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件事,正在拉開HR之間的差距!


這5件事,正在拉開HR之間的差距!


最近面試了10幾位HR候選人,有幾點感想:

1.當下HR求職相當理性,他們在面試之前都會對崗位與公司做一定的瞭解與調查,一旦做出了赴約面試的決定,很少有放鴿子的現象出現,而且普遍提早到場,遲到也很少見;

2.HR們幾乎人人開始都有了個人品牌的營銷意識。項目經驗,推薦信,個性定製簡歷都快成了標配。這些動作的目的,不僅是給面試官和公司留下好的印象,也為將來可能的定薪帶來幫助;

3.HR在面試中的主動提問明顯變多了,而且問的問答題都非常一針見血,這種主動提問有些時候更像是一種對面試官能力的試探,同時也是他們對公司實力的一種試探;

4.善於運用數據的HR也變得越來越多,他們普遍對數據的公式和原理也掌握熟練,而且有意識地把數據上的能力套用到溝通上,讓表達變得有層次和條理。

與優秀HR交流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面試結束之後,有些HR會主動要求加面試官的微信,出於禮貌,一般很少拒絕,加了微信之後,面試官也可以從朋友圈的內容上來判斷一位HR候選人是否靠譜。

優秀HR的朋友圈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會把自己的朋友圈經營得很好,把一個人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讓人從朋友圈中就能很快找到他的價值和實力。

這5件事,正在拉開HR之間的差距!

但有些HR可能缺乏這方面的認識,我刷了另外10位HR的朋友圈之後,發現這5件事,可能正在拉來HR和HR之間的差距:

1、手頭有個副業,可能做不好HR

“互聯網時代,誰還沒個副業。”

幫朋友挖個人,朋友圈裡賣個貨,這都太正常了,但我想告訴你的是,判斷一位HR是否靠譜,就在於他在本職工作中的投入和產出,他面向的群體應該是公司員工和上級領導。在工作範圍內,沒有比這件事情更值得你操心的了。

但如果工作重點變成了如何發展下線,如何朋友圈賣貨,或者是挖人收錢,那麼本職工作永遠都會打折扣,人性深處,總會越來越貪婪,副業做多了掙錢了,主業就會被放在一邊。

可是,我們HR的工作,本身就是需要超高耐心和專注。

2、拉低HR薪酬水平的,有時候是我們自己

HR入門門檻很低,這個是行業里路人皆知的事情。

好像不管什麼專業都可以來做,所以這個職業的可替代性很強。有些HR工作實際的業績貢獻比較小,還有一小部分HR又對專業沒什麼追求......

一系列原因可能加重了員工不重視HR部門,老闆們覺得HR是個花錢的部門,從利潤財務上看沒有什麼價值,從成本角度上看,公司更願意把預算投入到其他部門去,這樣HR的薪資水平自然搞不起來。

進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你越抱怨,工資可能越低,工資越低,可能你越會抱怨。如果你的朋友圈充滿著對工作的不滿和負能量,哪怕屏蔽了老闆和同事也不要發,你保不準誰會看到,當你抱怨自己薪資低的時候,還不如主動去學習,多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傍身,想辦法多解決幾個專業上的問題,來的值當。

這5件事,正在拉開HR之間的差距!

3、相信命中註定,真的只能被註定

從HR們的朋友圈你會發現,HR大致分成兩大群體,一部分信更奉命中註定,一部分更信奉我不信邪。

信奉命中註定的人認為,每個人的智商情商什麼的都是遺傳的,由於它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因此他們覺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只是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

於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向世人證明自己“既聰明又能幹”。但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他們常常逃避挑戰,因為他們擔心失敗和尷尬會令自己顏面掃地,不敢挑戰,不敢變化。

但在篤信我不信邪的人眼中,智商情商水平並非一成不變:時間的淬鍊和汗水的澆灌都會讓智慧飛速提升。

學習在他們看來是智力提升的源泉,而絕非裝點門面的擺設。他們樂意接受挑戰,視其為提升自我的機遇;他們相信勤奮通往卓越,批評指點迷津,自己會主動去找人力資源問題,然後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自己推翻它,自己昇華它,最後變成自己的東西。

思考方式,真的決定你的出路。

4、自我感動式的付出,最愚蠢

去解決不存在的問題,或者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徒費無用功,最後只感動了自己,荒廢了時間,影響了業績,耽誤了工作。

HR工作中這樣的問題實在太多,數不勝數。缺乏對業務部門和市場的真實判斷,把太多精力和時間浪費在解決現實中並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例如:絞盡腦汁去找新的考核方法,希望用新工具立刻能代替舊工具,卻忘記把當下KPI用好,在一個死衚衕裡陷進去出不來,你說他不勤奮?不認真?不努力?

都不是,是用力過猛,是用錯地方。

所以說,全局觀,整體意識,成本概念,真的是HR非常重要的品質。

這5件事,正在拉開HR之間的差距!

5、轉型就像是表白,別用錯了地方

HR這個職業的酸楚,可能只有你自己一個人知道,其他HR在不同環境裡,並不能和你產生共鳴。

有多少個夜晚,你可能都會感覺自己已經被整個時代拋棄,一身冷汗,輾轉反側到第二天起床,卻必須依然需要滿血前行。

這個時候你可能想到的是,自己需要轉型了,很多HR都想著是不是換一個模塊,甚至去從事其他職業,因此有了“賭一把”的心態,然後在朋友圈立了一個Flag。

但個人的轉型和表白的邏輯是一樣的:不是衝鋒的號角,而是勝利的凱歌。也就是你要做好萬全的準備的時候,再做轉型,而不是因為要逃避或者跟風而去做轉型。

你肯定見過不少轉型失敗,再轉回來轉過去,最後耽誤了自己大好時光的案例。要知道,任何人的工作環境和性質變化之後,成長路徑和邏輯必然會變。

唯獨不變的是始終要學習,思考,踐行。

要知道我們HR工作,是器,術,道之間層層遞進,才能精進,動不動就想轉型,註定無法成為卓越的HR。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可能算不上什麼規律,可能是某個規律下的某一個子集,甚至只是子集的一個近似,也希望你把自己的觀點和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