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華海藥業2017年中報解讀!

比對2017年和2016年中報,以及結合各年年報資料,做一番解讀。今年中報的陳述豐富了很多,前四節整整多了五頁,有點意外。

1、在關鍵的和轉報國內以及一致性評價有關的方面,今年是“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5個產品的轉報申請和9個產品的一致性評價申請。 ”;去年是“1個美國產品轉報國內已經遞交CDE。 ”——這二句表達的差異多明顯?這就是一年的代價。

2、去年財務費用和今年相比差異0.37億,其中匯兌收益差異0.33億。如果說有較大匯兌收益是不正常的,那麼去年中報當然是不正常的,扣除此影響去年中報是環比負增長!今年中報總算正常化了。

3、製劑的分項總收入11.6億,去年8.78億,同比增長2.82億,約32%。不過去年中報沒有完全轉高開,所以實際增長會少一點。毛利率64.68%這個意義明顯,因為去年年底是56.65%。估計一方面是代工上半年結算較少,另一方面是自營製劑尤其是國內製劑銷售大增所致。

4、經過擬合,預測了大概的製劑構成數字,其中國內製劑收入約6億,國外約4億,代工約1.6億。與推廣服務費數據結合,可以看到推廣服務費率繼續走高,約60%,有點誇張。二季度的國內製劑收入約3.5億,和機構研報上半年國內增長50%比較吻合,估計全年有望實現13億。國內銷售不錯的情況還可以從控股的華海銷售公司半年利潤大增,以及母公司淨利潤不錯去對應。

5、製劑出口完成4億,雖然同比增長約30%,但稍低於預期。當然美國業務和匯率相關,目前匯率比年報期有3個點的差異,和去年同期差異不大。估計這是二季報低於我測算的主要原因,大概率和強力黴素有關,或銷售不是太好,或者入賬沒有那麼多。考慮到美國公司的虧損仍然比較大,但又比一季度明顯減虧,看起來強力黴素二季度或許入賬只有500萬美元級別。猜測全年製劑出口很難實現10億,9億或許可以。這一點需要@xuelangren 兄補充。

6、原料藥的分項總收入10.88億,去年9.75億,同比增長11.6%;毛利率同比變化不大,45.81%,但比去年年報下降1個點。比較平穩。這裡提一下華海的原料藥其實非常有特色,和其它多數大宗原料藥企業不同之處在於,華海每年新增大量DMF,所以穩定增長已經是剋制;

7、銷售費用高增長,從2.5億增加1.98億到4.485億;其中主要體現在推廣服務費上,增加1.86億至3.728億;其它項目增長基本和營收增長同步,人工費用增長400萬,或許和銷售隊伍擴大有關?

8、管理費用增長適當。@廣為天至T 兄認為排汙費過高,且還在高速增長,和其它醫藥企業或化工企業相比,甚至和同一地區的聯化科技相比不太正常,有待公司解釋。不過看看科倫,估計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研發費用沒有繼續過快增長,由於顯示今年新增了4個專利挑戰,一共13個在進行中,一度擔心研發費用增速過快。

9、其它數據比較正常,包括營業外收支與資產負債表。

總結一下:

前二點讓去年中報後沒有賣出的投資者好好體會吧:業績增長股價下跌,殺靜態估值還送一年轉報與共線改造工作哦~那時夾雜了多少情緒或預期?

市場對“華海今後幾年是投入期”類似的觀點深信不疑。其實華海管理費用的加速投入期已經暫時過了,下一波加速投入估計要二三年後待生物藥發力;至於銷售費用則主要取決於推廣服務費,其它項明顯是有限的,而推廣服務費其實越高越好嘛。當然推廣服務費可能和國內製劑的銷售模式和規模息息相關,但如果比率能出現下降拐點,那麼才是真的好。

一切財報預測的前提是實際運營。要預測年報的話,現在就美國業務一項,具體而言是強力黴素還有點懸念。因為國內製劑銷售符合預期,今年13億;原料藥與其它也基本符合預期,增長10%+,估計23億~24億;代工4億還是6億差別不大,對盈利沒有多少貢獻;美國業務是9億還是10億,尤其是強力黴素的銷售量對年報的盈利數字將有明顯出入(前提是拉莫三嗪要穩定)。

當然就這麼點出入不會明顯影響股價,業績對靜態估值的支持已經足夠,現在關鍵還是纈沙坦要獲批,或者一致性評價開閘,或更多品種進入優先評審名單;當然美國更多專利挑戰品種落地,或華海受益與FDA加速評審,也有相當作用。(作者:舒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