、塑料袋的規格及質量

①聚丙烯塑料袋其規格常用筒徑平扁雙層寬度為12、15、17、25cm,厚度為004、0.05m,主要在氣溫15℃以上時使用,用於原種和栽培種的小袋栽培。

②低壓聚乙稀塑料袋,其

規格常用有筒徑平扁雙層寬度為15、17、25cm,厚度為0.04-0.05mm,裝袋滅菌

保持4小時不熔化變型。

以上二種塑料薄膜袋均要求厚薄均勻筒徑平扁寬度大小一致,料面密度好,觀察無針孔,無凹凸不平,裝填培養料時不變型,耐拉強度高,在額定的溫度下滅菌不變型。

3、覆蓋膜一般採用高壓聚乙烯塑料薄膜,透明度30%-60%,100微米厚度透氣性分別是C02 6800cm/m24h,H2 5600cm/m24h,NH3 530/m24h,O2 1700立方/M·24H半透明狀,其規格有3m、6m、8m不等,厚度分有0.06、0.07、0.08mm。 4、膠布又稱橡皮膏,醫院外科常用,用於香菇接種穴封口,起到保護菌種塊,免於感染菌,避免水分散失,有利於菌絲在短期內生長定植,有市售香菇專用膠布寬度為3.5×3.25cm,每卷膠布1000cm,每簡裝4卷,每箱裝25筒,每10000個15×55cm塑料袋需膠布48筒。

(三)培養料的常用配方

香菇屬異養型腐生菌類,必須由外界提供適宜的營養物質才能正常繁殖生長,香菇生長髮育需要的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素等物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植物中,它是根據香菇本身的化學組合和營養代謝機制,並根據當地可利用資源的營養成分科學配製而成的。配方中營養成分的比例有嚴格的科學性,但是原料的種類和選擇以及各種原料用量的比例又有很大的靈活性。但應嚴格掌握在菌絲生長階段碳氮比25~40:1通過菌絲分解培養料到子實體生長階段基質的碳氮比為73~600:1,無機鹽在5-500ppm範圍內,無機鹽和生長素在配方的材料中廣泛存在,不必要添加。

1、生產常用配方

①闊葉樹木屑79%,麩皮20%,石膏1%

②闊葉樹木屑64%,麩皮15%,棉子殼20%,石膏1%。

2、配方中的注意事項

①凡是含有香菇生長髮育所需的碳氮源、礦物質、維生素的材料,無論是人工合成或是半合成的,還是天然的,進行合理的搭配,在適宜的栽培條件下均可出菇,當配方不合理時,產量降低質量下降。

②一些含有防礙香菇菌絲生長和抑制出菇的天然培養料,經過陽光曝曬、建堆發酵、加溫蒸煮等處理可以除去影響香菇生長的有害物質,可以代替主料使用,用量在20%~50%之間,不影響產量和質量。

③在配方中碳氮比例不合適,主要是氮的比例高時栽培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一般會出現轉色難,並推遲出菇時間,即使長出子實體,其表面色淺,相反氮源不足菌絲生長不旺盛,菌絲培養時間短時總產量也降低。

④傳統的配方中添加1%蔗糖,其汙染率增加,產量與不加蔗糖配方相近,從減少汙染和成本角度考慮應不加為宣。

⑤香菇屬天然營養促健食品,從安全角度出發不應加化肥農藥。

⑥在提高香菇質量方面要精心選料和加強管理,選質地較硬的雜木屑或其他硬質草本植物為主料,適當降低培養基中的碳氮比例,培養料裝袋要緊密,裝填度以偏緊為好,含水量以偏低為宣(根據原料的質量決定),菌絲培養溫度偏低,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轉色、原基形成及出菇要求溫溼度先高後低,光線先暗後亮,均有利於提高香菇的產量和質量。

(四)培養料的配製

1、備料根據香菇的生產季節,按照比例計算各種材料使用數量,在香菇接

種前2個月備足到場,並進行處理。人工機器加工的木屑不需要過篩

①首先從木廠收集木屑成本比較低,收集時儘量選用硬質闊葉的木屑,並及時曬乾備用。當木屑不夠用時挑選符合香菇栽培的木材切片粉碎,加工成木屑備用。

②麩皮採用大葉麥麩為宜,從加工廠收集含水量在10%左右的麩皮,並存放在20℃以下通風乾燥的倉庫中存放,防止底層族皮變質成塊,黴變的麩皮影向產量。

③石膏要求防潮,防止結塊,並進行含量測定,防止含量不足影響栽培效果。

④水質要求無汙染,達到飲用標準。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2、配製方法

①混合手工拌料時應事先清理好拌料場,將木屑13量堆成山形,再一層木屑一層麩皮,一層石膏,共分五次上堆,並翻拌三遍,均是山形狀,使培養料混合均勻。

②攪拌將山形乾料堆從頂部向四周攤開加入清水,用鐵鍁翻動,用掃帚將溼團打碎,使水分被材料吸收,並溼拌三遍。

③拌料後再堆成山形30分鐘後檢查含水量,用手握法比較方便,用手用力握,指縫間有水跡,則含水量在60%左右

④PH值測定香菇培養基的PH值55~6為宜,測定時取廣泛試紙條1小段插入培養料堆中,1分鐘後取出對照色板,從而查出相應的PH值,如果太酸可用石灰調節。3、配料中的注意事項

