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養成記賬的好習慣,能讓你對生活中的各種收支做到心中有數,從此告別糊塗賬。長期堅持,能幫助我們理性消費、科學理財。

但或許是因為記賬的過程太枯燥,或許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記賬方法,對於記賬這件事,我們總是半途而廢。

其實小金認為,記賬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小夥伴們不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也一樣可以把自己的賬規規整整的記好。

首先,小金不太建議用專門的記賬軟件去記賬。

一是市面上的記賬軟太過繁多,選擇、試用過程太耗時間;二是這些軟件大多強調記賬的“事無鉅細”,而記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非常繁瑣,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三是個人財富信息面臨洩露和盜用的風險。

關於記賬這件事,我們完全可以化繁為簡,用平時付款時常用的支付寶、微信來完成,輕鬆省事,準確且直觀。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支付寶記賬:功能強大,使用方便

作為大家最常用的支付軟件,支付寶、微信都包含“賬單”功能,這個功能相當於一個記賬軟件,能讓你清晰的瞭解到你花的每一分錢都去了哪,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投資理財等大類,各佔據了消費總支出的比例是多少。

我們重點說說支付寶。

1、基本記賬功能

進入路徑:支付寶 - 我的 - 賬單。

進入之後,首先看到的是你本月賬單收支的流水賬。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份流水賬既包含消費,也包含理財支出和收益。支付寶默認展示的是當月的消費與理財明細,但實際上,從用戶註冊支付寶以來產生的所有收支明細,都是可以查詢的。點擊左上角的“本月”選擇查詢時間段即可。

這裡要注意一下,支付寶對每一筆消費的分類都是默認的,而默認的分類可能不太準確。

比如,我早上去早點攤買個煎餅或包子,掃的是個人收款碼,那麼支付寶就會把這筆支出歸為“消費 - 其他消費”。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手動修改為“消費 - 飲食”或者其他正確的分類。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點擊上方菜單的“分類”,即可單獨查看本月某一類型的消費情況,以及當月在該項上總共花了多少錢。比如“飲食”項: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支付寶默認準備了飲食、服飾美容、生活用品、交通出行等9個消費類型,以及保險、理財、酬勞、獎金等9個非消費類型可供選擇。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2、餅圖與柱狀圖

小金比較喜歡的是右下角的“統計”餅圖。這張餅圖能非常直觀的瞭解當月的消費與理財情況,檢視自己哪方面的消費是開銷大頭。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支付寶賬單的【支出】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消費支出、理財支出與其他支出。統計餅圖展示的是消費支出,並多種顏色來區分不同的消費類型,你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到你在哪個類型上花了多少錢,哪類消費花的最多。

如果覺得某類型的花銷超過預期,可以直接點擊餅圖進入明細,檢視自己有沒有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同理,“理財支出”這部分,主要包括購買餘額寶、保險、基金定投方面的開銷。它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的統計理財的投入成本,並判斷在接下來是增加還是減少理財投入,優化投資組合。

我們也可以切換到“月份”選項,以柱狀圖的形式,橫向比較月度消費情況。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將近年來月度消費情況做對比,一是可以瞭解個人消費的變動趨勢,二是可以找出消費格外多的月份,分析原因,優化支出構成。

比如,在雙11“剁手季”的10月、11月,小夥伴們的支出往往顯著高於過往,這是正常的。但如果高得太離譜,就要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衝動消費”之嫌。

如果大家圖省事,可以直接看這個月度消費柱狀圖,瞭解自己每個月大致要花多少錢就可以。

另外,支付寶還幫你統計了“銀行卡賬單”,也就是你綁定在支付寶的銀行卡(含信用卡),在本月各自花了多少錢。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3、收入情況

月度賬單的【收入】欄目,對於商家而言作用更大,它可以將線上交易、線下掃碼的收入進行分門別類的統計。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對於我們普通用戶而言,收入部分可以關注的是餘額寶收益、基金分紅收益、保險分紅、支付寶紅包活動收益等。雖然金額可能不多,但理財收益就是要靠點滴積累才能匯聚成河。

大致來看,微信的記賬與支付寶類似,都是可以按照時間順序,記錄自己的收支流水賬。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但從上圖可以看到,微信的賬單並沒有默認歸類,只是標註了每筆消費的收款方,容易讓人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是什麼交易。

微信賬單也對收支進行了分類,但分類的依據並不是像支付寶一樣以“消費用途”分類,而是依據“交易類型”進行分類。這一點也不如支付寶人性化。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但不得不說,微信的“月賬單”功能是個亮點。

首先,月賬單界面跟支付寶的月度消費統計很像,都是以柱狀圖的形式,橫向對比月度之間消費情況。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而微信的月賬單,將你本月花銷最靠前的10個“燒錢”渠道,一一羅列給你,讓你知道這個月在“TA”身上都花了多少錢。這個亮點值得點贊。

比如,小金12月份開銷最多的是掌閱iReader,花了500多買書,然後給邏輯思維交了400多的“智商稅”,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

用支付寶、微信賬單搞定記賬,從此告別“糊塗賬”

綜上,在每個月結束之後,將支付寶、微信的兩份賬單合併,就能知道自己這個月總共花了多少錢;之後再稍作分析,就可以知道那些錢該花,哪些錢可以少花,哪些錢不該花,進而不斷優化自己的消費組合,讓自己成為一名理智又精明的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