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級作文,要想從此破繭成蝶只有兩個老實法子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馬上要六年級了,可是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二三年級。二三百字的作文吭吭哧哧得掙上兩個小時還多。好不容易擠夠字數了,卻是前言不搭後語,滿篇不知所云,看得人腦門兒冒火,簡直忍無可忍啊。課外書沒少讀,輔導班沒少上,可咋就不見效、不開竅呢?

答:您的留言顯示是大年三十哦,先問一聲過年好。大年三十您還在花時間、花心思留言以圖解決孩子的作文事,可見重視程度以及緊急程度都很不一般了。根據您的問題描述,針對性解決您家孩子作文問題的老實法子只有兩個:一曰多寫,二曰多改。有必要強調的是,這兩個法子真心不新鮮,誰都知道。但真相是,誰都知道的法子一般來說都是好法子,是無上妙法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無上妙法子對您家孩子不管用呢?

答案只有三個字:沒堅持。

以下文字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回答關於語文學習的“沒堅持”和“如何堅持”——不樂意追究源頭和耐心相對缺乏的家長可以直接跳過,只看第二部分的“如何寫、如何改”,有時候“不管原因只管堅持”也是頂頂好的法子。


五六年級作文,要想從此破繭成蝶只有兩個老實法子

一、語文學習的“沒堅持”和“如何堅持”

1、為什麼“沒堅持”?

可嘆是,天底下愁孩子作文的為父母者都知道“多寫、多改”這兩個老實法子,也都知道作文不好、成績不好是“沒堅持”所致,但面對慘淡的作文成績及其他科目成績,依舊是一籌莫展。

究其根本,錯不在孩子,在大人——大人定的起點太高、目標太高,孩子夠一次夠不著,夠兩次夠不著,夠三次還是夠不著,夠著夠著就愁了煩了厭了破罐子破摔了。正所謂“牛不喝水按頭”,以家長威權等被動型的外力作用而逼迫孩子得來的成績,是沙上建塔,基礎極其不牢固是一說,最主要是後患必然無窮。

家長威權等外力作用過於強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為什麼是沙上建塔、後患無窮?孩子不是永遠定格在某個時間點或相框裡的“靜態畫”,他們不可能永遠保持如家長們所願的那個狀態。他們會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化。等能力、心力積攢到一定程度,必然是要反抗的。就像石頭底下的小草,不能直通通往上長,那必然是要曲裡拐彎各種扭曲歪斜的長嘍,

所以外力作用的那個度如果把握不到最佳,孩子必然也會長得曲裡拐彎、歪掉的——孩子長歪這個結果與家長的美好初衷完全相悖,這讓親子雙方情何以堪?

2、“如何堅持”?

“如何堅持”?方法真心也簡單:鼓勵。

有句話咋說來著,“有師者事能成,敬師者事必成。”——此處是要上思想政治課講尊師重道的嗎?NO!此處是想再次強調一下“師”。常規而言,“師”都是指別人,比如科目老師、補習老師、家長自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

實質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老師,那個真正能夠鼓勵孩子們堅持成長、引導孩子們生出內心能量、伴隨孩子們一生一世的老師,不是生身父母,不是學科老師,而是孩子們自己!

父母無人可替代的,是對孩子思想與行為進行潤物細無聲式的正向性“形塑”;學科老師無可替代的,是將許多被前人驗證了的、被教育家們設計好了的、與孩子生活基本脫節的“靜態”知識灌輸給孩子。

孩子們無可替代的,是自我內在能量的積聚,以及對所學“靜態”知識的個性化加工!

綜上所述,要想使孩子把某一件事或某一個良好習慣堅持下去,最簡單粗暴且即刻見效的辦法就是:鼓勵。

何為鼓勵?換成六個字應當是:正向即時反饋。

為什麼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通過突擊補習考試成績就能夠較為明顯的提升而語文為什麼不能夠呢?數學會了一個題,做作業時候成效相當明顯,會就是會了,於是學起來有勁頭了,會做的題越來越多,學起來幹勁越來越足,如此良性循環下去,好成績倚馬可待。

語文呢?原因在於,語文不僅僅是一門“靜態”知識技能課,它還是一門“動態”心靈課、“加工”創造課!!除字詞句篇等佔試卷分值比例較低的“靜態”知識點能夠在成績提升上有較為明顯體現之外,佔試卷分會比例極高的、需要“動態”再“打工”的閱讀理解題和作文題,在較短時候內很難見成績——這個時候,最最需要的便是來自於家長的鼓勵。而高質量的、有效性的鼓勵,前提條件必須是家長心甘情願調低了的期望值,再加上發自本心的真誠,才等於“正向即時反饋”。用公式表達如下:

家長的低期望值+發自真心對點滴進步的肯定=正向即時反饋=語言作文的堅持力。


五六年級作文,要想從此破繭成蝶只有兩個老實法子

二、四五年級作文破繭成蝶的兩個老實法子

四五年級作文破繭成蝶的兩個老實法子,一曰多寫,二曰多改。

1、為何要再三強調“多寫和多改”是“四五年級學生作文”破繭成蝶無二妙法?

