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20餘年的執著與堅守——記四川省首屆“最美鄉村教師”寶興縣磽磧藏族中學教師劉江

高山上20余年的执着与坚守——记四川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宝兴县硗碛藏族中学教师刘江

高山上20余年的执着与坚守——记四川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宝兴县硗碛藏族中学教师刘江
高山上20余年的执着与坚守——记四川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宝兴县硗碛藏族中学教师刘江

1月24日,四川省首屆“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全省21位教師獲得“最美鄉村教師”殊榮,我市寶興縣磽磧藏族中學教師劉江位列其中。

劉江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他在海拔2500米的磽磧藏鄉紮根20餘年,用執著和堅守點燃“紅燭事業”,用真誠和熱血澆灌鄉村熱土。

高山上20余年的执着与坚守——记四川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宝兴县硗碛藏族中学教师刘江

紮根藏鄉 堅守20餘年

“劉老師,我想問下這道物理題怎麼做。”這幾天,夾金山上白雪皚皚,山下磽磧場鎮也是天寒地凍,但磽磧藏族中學物理微信群裡卻暖意融融。雖已是寒假期間,很多同學仍不時在群裡向劉江請教物理問題。

寶興磽磧藏族中學,位於夾金山下,地處寶興縣磽磧藏族鄉政府附近,海拔2500米左右。這裡,就是劉江任教的學校。

1996年7月,風華正茂的劉江邁出雅安師範學校大門,在夾金山下的寶興縣磽磧藏族中學開啟了自己的鄉村教育生涯。

在劉江記憶中,剛踏上三尺講臺時,學校辦學條件十分簡陋。“沒有住宿樓,沒有食堂,到縣城沒有公共汽車,面對現狀我動搖了。”

是老校長的一席話打動了劉江。“達布(藏族對小輩的稱呼),我們教的都是藏族孩子,我們不教他們誰教他們呢?生活條件差忍忍就過去了,老一輩的老師們不都這樣過來的嗎?”

“我的老家就在磽磧場鎮上,我也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我理應為培養更多的藏族人才貢獻自己微薄之力!”劉江回憶說。

就這樣,劉江在磽磧藏族中學紮下了根。 20餘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這裡,憑著對藏鄉教育的熱愛和辛勤工作,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學校的骨幹。

在20餘年的工作中,劉江對鄉村教育有了新的認識。“辦好鄉村教育對藏族鄉村的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還能保護和傳承好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能讓藏族老人不再為給子孫尋求好的教育環境而四處奔波。”劉江坦言,每每聽到同胞們對學校的認可和讚美,便覺得這20多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紮根鄉村,為藏鄉基礎教育發展奉獻一生的決心。

因材施教 傳承民族文化

“嘉絨藏族有著自己的文化特色,我們磽磧藏鄉有很多值得傳承的文化……”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磽磧藏族人,劉江對本民族即嘉絨藏族的文化有著很深的興趣。

“我們少數民族學校應該以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學校特色發展的核心元素,促進藏族孩子的多元發展,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劉江說,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鄉村學校的教育工作應該抓什麼?怎麼抓?通過這二十多年的教育實踐,劉江找到了答案。

從教20餘年來,劉江不斷提升教學技能,調整教學方式,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路徑,在努力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

劉江表示,堅守鄉村教育,是為了給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藏族孩子的基本文化素養;通過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幫助藏族孩子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把他們培養成為具備家國情懷、懂得社會關愛和具有良好人格修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多年來,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劉江就在思考如何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其中。

在學校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劉江和同事搭建了以2014年度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基於嘉絨藏族傳統文化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為骨架的研究平臺。

此後,劉江和同事通過走訪、收集整理了《嘉絨藏族磽磧發展縮略圖》《我愛學藏文》《嘉絨方言與藏語》三本校本教材,並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磽磧原生態多聲部民歌)傳承人,到校園裡教學磽磧原生態多聲部民歌,還開設了嘉絨藏族服飾的製作等課程。

作為課題組負責人,劉江努力配合學校以“讓孩子在傳承民族文化中健康快樂成長”為辦學理念,形成了“爭做嘉絨傳統文化傳承人”的辦學特色,教育教學成績在全縣評比中名列前茅,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高度好評。該校也發展成為寶興縣域內唯一一所特色明顯、成績優異的少數民族初中。

以民族文化為核心元素,興學校特色發展之路。在劉江的帶領下,該校牢牢把握磽磧嘉絨藏族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核心元素,結合學校走特色發展之路的定位,打造出一支優秀的藝體和科創隊伍。由該校編排的舞蹈節目多次參加縣級演出,受到好評;該校科技創新團隊,先後在四川省第31屆、第33屆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二等獎和一等獎。

用心用情 溫暖學子心田

20餘年來,有許多令劉江難忘的瞬間,但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至今讓他印象深刻,也鞭策著他紮根藏鄉,做一個平凡的鄉村教育人。

1996年,工作伊始的劉江擔任1996級(1)班班主任。班上有個身體殘疾的藏族姑娘撒蘭處(化名),總是刻意地迴避大家,上課發言不積極,班級和學校活動也不參加,把自己置身於班級大家庭之外,顯得十分自卑。

經過走訪瞭解,劉江得知撒蘭處因家庭困難面臨失學,便召集班幹部一起想辦法,最終大家商定利用週末前往撒蘭處家中幫她媽媽做農活以減輕其家庭負擔。令劉江意想不到的是,到撒蘭處家要徒步兩個多小時,全班竟有二十多個同學自願參加,身邊這群有情有義的藏族孩子令他深受感動。

此外,為了讓撒蘭處儘快融入班級大家庭,克服自卑心理,劉江在課堂上專門設置了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幫助她增強自信心,並讓她擔任生活委員參與班級管理,增加與同學的交往。通過努力,畢業時撒蘭處已成長為一名有自信、善言談的藏族姑娘。

如今,撒蘭處經營著一家藏家樂,成為一名身殘志堅的致富能手。

“我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妻子!”得知自己榮獲四川省首屆“最美鄉村教師”殊榮時,劉江說。

當年,劉江回到家鄉任教時,他的妻子張殿芬一路相隨。此後,夫妻倆便一直在海拔2500米的藏鄉堅守著。

“我和妻子堅守藏鄉,就是想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劉江說,他將繼續與妻子堅守在磽磧藏鄉,為家鄉孩子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