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學,教師面臨的新困惑

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學,教師面臨的新困惑

面對新高考,和學生一樣,教師也面臨巨大挑戰。教師的角色變了,教師的職責也變了。

教師不僅僅要做智慧的學科老師,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更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會科學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在新高考背景下,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具備生涯規劃指導能力、綜合素質評價能力和學科精準評價能力這三項新本領。

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學,教師面臨的新困惑

生涯規劃指導能力

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是新高考賦予教師的新職責。新高考給予學生課程選擇權、考試選擇權、高校選擇權和專業選擇權。這些選擇都會影響學生高考,影響學生的未來人生。絕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對學科課程學習潛力、高校錄取原則、專業學習內容和就業方向等,都不太瞭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指導。

生涯規劃指導能力主要有指導學生認知自我的能力、指導學生了解高校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科學選課的能力和指導學生填報志願的能力。

教師應指導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指導學生利用與性格特徵職業傾向、專業傾向相關的多元智能測評系統或測評問卷做自我測評,並準確解讀測評報告。教師還要依據學生日常言行表現,結合家長訪談等信息,幫助學生儘量準確地預判自己專業傾向和職業傾向。

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學校網站、招生章程、第三方信息數據等途徑,瞭解自己感興趣院校的辦學主體、辦學性質、辦學歷史、院校類型、辦學水平、專業強弱、地理位置、收費情況和獎學金助學金等信息,指導學生了解感興趣的專業的培養方向、課程體系、就業方向和發展態勢。

教師要指導學生提高科學選課的能力。選考科目的選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未來高考可報考的專業。教師要會指導學生依據學科成績、學習興趣、學習效益、學科潛力以及學科相關的課外活動,依據個體的專業傾向、職業傾向和理想抱負,依據大學專業的選考要求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考科目。

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從成千上萬個選項中挑選出80個最合適的院校和專業,並做科學排序,指導學生迴避不適宜的專業。

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學,教師面臨的新困惑

綜合素質評價能力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有的高校對綜合素質等第有特殊的要求,達不到要求的不錄取。在新高考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凸顯。

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上,有學生自評、同學評價和教師評價,關鍵在於教師評價。而教師評價常常就是班主任一個人評價。操行評語就是班主任寫的,班主任一個人就代表學校對學生作綜合性評價。

在新高考背景下,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每一個科任教師都有職責參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每一位任課教師都應該是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者,因為育人是每個教師最基本的職責。學科教師要樹立“教學是表,育人是本”的學科教學觀,借學科教學途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化地發展。新高考實施選課走班,學生流動性很大,行政班的班主任一個人的評價未必準確、未必公正,應變班主任一個人評價為集體評價。科任教師要把自己觀察到的學生表現和自己的評價彙總給班主任,這樣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才能全面、客觀、準確。

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學,教師面臨的新困惑

每一位科任教師都必須具備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能力。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能力主要包含5個方面:一是理解並掌握綜合素質各項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及其對應典型行為表現;二是會敏銳捕捉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的閃光點,會用心收集學生的言行表現證據;三是會用合適的、真誠的語言或行為,即時肯定、表揚、鼓勵學生的行為表現,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引導學習,激勵學生全面又個性發展;四是會基於學生日常表現的累計觀察和記錄,形成比較準確、全面的學生個體化評價,不會憑偶發事件、憑感覺或錯覺而簡單武斷;五是會用合適的文字和形式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並給予等級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