培養料配製是香菇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常因培養料配製失誤,造成基質酸敗,雜菌汙染,成品率下降,有的菌絲雖然也能緩慢的長到袋底,但菌絲不健壯,出菇晚,產量極低,影響經濟效益。在培養料配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拌料和裝袋場地最好用水泥處理,並有1%的坡度,以便洗刷水自然流掉,每天作業後,用清水沖洗,並將剩餘的培養料清掃乾淨不再使用,以兔餘料中的微生物進入新拌的培養料中,加快了培養料酸敗的速度,增加汙染機會;

②培養料要邊拌料邊裝袋邊滅菌,自拌料到滅菌不得超過4小時,在裝鍋滅菌時要猛火提溫,使培養料儘早進入無菌狀態

③由於原料含水量和物理性狀的不同,配料時的氣溫、相對溼度有別,所以調水必須靈活掌握,當培養料偏幹,顆粒偏細,酸性強時,水分可調節的偏多些;培養料含水量較多、顆粒粗硬、吸水性差,水分應調的少一些。晴天,裝袋時間長,調水偏多一些或是中間再調一次;陰天,空氣相對溼度大,水分不易蒸發,調水偏少一些。甘蔗渣、玉米芯、棉籽殼等原料顆粒松、大、易吸水,應適當增加調水量。

④拌料力求均勻,拌料不均時有的菌袋不出菇或遲出菇,有的產量和質量很差,主要是碳氮比不均勻,配料要求各種原料要先幹拌,再溼拌,做到主要原料和輔助原料拌均勻,水和培養料拌均勻,PH值均勻。

⑤溫度偏高時,拌料裝袋時間不能太長,要求組織人力,爭分奪秒的搶時間完成,以防培養料酸敗營養減少。

⑥在培養料配製中,為避免汙染,在選用好的原料的基礎上,拌料選擇晴天上午,裝料爭取在氣溫較低的上午完成並進入無菌工序,減少雜菌汙染的機會。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香菇棒式栽培

(一)工藝流程原料準備一培養料配製一裝袋一滅菌一接種一菌棒培養一脫袋排場一轉色管理一促蕾一出菇管理一採收

(二)蔭棚畦床及設施

1、蔭棚的構建蔭棚寬6米,長32米或更長,選用直徑12釐米的竹棒為立柱,高3米,深埋0.5米,沿菇棚四周每隔3~4米立一立柱,使棚掙高2.5米,立柱置在溝內,不能立在畦面上,立柱頂端留樹叉或鋸成半圓形以使橫樑固定,橫樑木徑粗8釐米,用鐵絲固定在立木上,橫樑之間用徑粗23釐米的木條或是竹片經緯橫拉並扎牢,再搭上草簾並固定,要求蔭棚透入陽光,周圍用草簾做圍牆,以達到保溫、保溼、通風的作用。

2、棚內畦床構建畦面高出地面10釐米並拍實成龜背形,畦寬1.1米,兩側留工作道0.3米,南北長10~15米,依次排四畦為一方,一個蔭棚可設二個方,方中間留浸水溝,寬0.6米,深0.8米,長5米,四周留0.3米工作道。

3、菌棒架構建菌棒架是在已整好的畦床兩側邊緣每隔2.5米安裝1根直徑57釐米,長50釐米的方柱,埋入土中20釐米,用細長竹杆沿畦兩側固定在立柱上,在平行杆上每隔20釐米固定一條橫杆,橫杆上頂每隔1.5米用竹片設置拱形,再覆蓋薄膜直抵地面,將畦床蓋。

(三)季節安排

栽培的季節安排應根據菌種的特性和當地的氣候因素進行配擋,確定具體的制棒和出菇季節。目前主要種植的品種。

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香菇的栽培技術(上)

(四)制棒

1、備塑料筒棒式栽培一般採用低壓聚乙烯塑料筒,剪成長65釐米的筒料,採用的寬度為16~17釐米之間。塑料筒加工時,把一頭用線繩紮緊,置燭火上溶封備用。

2、拌料裝筒常規拌料後用裝筒機裝筒,裝筒時要注意以下環節:

①不宜裝的過鬆或過緊,過緊易產生破裂,過鬆培養基與薄膜之間有空隙易造成斷筒感染雜菌,一般每筒裝乾料1.75公斤為宜。

②裝好筒後馬上進行扎口,扎口將料筒口朝上,用線繩在緊貼培養料處紮緊,反折後再扎一次

③為保證成活率,裝鍋前用菌筒浸水法檢查是否破損,具體方法是將料筒

浸入水中10秒鐘,破損處培養料吸水顏色變深。當發現料筒上有破損時,可在上面貼上膠布,再進行滅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