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讀過原著或者看過央視94版電視劇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三國演義》是以劉備和蜀漢為正統,以曹操和曹魏政權為反派展開的一部鴻篇鉅製的歷史題材小說。

單從小說的創作角度來考慮,必然是要有正義與反派兩個對立面的存在。小說通過正與反、忠與奸等矛盾體之間的衝突展開劇情的發展。讓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有明確的立場和角度,對小說中的人物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在傳播媒體非常落後的舊時代,民間說書的藝人對《三國演義》的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說書先生講到劉皇叔遭受挫折時,圍著聽書的百姓就一片嘆息落淚,感同身受;當聽到曹操被打的丟盔棄甲時,大家則是拍手叫好,長舒一口惡氣。

人物刻畫方面,小說更加是深入人心,幾乎很多角色已經在大眾心目中形成了刻板形象,就像《說唱臉譜中》中唱的那樣:紅臉的關公、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可以說,《三國演義》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一部雅俗共賞、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跟它鮮明的寫作立場和典型人物的刻畫描寫有非常大的關係。但這部鴻篇鉅製的歷史小說太出名了,出名到讓普通大眾錯覺地認為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就是這個樣子的,劉皇叔就是賢德仁義之君、曹操就是陰險奸詐之徒、周瑜就是心胸狹隘之輩……。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各個朝代的興衰更迭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魏、蜀、吳三國之間的博弈與春秋時期的五霸和戰國時期的七雄之間的角逐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有的只是看問題的視角和角度不同,彼此之間並沒有善惡好壞之分。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所以,慢慢地後世也逐漸出現了將小說與《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料結合起來,對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進行品讀的思潮。

例如,魯迅先生就對羅貫中過於誇大蜀漢的英雄人物的能力產生過質疑: “寫關羽之義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新版的電視劇《三國》,也在小說的基礎上結合了真實的歷史背景,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和改變,甚至可以說這部新作是以曹魏陣營為主視角展開的,是對曹操這個被小說黑化了的歷史人物的一次正名。

如果說推崇劉備的同時貶損曹操是小說本身佈局的需要,可作者一併把蜀漢的盟友東吳也大大的貶低了一番,則稍顯過分了。像孫權這樣九歲喪父,不到二十歲就坐領江東,先稱王、後稱帝,一直到七十一歲壽終正寢的一代雄主,羅貫中借關羽之口,嘲笑他為蒼髯鼠輩;雄姿英發的少年英雄周瑜被抹黑成了一個剛愎自用、心胸狹隘之人;儒雅大志的魯肅在演義中簡直成了諸葛亮隨便捏弄的軟柿子……。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對於東吳英雄人物的貶低引起了諸多反對的聲音,其中就包括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剛剛去世不久的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在與池田大作的對話中,就聊到過中國四大名著。在談到《三國演義》時,金庸先生首先對這部名著的社會影響、文學價值、小說佈局、人物塑造等諸多方面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不過,金庸先生對於羅貫中把關羽的地位提拔的如此之高,甚至把關羽給神化了,他認為羅貫中這是出於私心。金庸先生認為,羅貫中之所以這麼拔高關羽的形象,都是因為羅貫中與關羽是山西老鄉。愛屋及烏,羅貫中偏袒劉備,以蜀漢為正統,也正是因為關羽這位山西老鄉的緣故。

針對演義中與真實歷史嚴重不相符合的部分,金庸先生甚至表示,如果可能他會以東吳的視角再來寫一部《三國演義》,圍繞著呂蒙、陸遜等東吳將領作為主角來展開全篇畢竟。金庸先生的邏輯很簡單,甚至有點調皮,因為他與孫堅、孫策和孫權這東吳三代之主也是老鄉關係,都是浙江富陽人。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如果金庸先生要寫一部三國時期的作品,一定也會是上乘之作。因為三國時期與金庸先生小說主要涉及的宋、元、明三朝具有許多相似之處:

1、三國時期擁有豐富的英雄角色和特色人物,也不缺如貂蟬、大小喬、蔡文姬、黃月英這樣的美女和才女;

2、三國時期爾虞我詐、紛爭不斷,諸侯與諸侯之間、諸侯內部之間等,充滿著恩怨情仇的故事情節;

3、三國時期,前前後後,分分合合,近百年的亂世,足以讓小說有充分展開的空間和時間;

4、三國時期也存在抵禦外族入侵中原的史實基礎。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基於以上幾點,有理由相信,金庸先生一定能創作出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當然,後來金庸先生也並沒有真的提筆創作。金庸先生與池田大作聊到這番話的時候大概是1999年,而金庸先生早在1972年,即創作完《鹿鼎記》之後,就已經正式宣佈封筆了。所以,他說想要創作一部東吳視角的《三國演義》,更多的是一種念想,即是不服小說的偏袒,更是不服老的一種心態。

金庸先生曾為老鄉孫權鳴不平,欲創作一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

2018年10月30日,94歲高齡的金庸先生溘然長逝,我們是永遠沒有機會讀到這部東吳版的《三國演義》了,這也算是金庸先生駕鶴西去後,留給這個江湖的一個念想吧!

(此為原創作品,禁止任何抄襲或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