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鹽湖提鋰”龍頭怎麼了?昔日的大牛股鹽湖股份(000792-CN),坐擁國內第一大鹽湖的採礦權,竟連續兩年虧損逾70億元,數十萬股民或守得一地雞毛。

2018年預虧超32億,子公司敗家

1月23日晚間,鹽湖股份披露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32億元-3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虧損1.26元/股–1.15元/股。


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鹽湖股份的虧損主要歸結於鎂板塊和化工板塊。公告顯示,2018年,鹽湖股份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預計虧損47.01億元。鹽湖鎂業、鹽湖海納、鹽湖海虹3家子公司成鹽湖股份“吸金黑洞”。

2018年12月,鹽湖股份向鹽湖鎂業提供4.59億元財務資助,這家鹽湖股份做了十年的“鎂夢”始終不成氣候,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額度分別高達31.98億元和26.78億元。


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鹽湖海納也是業績虧損的元兇,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其分別虧損9834.61萬元、6.1億元、15.57億元和4.68億元。

鹽湖股份還曾於1月9日公告,擬向鹽湖海納提供財務資助9.79億元,其中1.78億元為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另8.01億元為歸還已到期的貸款本金及利息。


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但此注資計劃在表決時遭到3名董事、2名監事反對,因為鹽湖海納曾經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致近年來持續虧損,經營狀況並未明顯改善,償債能力不足。

除鹽湖鎂業、鹽湖海納外,鹽湖海虹也因高負債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鹽湖股份對其應收款按預計比例計提壞賬準備14.56億元,同時計提化工存貨減值損失9.15億元。

鹽湖股份累計向上述3家子公司已提供378.44億元財務資助,以緩解債務償還壓力。

連續兩年虧損恐被戴帽

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若鹽湖股份連續兩年業績虧損,其股票將在2018年年度報告披露後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即被“*ST”處理。不僅如此,鹽湖股份2012年所發行的公司債券“12鹽湖01”將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

鹽湖股份成立於1997年,是青海省的一家老牌國企,主營業務是鉀肥,是中國最大的鉀肥工業生產基地。

雖然最賺錢的產品是化肥,但鹽湖股份擁有察爾汗鹽湖3700平方公里的採礦權,這讓其身份比普通化肥企業高一層,因為它還要發展鎂、鋰兩個方向。

碳酸鋰就是這兩年紅的發黑的新能源電池上游產業,鹽湖股份更是因為“鹽湖提鋰”聞名遐邇。除了鉀肥外,公司能夠盈利還有碳酸鋰,這兩年市場價格比較好,毛利率比較高,即使其價格從2016和2017年的每噸十六七萬元,下降到現在的七八萬元還是會賺錢。

但不幸的是,化工項目吞噬了這兩年鹽湖股份鉀肥和碳酸鋰的業績表現。

2017年是鹽湖股份第一次虧損,全年營收116.99億元,同比增長12.88%。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41.59億元,同比下滑1318.77%,把之前四年的淨利潤虧了個底朝天。


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虧損原因和2018年大致相同,不過鹽湖海納出了“2.14”、化工“6.28”兩起安全事故影響致命,2017年生產裝置大部分時間處於停產整改。

2018年,公司業績也是節節敗退,雖然虧損有所收窄,但市場並不買賬,股價自2017年9月份以來,至今累計跌幅也已超68%,除了社保基金外,近10萬股民更是在苦苦守護。

為了防止被“ST”的風險,2018年12月,鹽湖股份公開表示,鹽湖股份將通過債轉股等方式,讓上市公司健康持續發展。

鋰業龍頭是否徒有虛名

碳酸鋰雖是鹽湖股份的副業,不過它卻讓鹽湖股份成為鋰電池龍頭股而瘋狂上漲。2017年6月2日,鹽湖股份盤中最低為9.21元,短短的3個多月後股價漲至20.68元,漲幅約為1.25倍。

鋰資源中,61%是鹽湖滷水鋰,34%是礦石固體鋰。礦石鋰主要被國外壟斷,我國的鋰主要屬於鹽湖滷水鋰。

自從2015年我國將新能源汽車戰略提升到經濟升級的支柱產業以來,鋰資源的供不應求和價格瘋漲成為吉利(00175-HK)、寧德時代(300750-CN)等鋰電池廠商的痛點。

圍繞著察爾汗鹽湖,鹽湖股份在此大作鋰業文章,2007年3月,鹽湖股份下屬公司引入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及自然人劉斌等兩位股東,成立藍科鋰業,從事鋰鹽資源開發。

藍科鋰業擁有察爾汗鹽湖3700 平方公里的採礦權,而藏格控股擁有察爾汗鹽湖724.35平方公里的採礦權。

不過,目前鹽湖提鋰技術並沒有成本優勢,想要依靠鹽湖提鋰實現量產工業級碳酸鋰,以當下技術來看,仍舊長路漫漫。

這兩年,鹽湖股份也是重點發展碳酸鋰業務,其總營收佔比從前年的2.99%升到6.36%,但仍撐不起“鹽湖提鋰”龍頭的美名,有限的產能和業務佔比,使得碳酸鋰仍舊是鹽湖股份的副業。

作為週期股,碳酸鋰的景氣度正在發生微妙變化。據生意社統計,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出現下跌,1月19日工業級碳酸鋰生產者價格為15.74萬元/噸,而到了4月18日這一價格變為14.52萬元/噸,降價幅度為7.76%。

碳酸鋰價格回落是由於鋰市場產能過剩,智利、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鋰礦區都在積極擴大鋰產量。摩根士丹利預計,由於各國均在擴大鋰產量,2017至2025年,鋰供應量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而同期的需求增長僅為每年12%。2019年以後的鋰市場將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楊偉稱,全球鉀肥在2013年行業聯盟破裂、相關龍頭公司大幅擴產之後陷入低迷,鉀肥價格最多下跌50%至200美元/噸。

經歷4年多的洗牌之後產能趨於穩定,需求端保持3%的年均增速。此外,全球經濟復甦、油價上漲、糧食價格觸底反彈,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鉀肥需求。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碳酸鋰的技術和業務實在太薄弱了,儘管鹽湖股份不想做一家普通肥料生產商,但其骨子裡就是一家肥料企業。

至於鹽湖股份後續能否通過債轉股自救,這只是一個手段,後續扭虧止血仍要依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行業的週期變化。


子公司敗家,“鹽湖提鋰”龍頭跌下神壇


截至1月25日發稿,鹽湖股份跌4.15%,創年度新低,股價報6.00元,成交額26623萬元,換手率1.59%,振幅4.95%,量比1.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