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2014年10月17日,華誼兄弟參與投資的好萊塢二戰巨片《狂怒》在美國上映,主角除了被眾多東西方女性追捧的布拉德·皮特外,還有一輛貨真價實的美製M4A3E8坦克。M4型坦克通稱“謝爾曼”,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中型坦克之一,後來隨著性能不斷改進,產生了數量眾多的衍生型號,M4A3E8屬於後期型。

《狂怒》的故事背景設定1945年4月的歐陸戰場,此時,盟軍已經渡過萊茵河,蘇軍則在東線籌備柏林戰役。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推一年,地點換到中緬印戰場胡康河谷,假設當時有全球定位系統,你會發現中國駐印軍的五六十輛美製M3A3輕型坦克,正在發出隆隆的轟鳴聲,這是一場洗刷恥辱的復仇之戰。鮮為人知的是,駐印軍戰車第1營此後還獲得了美製M4A4中型坦克,雖然數量只有區區三十餘輛,性能也無法和M4A3E8並駕齊驅,但對付印緬戰場上的日軍坦克已經綽綽有餘。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電影《狂怒》海報

戰車第1營的編制和裝備

1943年7月,中國駐印軍戰車第1營編成,隸屬於駐印軍戰車指揮部,指揮官由美軍布朗(Brown)上校擔任。戰1營最初由營部、本部連、補給連、衛生隊和3個戰車連組成(1944年春夏增加1個炮兵連),戰車連包括連部及3個戰車排,全營合計54輛M3A3輕型坦克。

M3A3輕型坦克通稱“斯圖亞特”,戰鬥全重12.5噸,裝甲最厚處44.5毫米,最薄處10毫米,乘員4人,分別是車長、駕駛、副駕駛和炮手。主要武器為1門M6型37毫米坦克炮,3挺7.62毫米機槍。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中國駐印軍裝備的 M3A3輕型坦克

1944年4月,美國在租借法案下提供給英軍的武器中,撥出三十餘輛M4A4中型坦克給駐印軍。M4A4重達32噸多,裝甲最厚處100毫米,最薄處15毫米,乘員比M3A3多出一個裝彈手。主要武器為1門M3型75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機槍,2挺7.62毫米機槍。

僅從外表上對比,同屬M4系列的M4A3E8和 M4A4挺像一對親兄弟。大哥M4A3E8採用M1型76毫米坦克炮,所以炮管長出不少,並且裝有炮口制退器,看上去更加威風一些。當然,從專業角度分析,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不少差別,比如行走懸掛裝置、炮塔之類,本文不是學術文章,技術層面就不作深入討論了。

電影《狂怒》中皮特飾演的車長又帥又酷,那輛M4A3E8的炮管上刷著英文“FURY”,意為“狂怒”、“暴怒”、“激怒者”。平均年齡不過19歲的駐印軍裝甲兵也不含糊,他們紛紛拿起刷子,在M4A4的炮塔上用紅白油漆塗上像是老虎的猙獰面目,側面車體上大書“突擊”、“先鋒”、“掃蕩”和許多耀武揚威的響亮名號。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中國駐印軍裝備的 M4A4輕型坦克

瓦魯班殲敵

1943年10月,緬北雨季即將結束。根據中美英三方此前多次協商接觸,蔣介石決定反攻緬北,計劃駐印軍進出胡康河谷,奪取孟拱、密支那,經八莫、卡薩挺進臘戌、曼德勒。11月下旬,戰1營從藍姆伽基地前往加爾各答接收M3A3輕型坦克,然後鐵路運輸至阿薩姆板格港,再用汽車運輸至印緬邊界雷多以東的陽果,一邊整訓一邊等待戰鬥命令。

大約一個半月後,戰1營奉命推進緬北新平洋,旋即又渡過大龍河,抵達於邦。這一路上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大的蘆葦,每天行程至多十餘公里。羅志才時任2連2排上士駕駛員,他後來回憶說:“有時遇到四十五度以上坡道,還要用美軍工兵的開山機在坡道的上下兩端用絞盤拉住戰車輕放至坡地,再由另一開山機在坡頂同樣用絞盤把戰車向上拉,以免翻車。”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年輕的中國駐印軍坦克兵

有一次晚上宿營,羅志才擔任警戒,突然發現前方有如同貓眼狀物體發光,顯得格外恐怖,於是發動坦克壓過去,待下車一看,原來是一條碗口般粗的大蟒蛇!

