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宿的“day1”:終於蓋上了“官方認證”的印章

共享住宿的“day1”:終於蓋上了“官方認證”的印章

凱文·凱利曾稱,我們現在正處在未來20年變化的day1(初期),這是創造創新最好的時代。如今,這也完美地形容了中國共享住宿市場的發展新階段。

11月15日,我國共享住宿領域首個行業自律標準《共享住宿服務規範》在北京發佈。據瞭解,該規範由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佔據超90%市場份額的小豬、Airbnb、途家、美團榛果四家頭部企業,以及相關部門、研究機構、業內專家等多方共同參與制訂。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發佈會中介紹稱,共享經濟需要由政府主導的市場監管模式,轉變為政府、平臺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的協同共治模式。而作為我國共享住宿領域首個規範性文件,《共享住宿服務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是這個方向上的一次重要探索。

共享住宿有了標準的定義

對於規範制定的種種細節,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做出了十分詳細的闡述。

共享住宿的“day1”:終於蓋上了“官方認證”的印章

首先是規範制定的契機。於鳳霞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順應共享經濟規範發展形勢的需要。今年以來,政府各部門聯動,企業、行業組織積極配合,交通出行、內容、金融等多個共享經濟領域,都在完善和強化相關制度的落地,共享住宿領域也勢在必行。

第二點是共享住宿新業態健康快速發展的需要。於鳳霞介紹稱,2015-2017年我國共享住宿市場的營業額年均增速約65%,這一數字在傳統酒店住宿業為4.8%。顯然,傳統酒店住宿業的管理辦法無法直接套用到共享住宿新業態上,需要行業專屬的規範文件。

第三點是規範制定出臺的條件基本成熟。具體來看,經過幾年的發展,共享住宿新業態的模式越來越清晰,平臺企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相關利益主體的權責也越來越明確。另一方面,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都主動積極地分享實踐經驗,並投入資源研究制定服務規範中,表達了增強行業自律的願望。

“規範首次對共享住宿、共享住宿平臺、房東、房客、房源等行業特定術語進行了界定和明確。”於鳳霞表示,規範融合了相關部門的管理需求和經驗,以及龍頭企業的創新實踐,確保了規範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規範對於平臺企業、房東和房客三方共享住宿的參與主體提出了十分細化的要求與規範。具體來看,涵蓋了平臺企業從房東登記房源、房客住宿、交易完成後的評價等全流程的管理。

從上線房源、設施、信息發佈與維護、訂單處理、入住服務、清潔衛生要求、從業人員要求、經營管理要求等方面對房東行為提出了規範建議。而關於房客方面,則提出了包括其基本的行為能力要求、預定、入住、發佈點評等方面的要求。

惡性互動還是良性互動,共享住宿選擇後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規範旨在增強行業自律,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具備強制約束性。所以在發佈會現場,小豬短租副總裁潘採夫、Airbnb愛彼迎中國區副總裁安麗、途家副總裁鄭悅、美團榛果民宿安全事務總監陳君共同在《共享住宿服務規範》承諾書上簽字,承諾切實履行規範的各項要求,嚴格實行行業自律。

共享住宿的“day1”:終於蓋上了“官方認證”的印章

於鳳霞也強調稱,規範文件並非一成不變的,後續會根據實踐發展及遇到的新問題,對規範做進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時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共享經濟領域標準化體系的發展建設。

“規範的發佈,率先讓行業裡的平臺企業實現了跟政府監管部門的良性互動。”潘採夫在會上用良性互動與惡性互動的對比來闡述規範出臺的深層次意義。

他表示,惡性互動就是互聯網企業一味地追求規模,以規模效應來獲得一定的話語權。在這種野蠻生長下,企業或許會將安全穩定、公共秩序、社會責任拋諸腦後,與原本包容審慎的監管部門形成惡性博弈的關係。某個惡性事件的爆發將會成為激化雙方矛盾的導火索。這樣的惡性互動其實對企業和行業都是一種傷害。

而此次發佈會,共享住宿業者與政府高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行業如何更加規範,讓用戶住得更加安全有品質,便是良性互動的典型案例。這種良性互動的價值,體現在能讓平臺企業與中央和各地政府之間擁有更多的信任與協作,共同推動市場發展繁榮。

另一方面,潘採夫也表示,小豬短租目前發展的第一目標就是安全,企業也更應該先把安全規範做到位,再來考慮行業競爭的問題。

矛盾的消除,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針對規範的發佈,趣住啊CEO李輝對TBO表示,政府機構聯合國內本土企業共同來打造行業規範,確實是個非常正確的方向和舉措。實際上,歐美等發達國家確實有許多行業規範制度和經驗,但並不適合盲目照搬。

這是因為,歐美國家往往擁有諸多優質的外部環境因素,這樣孵化出來的共享經濟,有著許多無法複製的獨特性。舉例來看,歐美許多短租民宿的業主,似乎對於住戶的信息查驗表示得並不是特別在意,這是因為社會整體有著健全完善的徵信體系,無論是房東還是住客,都普遍表現出更多的信任和自律。

回看國內市場,客觀來說,共享住宿模式與諸多現存的政策有著一定的矛盾衝突存在。例如《物權法》第77條就明確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

而從行業本身來看,入住用戶被攝像頭偷窺、房客毀房、房東被冒用他人身份入住的房客偷光了家......市場中確實存在過許多負面事件。

共享住宿的“day1”:終於蓋上了“官方認證”的印章

在這方面,其實房東的聲音同樣不可或缺。“作為房東,確實會很擔心被定性為違法行為。”在杭州經營共享住宿的房東范小姐對TBO表示,杭州對於共享住宿的管控比較嚴格,有的房東甚至被執法部門帶走調查,這讓房東群體陷入更加恐慌和無助的境地。

而從經營的角度來說,范小姐也直言,房東實際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她介紹稱,在本地的共享住宿的房東群裡,經常會有房東吐槽與住戶的糾紛問題。例如有住戶逾期不交房租也賴著不走的,半夜大吵大鬧影響社區鄰居的,“毀滅性”破壞房屋衛生的等等。

她也表示,對此房東要麼投訴無門,要麼只能通過平臺扣除不良住戶的押金,缺乏更多的保障和懲罰機制。反之,因為微小疏忽、溝通不暢等原因導致的用戶差評,其實對房東的影響更大。

這種種現象,其實也從側面凸顯了行業標準從制訂到落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總得來看,此次行業規範的發佈,不僅為共享住宿行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十分細化的指導標準,更為深層的意義在於,共享住宿行業得到了政府方面的認可與支持。值得肯定的是是,平臺、房東、住戶等多個維度的行業問題得到了官方層面的解決建議,勢必會成為未來行業能夠長遠發展的關鍵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