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社融、貸款創天量,央行稱新增貸款合理不是“大水漫灌”

2月15日,央行發佈2019年1月金融數據,新增社會融資規模有明顯增加,扭轉了2018年社融增速整體持續下滑的態勢。

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05.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4%;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

廣義貨幣(M2)比上年末提高0.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在上年低速增長的情況下,出現進一步回落,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個和14.6個百分點。

此前,多方市場人士預期,1月信貸投放超過去年同期新增貸款2.9萬億元的水平,至3萬億元左右。其中,光大固收預計,1月新增信貸3萬億元以上,社會融資規模4萬億元左右。從已公佈數據來看,1月社融增速已超預期。

2月15日下午,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新增較多,增速明顯回升,顯示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貨幣政策效果逐漸顯現的結果。”

社融大幅多增,“寬信用”顯效

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05.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對於社融規模的增加,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超過市場預期主要是由於季節性規律以及與去年10月份以來的一系列政策在發揮作用。”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因為當月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融資顯著放量,表外融資增量轉正。“在央行降準等‘寬信用’政策推動下,今年年初銀行貸款投放高峰表現比往年更為明顯,而且企業中長期貸款也轉向同比多增。這表明宏觀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效果在總量上已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春節是在2月份,1月份無論是新增人民幣貸款還是整個社融增量往往都非常高,並且是一年中增加最多的一個月份。歷史數據最高貸款達到過2.97萬億,今年1月份是3.23萬,還是符合規律的。”趙慶明稱。

阮健弘表示,從1月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的構成情況來看,佔比較大的項目都出現了回升,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貸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較多。“去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增速由小幅回落轉為平穩增長。今年1月份一方面延續了這一態勢,另一方面也疊加了年初季節性因素的影響,貸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較多。”

1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38.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5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818億元。

二是債券融資大幅增加。債券融資也是自去年二季度開始增長有所加快。今年1月份企業債券增速明顯回升,1月末餘額為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2個和7.3個百分點,是2017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月企業債券淨融資499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768億元。1月份,地方債發行力度也有所加大,當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淨融資108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088億元。

三是委託貸款降幅縮小,信託貸款由負轉正。“這是今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結構出現的新特徵,”阮健弘表示,1月份委託貸款減少699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減1511億元和10億元,下降勢頭明顯放緩;信託貸款增加345億元,是連續10個月減少後的首次增加,比上月多增833億元。

四是商業銀行對企業商業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票據融資顯著增加516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813億元,這部分已經在當月人民幣貸款中體現;另一方面,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大幅增加3786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9億元。

光大固收預計,政策的傳導效果已經明顯改善,預計社融將於一季度企穩,由此帶動廣義貨幣增長企穩。

M1回落至歷史最低點,M2反彈超預期

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6.59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延續反彈走勢;狹義貨幣(M1)餘額54.56萬億元,同比增長0.4%,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值,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個和14.6個百分點。

趙慶明對記者表示:“M2回升超預期,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應該說還是非常充裕的。”王青認為,1月財政支出強度加大,推動當月M2增速延續反彈。“從存款數據來看,1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180.8萬億元,同比增速為7.6%,較上月末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該月財政存款較上年同期少增約4500億元,成為拉動M2增速上行的主要原因,這或與年初穩增長需求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增強有關。”

“1月份M2增速回升,應該說是前期貨幣政策效果的集中體現。”阮健弘表示。

2018年以來,央行多次宣佈降準。2019年新年伊始,央行便開啟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模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展開實施,推動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等。

阮健弘認為,M2增速回升應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央行適度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應。在2018年多次出臺政策釋放流動性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再次降準釋放流動性1.5萬億元,開展TMLF操作,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這些措施都有利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商業銀行加大資金運用,表內信貸、債券投資和股權及其他投資增加較多,推動M2增速提升。

數據顯示,1月份,表內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債券投資增加4062億元,同比多增3583億元;股權及其他投資增加8465億元,同比多增3066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M1增速的回落,仍引起市場廣泛關注。“M1增速回落確實是有些出乎意外。”趙慶明認為,主要原因包括財政存款增加較多、因投資形勢趨弱,企業轉向定期存款等原因。“今年1月份是在春節前,還存在大量發獎金的情況。”

“我們也看到春節因素推動M1增速再次回落。我們曾提到M1回落主要反映全社會流動性的結構變化,不代表流動性總量規模的變化,1月份這一情況表現得更為突出。”阮健弘也表示,1月底臨近春節,是企業發放薪資、獎金的高峰期,當月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2.03萬億元。這一點從個人存款和M0(流通中的現金)的大幅增長也能得到印證。1月份,個人存款大幅增加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5.5%;M0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2%。應該來說,今年春節老百姓持有資金較以往更多,手頭更寬裕。

王青認為,M1增速創歷史新低表明,城投和房地產依然受到政策調控制約,當前穩增長政策並未“大水漫灌”。短期內伴隨逆週期政策調節力度加大,金融數據有望延續回暖勢頭。

新增貸款創單月曆史新高,不是“大水漫灌”

在多種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加持”下,政策效果已於1月份的金融數據中得以顯現。

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創單月曆史新高。1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39.53萬億元,同比增長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認為,1月份貸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於宏觀調控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貨幣政策傳導出現邊際改善和一些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他表示,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人民銀行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銀行信貸供給存在的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包括: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以此為突破口,改善資本對銀行投放信貸的實質性約束;綜合運用定向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創設TMLF,在緩解部分銀行面臨的流動性約束的同時,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研究推動利率逐步“兩軌合一軌”,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貸利率的傳導,緩解利率約束。

“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顯現,貨幣政策傳導也出現了邊際改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孫國峰稱。

由於銀行存在年初早放貸早收益和季末衝量的行為,社融口徑下的新增人民幣貸款有很強的季節性規律。一般情況下,1月份新增信貸規模可以說是全年最高點。

“2018年1月新增貸款為2.9萬億元,是當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屬於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孫國峰認為,考慮到春節因素,應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數據統籌考察,不宜對單月數據過度關注。

他同時表示,貨幣條件要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緊。要根據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要求,實現總量適度,優化信貸結構,同時還要兼顧外部均衡,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