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3000多畝水稻田已是片片金黃

收割機在稻浪中來回馳騁

村民們或在田埂邊等候把稻穀裝上拖拉機

或在稻田裡拾掇遺漏的稻穗

這是進村的第一景象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而另外一邊

曬穀場上

村民們把一車車稻穀攤平到場地內

趁好天氣抓緊曬穀

你以為這又是某處江南的秋收光景?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而事實上

這在珠江三角洲

當珠三角大量糧田消失

早已變身廠房的時候

廣東的這個小村莊卻固執地將大片糧田堅守至今

成了每到豐收季節嶺南村景的代名詞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這裡就是中山崖口

東臨伶仃洋,與香港隔海相望

不是景點,也沒有半點旅遊配套

一個700年的集體村落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從石岐市區坐公車到達崖口站下

下車後看到對面“崖口工業區”的牌坊

穿過牌坊,沿著東堡大街一直往右走

轉入楊家正街,就到了崖口村的腹地了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這裡不難找

但基本沒有什麼遊客

都是中山本地人來的多

來的人中間大多又是一家人或是攝影愛好者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村子內有不少古色古香的文物

清代典型的祠堂建築裝飾精美

祠堂外牆上的語錄,張貼在祠堂裡的工分表

還有村民言談中的大隊、生產隊、社員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青磚灰瓦的巷弄,低矮的老房子仍是充滿生機

街邊的老人半側著身子打著盹

你彷彿能在他們身上尋回那個遙遠時代的記憶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儘管外界一直以“人民公社”來解讀崖口村

但它卻似乎並不認同外界的這種視角

不過這也不妨礙它在人們心中的特殊位置

畢竟在珠三角繁喧的市場經濟裡

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

可以說是十分獨樹一幟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聽當地村民說這裡一共有八個村子

而因為這片稻田出名的就是楊家街的楊家村

崖口村原有四大姓氏為譚、楊、陸、肖

解放後接收一部分外來戶

現在全村共有五十三個姓氏了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在開放改革初期那時候

很多人去了香港、澳門做工

有部分去做生意、開工廠

留在村莊的大部分人

大多是家底薄、學歷低,又無技術的村民

已習慣了集體的生產、生存、生活模式

讓他們分散各自謀生,確是一件難事

這也是崖口村一直以來堅持人民公社的緣由所在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淳樸古拙的崖口村仍承襲著“人民公社”的體制

最能體現“公社”色彩的是村裡3000畝水稻田

仍是由生產隊負責安排糧食生產

社員計工分、算報酬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除此以外,另一方面的體現就在於

近幾十年來

村裡通過圍海造田形成的土地和養殖場

絕大多數也是由村集體負責對外經營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儘管有人工的因素,

但這裡也不乏原生態的優質灘塗

吸引了很多人在空閒的週末趕來

為了嘗一口美味的海鮮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中山有兩大海鮮聚集地,一是崖口,一是橫門

只要是老中山,幾乎都去過崖口燕石圍嘆海鮮

作為黃油蟹的重要產區

崖口海鮮一條街的黃油蟹久負盛名

不少外地的朋友都願意跑幾公里來吃

簡單的蔥姜炒蟹,已經吃得十分過癮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這裡的堤壩也有著開闊的視野

日出噴薄,日落西山,

似乎還有種海島度假的意蘊

吹著海風看著日月星辰

靜謐的海面光影流動,很是愜意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說到食,還有一樣不得不提的

那就是崖口雲吞

皮薄餡靚,全中山都知道

無論是哪家店的雲吞,都有一番風味

出名一點的在村裡的祠堂裡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一碗大大碗的雲吞麵價格特公道

10多個雲吞才7塊錢

面是很有彈性的蛋面

煮好以後會加一點點醬油調味

去得太遲,雲吞就賣沒了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吃完雲吞,湯也不可浪費

用崖口特有的鹹淡水交界的小蝦米熬出的湯

味道異常鮮美

這個味道和價格

要是在外面別的地方,你可能就吃不到了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大概是廣東這邊的習俗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六

崖口村口,就會人頭湧湧

十室九空

來觀看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飄色巡遊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節日當天

每家的姑娘會化妝打扮上轎

崖口村的飄色文化節就上場了

巡遊、龍獅、摺子戲、私夥局、魚燈,悉數登場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飄色是當地村民從小看到大的傳統民間藝術

金鑼一響

熱鬧非常的飄色巡遊開始了

與一般飄色不同

南朗崖口飄色以最有當地特色的“鞦韆色”為主

色芯、色腳不用固定在色梗上

出巡時隨著鞦韆上下飄動

並且可以隨時更換色芯、色腳,更人性化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由於當年崖口村有一批村民

去過香港的太古船廠做輪船製造的焊接師傅

有著十分精湛的焊接技藝

這些村民將它運用到村裡

令崖口飄色的色梗技術顯得十分出色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為了安全起見,

每次鞦韆色的色架和色梗焊接好之後

都經過嚴格的承載力測試程序

由於技術精湛,鋼條質量上乘

力學設計原理合理

崖口的“鞦韆色”一直飄逸了上百年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後來也有記者發現

這裡其實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公社了

村民雖然保留著“社員”的稱號,

但實質上都已成了“股民”

既計工分算報酬,同時也享受著分紅

而且在壓力下,崖口村也開始賣地了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廣東一個700年的小村莊,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結果到底怎麼樣


但無論是豐收季的稻田、原生態的灘塗,

一餐肥美的黃油蟹、一碗熱騰的雲吞麵,

悠久的古建築和具有濃厚藝術感的飄色節,

還是“公社”外衣下最終面臨的現實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