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整個世界是一座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罷了。”——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皆大歡喜》

1.戲劇中的女性角色究竟誰來扮演?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與性和性別相關的思想意識正處於萌芽期。

眾所周知,在文藝復興時期公共劇場的戲劇演出中,女性角色由男童演員所扮演,男童演員的年齡通常在10~18 歲之間。

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不準女性上臺演出,但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社會慣例。然而,即使是習俗規定女性不應在公共場合演出,由男孩代演依然會引發社會的爭議。

一些清教徒的反對意見是,男扮女裝嚴重模糊了性別的界限,他們認為:

上帝的法則裡全然禁止男人穿女人的服飾,服飾是在性別和性別之間做出區別的標識,讓我們穿上明顯是另一性別特徵的那些衣服,便是偽飾、造假和欺詐,這將觸犯上帝的明確指令。

他們甚至以為這些不合適的衣著會腐蝕穿戴者的內心:

這樣放蕩的姿態,這樣挑逗的說辭,這樣的戲謔和譏嘲,這樣的接吻和擁抱,這樣的暴力和殺戮,這樣的水性楊花的女人顧盼神飛的眼神,簡直無所不用其極,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挑逗觀眾。在結束戲劇的表演之後,每個夥計挑選好自己的伴侶,各自帶著另一半回家,十分愜意,偷偷摸摸(隱蔽地),他們上演著《雞姦者》中的一切,甚至比之更淫穢的一幕。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羅密歐與朱麗葉》

但也有人認為劇院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能夠把一個男性變為女性:

看到我們的青少年按女人的習慣穿著,誰會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誰不能通過他們的名字來識別他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他們只是在表演女人,並且他們只能在特殊的情境中表演女人。

但是,不管怎麼說,文藝復興時期戲劇中有許多形象飽滿的女性角色,其女性氣質往往極為突出,這說明當時許多男童演員具有扮演女性的極高天賦

諸如《仲夏夜之夢》中的提泰妮婭,《哈姆雷特》中的喬特魯德,《冬天的故事》中的赫米溫妮,瑪爾菲公爵夫人,等等。這些戲劇要想獲得演出成功,至關重要的就是讓觀眾相信這些女性角色的確是女人。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仲夏夜之夢》

1613 年,國王劇團在牛津演出《奧賽羅》,有一位戲迷由於被舞臺上的苔絲狄蒙娜深深感染和打動,於是對這位飾演苔絲狄蒙娜的男童演員讚譽有加:

不僅通過他們的言詞,而且通過他們的行為,其演出確實催人淚下。被丈夫殺死的苔絲狄蒙娜總是顯得端莊大方、行事得體,她的死亡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她躺在床上,懇求那些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她面龐的觀眾們給予她一絲的憐憫。

這段關於演出細節的描述使用了女性代詞,因為對於這位如痴如醉的觀眾來說,男演員完全化身為了苔絲狄蒙娜。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奧賽羅》

2.男孩扮演喬裝男孩的女人

這個標題乍一看有點繞,這不就是男孩扮演男孩的意思嗎?

事實上,這樣易裝的女性形象比單純扮演女性更難,戲劇家們在這些她們身上中傾注了更多的思想。這一類女性形象兼有男女的性格特點,因此顯得更豐富而有層次感。

莎士比亞當然是反串女主角的主要創造者之一,在五部戲劇中都使用了這一戲劇手法,並且在主題上作出了創造性的變化。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莎士比亞畫像

特別是在戲劇《皆大歡喜》中,莎士比亞增強了易裝的複雜效果,他讓男童演員扮演一個將“自己”喬裝成男孩的女人,然後再反過來喬裝成一個女人。

這裡的三層身份——男童演員扮演女人、這個女人又要在戲中假扮成一個男孩,變成了四層——男孩扮演的那個女人、假扮戲中的男孩、這個男孩又要扮演一個女人。

3.女性應不應該出現在戲劇表演中?

雖然在商業劇院中女性角色由男孩代演,但女性仍以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到戲劇中去:在劇場觀眾中,女性佔了很大比例;皇室女性是表演劇團的贊助人,貴族及商界女性投資劇院演出。

同時,在劇場之外,女性在宮廷和貴族家庭贊助戲劇表演的傳統始終存在。

事實上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本人在加冕和一些慶典場合中就是一名戲劇表演者,在許多宮廷表演活動中,伊麗莎白需要作出裁判或接受禮物,這便需要她參與到虛構情境中去,模糊了觀眾和表演者的邊界。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伊麗莎白女王畫像

到了詹姆斯一世統治期間,女性表演成為宮廷生活非常顯著的特徵,當時來自丹麥的安妮王后定期安排創作假面劇並和她的女賓們登臺演出。

然而,民間對女性演員的歧視依舊根深蒂固。

17世紀,在法國和意大利,表演者全為女性的演出已經被接受,但是在1629 年,當一個有女演員的法國劇團在萊頓演出時,他們被“噓聲、鬨笑聲和觀眾扔的果核等轟下舞臺”。

此外,女性登臺演出還招致了一些舊派人士的指責,他們認為,當今社會的那些人“將如此強烈的放蕩注入聽眾和觀眾的心中,要根除他們頭腦中所有的矜持,使女性蒙羞,從而用縱樂滿足他們的私慾”,這些表演“不堪入目”、“充滿骯髒的肆無忌憚”。

總而言之,文藝復興時期公共劇場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男童演員表演女性角色。正如我們所知的,在這些性別模糊的人物周圍,產生了一連串令人如墜雲裡霧裡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在戲劇史中的缺席。

“男扮女裝”這樣的形式也在女性參與度逐漸提高的戲劇世界中慢慢淡化,作為宮廷、家庭環境中的表演者以及戲劇作者,女性已為自己在戲劇世界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是英國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除了性別的解放,還有題材、體式、思想上的解放。想要全面瞭解英國戲劇史的黃金時代,請看《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簡史》。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男扮女裝”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