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支付捲土重來!華為“碰一碰”能打敗“掃一掃”?

NFC支付捲土重來!華為“碰一碰”能打敗“掃一掃”? 南方plus客戶端20小時前 ·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plus客戶端官方帳號華為終端日前宣佈,Huawei Pay聯合銀聯,在多個城市推出“碰一碰”支付:只要將華為手機靠近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標籤,輸入金額,就能完成支付。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甚至高調錶示,華為將成為國內首家支持“碰一碰”手機閃付的手機廠商。幾大巨頭為了爭奪近場支付的入口也是鉚足了勁,截至目前,華為、小米、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都已紛紛加入基於NFC支付的功能,但實際效果一直不溫不火,特別是在二維碼支付一統移動近場支付“江湖”的當下,華為如此高調宣佈推出“碰一碰”支付,背後有著怎樣的玄機?跟微信支付寶搶奪支付市場Huawei Pay與銀聯此次共同推出的“碰一碰”支付工具,只要將華為手機靠近NFC“手機閃付”標籤,即可自動彈出支付窗口,接下來只需輸入金額就能搞定;對商家來說,不再需要購買POS機、掃碼槍等設備。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將原有的二維碼標籤,替換成一張由華為、銀聯共同推出的NFC“手機閃付”標籤,用戶不再掃碼,而是“碰一碰”來完成支付。接下來,“碰一碰”將在各大城市試點,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表示,華為將成為國內首家支持“碰一碰”手機閃付的手機廠商。儘管這被華為方面認為是一項“黑科技”,但對用戶來說,支付方式與以往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掃碼支付方式,成本少、門檻低,早已經在短時間內統一了移動近場支付領域,基本上形成了支付寶和微信“兩雄爭霸”的雙寡頭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聯、移動和終端廠商基本被排除在外。儘管後來的銀聯也推出“雲閃付”,以此搶奪移動支付份額,不過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此次華為、銀聯聯手,想再次通過NFC支付重新奪回用戶,這可能嗎?“NFC支付代表了未來的一個方向。”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相比二維碼,NFC無論從便利性還是安全性上都更優異,而且微信、支付寶也同樣可以兼容NFC支付,未來,如果企業願意大力推動的話,NFC支付可以替代大部分二維碼支付份額。技術領先不代表市場買賬好的技術是否就代表著更好的應用前景?事實上,NFC技術本身卻已不新鮮,並且多年以前就發生過非常激烈的關於移動近場支付技術標準之爭,但隨著二維碼支付的崛起,這場爭論不了了之。這些被排除在外的手機廠商並沒放棄。2016年,蘋果公司基於NFC的Apple Pay帶著在美國成功的勢頭進入中國,然而兩年多以來,在其他國家發展迅速的Apple Pay在中國卻寸步難行,期間,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通過一輪輪的補貼大戰、紅包大戰轟轟烈烈搶佔市場,Apple Pay徹底淪為配角,市場佔有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三星也嘗試過NFC支付技術,但也沒能掀起太多波瀾。目前華為新出的大部分手機都支持NFC功能,例如榮耀V10、HUAWEI P20、HUAWEI P10等。小米也不甘示弱並加快了跑馬圈地。今年6月3日,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微博上表示,小米五年前就開始支持NFC,目前支持多功能NFC的手機已經多達10款,而小米NFC公交卡已經支持了167座城市。他甚至調侃蘋果:iPhone今年3月剛支持,僅支持2個城市。除了刷公交外,其他應用場景還有多少?“蘋果剛推出NFC時還有不少人試用,但到後來大家興趣大為減少,甚至逐步面臨被拋棄的命運。”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舉了一個例子:目前在北京一些出租車行業也可實現NFC支付,並且他曾就此專門詢問出租車司機,得到的答覆是一個星期往往只有一名乘客使用,“對消費者來說,還尚未培養NFC支付習慣”。但不得不說的是,移動支付這塊“蛋糕”實在誘人。根據艾瑞統計,去年我國移動NFC支付規模達到了48.9億元,而且從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環比增速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移動NFC支付規模繼續保持加速增長的速度,達到29.4億元,該市場規模正進入加速增長階段。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分別是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五巨頭佔市場份額75.7%。艾瑞統計了這五家的數據顯示,其中2015年NFC功能的手機佔比僅為17.1%,2017年則增長到了31.3%。NFC功能或帶動手機廠商“彎道超車”夾在微信、支付寶縫隙中生存,NFC支付技術並不被業內看好,但項立剛認為,NFC並非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二維碼迅速鋪開的一個前提是手機裝備了攝像頭,才有了讀取能力;同樣,NFC也需要相應的讀取設備,包括芯片、天線等器件,相比之下其成本並不低,此前僅有一些旗艦機型才能支持,而隨著技術的成熟,普通手機也已經加載了相應功能”。而在孫燕飈看來,對任何一個手機廠商來說,新技術的儲備都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物物相連,大家都在探索應用場景,而智慧家居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突破點,屆時,手機上的NFC功能可拓展到其他門禁、信用卡、機場驗證等領域。實際上,不只是NFC功能,其他手機廠商也在探索更多支付方式的可能。6月8日,OPPO與螞蟻金服宣佈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雙方已完成3D人臉支付的技術準備工作。進而OPPO也成為了第一個實現3D人臉支付的安卓廠商。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3D面部識別用於支付只是其中一個應用場景。一直以來,其他手機前置拍照以及人臉識別主要是靠單攝像頭來實現,只能記錄純2D圖像,但卻無法分辨物體的遠近距離,但在結構光技術的幫助下,可轉向對3D深度信息的採集。這預示著未來視頻通話體驗也將非常不一樣,因為可以更直觀清晰地看到視頻通話對象的每一個表情細節,更真實。通過單項技術的比拼,進而延伸出更多功能,正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比拼的焦點。【記者】郜小平【作者】 郜小平【來源】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相關搜索華為手機價格華為nova3華為mate20華為p20華為系統更新華為松山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