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最近,電影《你好,之華》上映了。

胡歌在其中,演了個小配角:

一頭亂髮,滿面鬍渣,從眼神到舉止,

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

沒想到,他這次毀形象的客串,

卻引來滿屏的讚歎:

“不斷在突破!”

“又前進了一步!”

“演技炸裂!”

在浮躁喧嚷的演藝圈裡,胡歌算是少有的清流。

當很多明星忙著賣人設、刷流量、拼命接戲時,

他卻在最紅的時候,選擇了息影。

有人覺得他太傻:“這時候不拍戲,損失得有多大?”

胡歌一臉的雲淡風輕:

“永遠都會有比我片酬高的人。”

他之所以選擇暫別,是因為比很多人清醒:

濃墨重彩的輝煌固然可喜,

紛擾之外的留白卻絕不可無。

作家蘇芩說:

“一個會佈局的人,永遠不會把人生塞得太滿。”

離開名利場,胡歌去了很多地方,

讀書、攝影、思考,感受最真實的生活況味。

在素淡的日子中,他褪去浮躁,滿眼歡喜:

“臺上的美麗是眾星拱月,臺下的美麗是月明星稀。”

“睡了太久,星空已然不同了。”

真正豐厚的人生,大抵如此,

不會被勞碌和瑣碎擠滿,而是留些空白,

偶爾停頓下,享受少許餘閒。

因為留白,藏著從容生活的智慧,

和抵達遼闊境界的哲學。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有太多人忙於奔命。

為了房子、車子、票子、位子,

將自己變成高速運轉的機器。

在滿滿當當的日程裡,

甚至不能慢飲一杯白茶,靜聽一場秋雨。

於熙熙攘攘的焦灼中,落下一身的疲憊。

有時看似無奈:

“都是為了生活,我有什麼辦法呢?”

可是,沒有餘閒的奔忙,

真的會比有留白的生活更有效率嗎?

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

曾提出過著名的“五小時原則”:

在週一至週五,每天給自己留一個小時。

即使平日再繁忙,他仍然堅持“製造空白時間給自己”,

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或者什麼都不做。

正是因為每天的“偷懶”,使他保持了高效的工作,

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業。

心理學家阿摩司·特沃斯基曾說:

“保持一定程度的無所事事,一向是做出好研究的秘訣,

如果不能浪費幾個小時,你就會浪費掉幾年。”

留白,意味著效率。

沒有留白的生活,看似勤奮,

卻很容易陷入無效勞動的死循環,

唯有暫時的停歇,為心靈騰出空間,

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能量,使生活更加高效。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比爾·蓋茨在創業之初,是個典型的工作狂。

他經常處在兩極狀態,

要麼是絞盡腦汁激烈地工作,

要麼是精疲力竭後倒地就睡,全年沒有任何假期,

他的行程表都是以分鐘為單位,

連與人握手都要按秒計算。

直到與妻子梅琳結婚後,

他的工作和生活才漸漸平衡。

蓋茨開始在滿檔的工作中留出空間,陪家人去度假,

每半年中還要抽出一週,作為個人“思考周”,

在這段時間裡,他遠離一切工作事務,

一個人呆在別墅裡,

專注思考,享受身心的自由。

《三體》中說:

“百忙之中,下一步閒棋是很有必要的。”

正是這些短暫的“空窗期”,使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在從容緩步中,他開始關注慈善,

先是成立基金會,捐出了98%的家產,

然後奔走於世界各地,

在菲律賓資助研發新品種水稻,在中國幫助預防艾滋病,

在哥倫比亞、尼泊爾發展教育和醫療,

有無數的人,在他的幫助下,擺脫貧苦掙扎的命運。

法頂禪師曾言:

“不要只想著填滿,而要懂得留白,

空蕩的地方,才能聽見靈魂的聲音。”