明明“多寫”和“多改”幾乎是一切美文的不二法門,為什麼要加上前置條件“四五年級學生作文”進行強調呢?

原因有二:一是四五年級學生不同於二三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初步完成了字詞句等基礎知識點的原始積累,倉庫裡有存貨好啊,有貨就這麼任性,想用哪個用哪個。二是四五年級學生不同於八九年級學生,他們還沒有形成寫作文的壞習氣。不只是寫作文,任何事情上改壞習氣所花功夫和力氣要遠遠大於教導新手,沒著色的陶坯或宣紙,怎麼著都好過於壞掉的成品。

總之吧,

四五年級是養成會寫作文、寫好作文能力最關鍵的學段,為孩子們的語文和作文愁得死去活來的家長們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嘿嘿,這句式,咋這麼眼熟哩?有點像賣狗皮膏藥哈,高杆家長們請默默飄過)。四五年級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發育趨於成熟,可以在自己的大腦這個“流水線作業工廠”中完成對無數個星星一樣零散知識點的“再加工”“再輸出”,而這個“再加工”“再輸出”過程除了是對中國式教育最缺欠邏輯能力的高強度綜合訓練之外,最主要是對孩子觀察系統“個性化”、思維過程“個性化”、寫作能力“個性化”無可替代的養成階段。


五六年級作文,要想從此破繭成蝶只有兩個老實法子

2、如何多寫?如何多改?

第一,如何多寫?

“多寫”這兩個字的字面意思以及其中道理誰都知道,可真正操作起來許多人卻不得其門而入、不得其法而行。尤其是對四五年級學生而言,從何著手才能夠形成足夠好的正向激勵並使之“持續堅持”呢?

鑑於現今孩子們大多是圈禁於水泥牢籠裡養著這樣一個大背景,五彩繽紛大自然的親密、生猛鮮活田野裡的翻滾都只是定格在冷冰冰屏幕裡虛幻鏡像而已,逼著他們“真情實感”“情景交融”寫這些,真心叫做強人所難。

所以,最簡單且最長效的法子是“瞎掰”——嘿嘿,如今這兩個字容易被偏見的話,且讓我用更中正的另外兩個字:改編!

何為“瞎掰”或者說是“改編”?就是鼓勵和引導孩子對眼所見、心所想的一切,包括課文、故事、新聞、社會現象、親朋家長以及各式各樣動物、植物,進

行各種天馬行空的擴寫、改寫、續寫——這足以保證孩子們的高漲興趣

然而,有些家長太過於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往往好心好意將孩子們這種難得的高漲興趣扼殺於萌芽狀態。在此特別提醒:該能力的前期訓練和養成過程,先不要形諸於文字,最好只在口頭上進行——這也叫做口頭作文嘛。磨刀不誤砍柴功,孩子們自己的大腦這個“流水線作業工廠”,經過如此這般的訓練,寫作文時候的“靈感”理所當然會時時迸發呢。比如被某一篇課文、一句歌詞、一朵花開誘發,被影視中某一句話、某個鏡頭、某個發展觸發,被教室裡某個情景、某個事件、某一行為激發……盼倩生於淑姿,辨麗本於情性,至此,何愁作文不成?

第二,如何“多改”?

至於“多改”,這個要麼不必多說,要麼就得長篇大論說。這次題旨中心不在於此,且簡略說。

四五年級學生作文的“多改”,第一最好別太摳“錯字”,不會的字慢慢積累總能會的。

第二別改幅“過大”,也就是說,別對整篇結構進行推倒式重來的太大調整——您是要以後所有作文越寫越好?還是隻要這一篇的好?想明白了這選擇便不難做。別動不動全部推翻讓重寫,扼殺了孩子寫作積極性,弊遠大於利。

不要太摳錯字,不要改幅過大,以此為指導原則下的其他修改,請大膽進行即可。

喵兒曰:精心打磨 不必每篇

當然,大膽進行也講究個戰略戰術,不要對孩子每一篇作文都指手畫腳各種改。

最好在一個月內只抓準一篇,把這一篇各種花樣翻新的改,從用詞、句式、段落等基礎技能,再到每一個段落的中心及表達、整篇的中心及表達等邏輯技能等方面,進行“學術談討式”各種“假設”。

之後,再將初稿到改之後的二稿、三稿甚至四稿、五稿,統統打印出來,全部鋪開在桌子上,與孩子再次進行比對、談討。

以上過程既可定位為建設親子親密關係的有趣遊戲,亦可定位為作文能力與邏輯能力提升訓練。總之是以上步驟循環往復堅持小半年,至此功成,家長可身退矣,而孩子的高品質作文,當然是倚馬可待啦。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