1944年2月23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新22師主力進攻孟關,第66團第1營和戰1營組成“步戰特遣隊”,統一接受布朗指揮。中央軍校第八期畢業的戰1營營長趙振宇上校興奮不已,他立刻召集3位連長和本部參謀人員,以及第66團第1營排長以上軍官,研討作戰計劃,講解步戰協同要領。

3月2日,趙振宇接到上級命令,從側面迂迴繞到孟關後方新邦,切斷孟關、瓦魯班之間的日軍補給線。3日晨,第66團第1營將重武器、彈藥和各種給養,交由卡車專門運輸,3個步兵連全部搭乘M3A3坦克,浩浩蕩蕩向新邦進發。15時,戰車第2連在南姆卡與日軍第18師團率先交火,趙振宇示意戰車第3連第3排超越前進,排長潘軍魂中尉的13號坦克一馬當先,不幸被敵人反坦克炮擊中,當場犧牲。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行進中的中國駐印軍戰車營

畢竟缺乏實戰經驗,光靠坦克一味猛衝不解決問題啊!趙振宇和布朗一合計,得等步兵跟上來,四處進出。接下來的幾天,“聯合特編縱隊”進展順利,連續衝破日軍脆弱的抵抗,攻克寧庫卡等據點。7日晚上,戰車第2連進至那寧河,趙際昌連長派出1輛坦克過河搜索,不料通過木橋時,觸發日軍埋設的地雷,坦克履帶被炸斷,陷在橋上動彈不得。乘員從車中爬出,隱蔽在河對岸的日軍機槍瞬間射來密集子彈,車長、副駕駛、炮手當即倒地身亡,駕駛員王英華負重傷,勉力拿起衝鋒槍還擊,直至彈盡,取出隨身攜帶的緬刀自剜殉職。

翌日下午,總攻開始!戰車第1、第2連三十多輛坦克擺成一字長蛇陣,朝著瓦魯班北方進發,戰車第3連加上預備坦克合計二十多輛,向昆年卡方向運動前行,工兵排已經在那寧河上成功架橋。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美軍幫助訓練中國駐印軍坦克部隊

署名寧遠的隨軍記者親歷了這場戰鬥,他這樣寫道:“敵人開炮了,炮彈落在附近,濺起一陣陣煙霧和許多碎石塊。機槍子彈打在坦克鋼板上,發出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好像夏天的急風驟雨猛力擊打在鐵皮房頂上一樣,我們的坦克也開始還擊,炮手每發一炮,坦克就劇烈顛簸,並且發出可怕的金屬震響。突然,一發炮彈險些擊中我們的坦克,火光一閃,窺視孔裡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幸好坦克很快衝出濃煙和黑暗,窺視孔裡出現亮光,我們完好無恙,繼續前進!

日軍步兵組成肉搏攻擊小組,潛伏在瓦魯班核心地區西面,使用汽油燃燒彈或磁性反坦克手榴彈進行頑抗。憤怒的M3A3發出“狂怒”,日軍只有幾輛97式裝甲車,哪裡抵擋得住,不是被槍彈射殺,就是為坦克履帶碾壓。黃昏後,戰1營基本控制了局勢,但因配合作戰的步兵沒有及時跟上,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損傷。

狂怒:中國駐印軍美式坦克橫掃日軍王牌師團始末

現代美術作品:中國駐印軍M4A4坦克

9日中午,新22師第64團配合戰1營肅清殘敵,完全克復瓦魯班,在清掃戰場時,戰車第1連搜索組搜獲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關防大印及作戰課長、第55聯隊長印章多枚。事後才知道,“步戰特遣隊”無意中沖垮了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擊斃經理部長木村大佐以下450餘人,田中新一師團長剛好帶著少量隨員到第56聯隊督戰,僥倖逃過一劫。

瓦魯班一役,戰1營損壞坦克17輛,陣亡24人,負傷50人,補給連修理組連夜組織搶修,修復其中14輛,稍事休整後繼續南下追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