當與自我素面相對,才能看清最真實的內心,

了悟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義。

留白,便是找到自己。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史特凡·賽格米斯特,在TED上演講《休假的力量》。

他在紐約開了家工作室,

從事的正是自己熱愛的領域:音樂和設計。

但經過長時間的工作,

他漸漸發現,再喜愛的事物,

一旦習以為常,就會變得沉悶。

所以,他做了個決定:每工作七年,就休息一年,

閉門不接受任何顧客。

他利用這一年的閒暇,去世界各地旅行,

將自己的小願望列成清單,一一兌現。

這樣的長假,使他對事業有了新的熱情,

創造的靈感也泉湧而來,

他也因此,創作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那麼,為什麼人在空白期會比忙碌時更有靈感?

作者Windy Liu曾對這種現象做出解釋:

我們的大腦,有著兩種重要的思維狀態,

一種是“集中思維”,另一種是“發散思維”。

“集中思維”依靠專注力,對外部信息快速處理,

比如,我們工作中處理專業問題,

但其弊端是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而“發散思維”是一種全局思維,天馬行空,

在大腦處於閒置狀態時,就會將記憶重新連接,

而這種連接,正是創造力的來源。

音樂家久石讓的創作,正是得益於這種狀態: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

稍縱即逝的靈感似乎大多出現在無意識的時候。”

適當地閒著,讓思緒發散,

你會擁有更多靈光乍現的時刻,

棘手的難題,也可能迎刃而解。

留白,正是靈感的聚集地。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奧巴馬在做總統時,睡眠時間基本不超過五小時,

但無論白天有多忙,他都會為自己的生活製造空檔。

傍晚,在白宮裡,他和家人共進晚餐,

打會兒檯球,然後哄女兒們睡覺。

等這些結束後,

他會走進辦公室裡,獨自呆四五個鐘頭。

忙完各種文件和演講稿,他就沉浸在閱讀和寫作中。

他說:“這兩件事對我來說無比珍貴。它們使我能夠慢下來,

我不好說它們是否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總統。

但可以說,它們讓我在這八年裡保持了平衡。

因為這個地方總是緊密控制著你,不會放鬆。”

在那段繁重的白宮歲月裡,奧巴馬獲得了珍貴的停歇時刻,

也活成了另一種可能,一個作為寫作者的奧巴馬。

有哲學家說:

“閒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

人的整個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勞作而已。”

麗薩·埃瓦里諾是一位在香港工作的菲傭,

她在僱主家的勞務很重,一週要工作六天,收入也很少。

一次偶爾的機會,她看到一本登山的書,

就試著爬上近處的山,令她想不到的是,

山上的風景這麼迷人,她從中體驗到從未有過的輕鬆。

從此,她一有空,就去爬山,

日本槍嶽,乞力馬紮羅,還有喜馬拉雅山,

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作為登山者,而不是一個傭人。

很多時候,我們被俗事羈絆,失去了應有的輕盈。

許自己一份短暫的空白,試著觀照自我,

興許你會發現,人生的其他可能,

和藏起來的另一個自己。

留白,即是未知和更多可能性。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汪曾祺是個十足的“生活家”。

雖然他一生顛沛流離,

卻很少有人像他這般,活出滿滿的幸福感。

他說:

“一個人不能從早寫到晚,

那樣就成了一架寫作機器,

總得岔乎岔乎,找點事情消遣消遣。”

寫文章累了,他就變著法兒地玩:

年輕時喜歡唱戲,閒了就唱青衣,唱老生;

後來沒事就吹笛子玩,樂得自在;

再後來牙齒掉光了,嘴巴漏氣,笛子吹不了了,

他就臨帖,宣紙一鋪開,研磨提筆,

幾個鐘頭下來,大汗淋漓,像練了一回氣功;

他也愛畫畫,經常用筆瞎抹一氣,純粹是解悶;

