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長江經濟帶“端午文化”的顆顆珍珠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流域,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端午節,是起源於長江流域的我國傳統節日,以稻米為主要食材的端午節俗活動,突出體現了長江流域稻作文化的農耕文明特徵。至今,長江流域仍是我國端午文化的繁盛地區。端午節以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主要人物,以吃粽子、插艾草、戴香包等為主要習俗,以賽龍舟、鬥百草等為主要遊藝活動,經過在歷史長河中的不斷髮展,形成了保護生命健康、崇尚天人和諧、追求愛國孝親等多層次的端午文化意涵和傳統價值觀,在我國乃至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都有著重要和深刻的影響。

當今,長江流域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黨中央作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關係國家發展全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長江經濟帶擔負著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的重大使命。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進程中,發揮文化的助推作用,十分重要。這其中,“串起”長江經濟帶“端午文化”的顆顆珍珠,統籌推動長江經濟帶上的文化和旅遊發展,就是一項必要的工作。

這首先是端午文化保護和發展的內在要求。以“一盤棋”思想,結合旅遊業的發展,積極利用和盤活長江經濟帶上分佈的端午文化資源,充分釋放端午文化的精神價值,不斷放大端午文化的經濟效用,實現對端午文化的在保護中承揚和發展、在承揚和發展中保護,很有必要。同時,“串起”長江經濟帶“端午文化”的顆顆珍珠,更有助於長江經濟帶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於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長江經濟帶上,關於端午的文化資源、旅遊景點,多而散,端午文化和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整合。200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我國端午節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當年我國申報的“中國端午節”,由湖北、湖南、江蘇三省四地共同的一系列習俗所構成,具體是:湖北秭歸縣的 “屈原故里端午節習俗”、黃石市 “西塞神舟會”端午節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節習俗”,湖南汨羅市的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此外,還有沒有進入世界非遺名錄,但有著重要地區性影響的端午節俗。比如,在浙江上虞等地,每年都有紀念東漢時期孝女曹娥的節俗。目前,長江經濟帶上端午文化的旅遊開發,處於各自為政、零星分散狀態,如此格局,不利於端午文化的整體保護、整體承揚和整體發展,也不利於長江經濟帶的深入建設。

解決這一問題,要創新長江經濟帶的文化旅遊開發體制機制。可在文化和旅遊部的統籌指導下,由長江經濟帶上端午文化所在地相關省份推舉,或如端午申遺那樣,指定一省來牽頭組織,統一商討謀劃和實施推動,建立長江經濟帶端午文化旅遊共同體。瞄準國內國外兩個文化旅遊市場,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手段,打造統一的端午文化旅遊平臺、各異的端午文化旅遊產品、豐富的端午文化旅遊活動,使長江經濟帶上的端午文化旅遊資源,“打包”推行市場、推向國內外,不斷彰顯中國端午文化的全球價值。

不妨從三個方面探索嘗試。一者,建構長江經濟帶的端午文化旅遊平臺。長江經濟帶相關省份,可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通過端午文化資源的整合聯動,建構長江經濟帶的端午統一文化旅遊平臺。重點吸引世界上有端午習俗的日、韓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資源,尋根探訪長江經濟帶上的端午文化“珍珠”。以此為基礎,逐步擴大我國端午文化旅遊的全球“朋友圈”,努力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端午文化旅遊帶。

二者,開發長江經濟帶的端午文化旅遊產品。結合各地端午文化的資源稟賦與個性,進行以粽子為主的食品開發、以養生健身為主的中草藥和保健品開發、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文化產品開發。據報道,湖南汨羅正在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粽子文化產業園,湖北蘄春縣已初步形成艾草種植、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新產業發展格局。同時,要加強以端午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為依託,深入開發以屈原為代表的愛國志士的影視劇、動漫等產品,講好中國端午的文化故事,讓端午文化走向世界。

三者,豐富長江經濟帶的端午文化旅遊活動。長江流域是孕育和產生端午文化的母體,長江經濟帶上端午文化的相關省份,理應成為端午文化旅遊活動的重要創意地和舉辦地。隨著端午文化在國內的深入普及和走向海外,龍舟競渡已成端午文化的重要大型標誌性活動,成為當今海內外越來越有影響的端午習俗和賽事活動。在這方面,長江經濟帶上的湖北秭歸,有國家確定的固定下來的有關部委和湖北省舉辦的大型端午節慶。此外,相關各地要加強聯繫與合作,多舉辦、輪辦具有世界影響力重大活動和重大賽事,並努力推動龍舟競渡運動進入奧運會項目,擴大我國端午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充分彰顯端午節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茅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