買菜做飯也是他極愛的,逛逛菜場,再琢磨下花樣,

一番輕量運動後,便可以享受美食了。

他說:“生活,是很好玩的。”

在平日的玩樂中,一草一木,一茶一飯,他都能品出情趣來。

因此,在勞作之外,不妨留點玩的時間。

就像叔本華所言:

“只有閒暇可以讓一個人完全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光。

一個自身內在豐富多彩的人,在閒暇中才是最幸福的。”

留白,使幸福更簡單。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三百多年前,黃宗羲作為遺老,

在明亡之後,隱於山林,潛心著書。

他常常獨坐於雪交亭中,默然守靜,

乃至黃昏月上而渾然不覺,

有時坐累了就去田間走走,

在至樸清寒中,年年如斯。

縱覽他的一生,死難催逼,

被清廷懸賞通緝,被圍困在城中,

被揭發謀反,甚至差點死在沙地裡……

他卻已淡然:

“李斯、陸機所不能得之日,

吾得之,亦已幸矣!”

棄絕俗世繁蕪,在極簡的生活中,

他的內心寧靜清明。

傳奇歌手萊昂納德•科恩,

有著風光無限的音樂道路,

在最耀眼的舞臺上,六十歲的他卻選擇轉身,

來到洛杉磯的一所寺院裡清修。

撣盡滿身風塵,置身於空蕩蕩的禪室,

在日日的冥想中,過最素簡的生活。

豐子愷說:

“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懂得刪繁就簡,

不寵無驚過好這一生。

生活因極簡而至美,人生因留白而自在。”

剪去生活多餘的枝葉,才能擁有足夠的空間,

生活簡單了,心就會獲得長久的安寧。

留白,使人更寧靜自足。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演員張靜初平時工作很忙,

但只要一有時間,回到家裡,

她就將自己和外面的世界隔開,

在自己的小空間裡,

她會修剪花草,將淘來的老物件精心擺放,

從壁畫、老地毯到燭臺,

家裡的各個角落被佈置地格外雅緻。

她說:“我喜歡那些無用而美好的事。”

當我們試著慢下來,那些無用之事,無用之物,

會越發顯得詩情畫意。

畫家東山魁夷說:“風景是人心中所願。”

心中有留白,才能從平淡的日子裡,看出美來。

很喜歡《世說新語》裡的一則故事:

有一年冬夜,大雪滿山。

王徽之從夢中甦醒,望窗外朗月當空,雪色皎然,

便於院中獨自飲酒詠詩,怡然自樂,

在這良辰美景中,他念起在剡溪的朋友戴逵,

便不顧路途遙遠,連夜乘小船前往。

等到了朋友居處,他沒有造訪就回去了,

旁人問他原因,王徽之灑然答道:

“我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這樣的一點任性,便是生活的雅趣所在。

想必蘇軾也會感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人若想活得詩意,當有留白。

高級的人生不能缺少的“白”

無留白,不生活。

正是有這一寸餘地,

我們的內心才飽滿豐盛,生活才餘味無盡。

而對於這短暫的留白,古人最懂風雅。

閒時需有閒情,處處皆成詩。

於留白中,人生樂事有四十:

高臥、靜坐、嘗酒、試茶、

閱書、臨帖、對畫、誦經、

詠歌、鼓琴、焚香、蒔花、

候月、聽雨、望雲、瞻星、

負暄、賞雪、看鳥、觀魚、

漱泉、濯足、倚竹、撫松、

遠眺、俯瞰、散步、盪舟、

遊山、玩水、訪古、尋幽、

消寒、避暑、隨緣、忘愁、

慰親、習業、為善、佈施。

即使是聽聽腳踩下的積雪,

抬眼望一望風中翻飛的黃葉,

也好過乾癟無趣、被忙碌佔滿的生活。

席慕容說:

“有能夠偶爾坐下來聞一聞花香的閒暇,

生活就會變得非常富足了。”

君居於當下,會如何留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