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種田最多最多的人,絕對顛覆你想象!竟然是個95後!手下人月薪過萬……

好多諸暨人小時候都被這樣威脅過:

書讀不好,就得回家當農民!在上一輩人的心目中,只有離開了田地,才算有出息。

如今,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種田務農的人越來越少。小編真擔心不久後自己腰纏萬貫,卻買不到米吃。

诸暨种田最多最多的人,绝对颠覆你想象!竟然是个95后!手下人月薪过万……

可是

但是

萬萬沒想到

!!!

諸暨種植面積最大的種糧大戶,

竟然是個1995年出生的大學生!

張必超,今年才24歲,

浣東街道里聯村人!

30萬年薪不要,去當農民??

EXCUSE ME?

2014年,就讀會計專業的張必超畢業了。家裡有位辦廠的親戚豪氣地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來我廠裡,每年給你30萬元工資。”#這種親戚能不能給小編來一打?

面對天上掉下來的超級至尊海陸空披薩,張必超竟然拒絕了。

他心裡早有主意了,從父親手上接過了裡聯農機專業合作社和700畝田地。他!要!當!農!民!

這個決定不禁讓親戚咋舌:“大學畢業的小後生,怎麼跑去種田了?”從小在田頭長大的張必超自然知道當農民是個苦活,但他說,論社會怎樣發展,人總要吃飯,田總得去種。

诸暨种田最多最多的人,绝对颠覆你想象!竟然是个95后!手下人月薪过万……

種田的第一年

就損失慘重……

戴上草帽的張必超一改學生時代的淘氣,幾乎每天都要走進泥巴田仔細看一看,確定沒有蟲害才放心。

他告訴記者,從自己當農民開始,一年裡有百來頓飯是直接蹲在田埂上吃的。

他吃苦耐勞、盡職盡責的態度讓身邊所有人刮目相看。可頭一年,他就遇到了危機。那年秋收,由於外來的收割機團隊供不應求,張必超家的晚稻直到下雪還在收割,損失慘重。。。。。

诸暨种田最多最多的人,绝对颠覆你想象!竟然是个95后!手下人月薪过万……

買“裝備”真的是個無底洞啊

細心的張必超發現,不光自己,其他種糧戶都有收割曬糧的難題。“諸暨大部分種糧大戶都是依賴外地的收割機隊,手裡沒有主動權。”

那時候恰逢政府大力倡導機器換人、智慧農業,張必超先後添置了8臺烘乾機、6臺收割機、5臺拖拉機、6臺插秧機和2臺用於噴撒農藥的無人機。從2017年開始,他在先進設備上,平均每年要投40萬元!!

這些現代化農機設備,高效解決了育秧、種植、施藥、收割、烘乾、加工等耗費人力的生產環節。

诸暨种田最多最多的人,绝对颠覆你想象!竟然是个95后!手下人月薪过万……

他手下打工的農機手

都月薪過萬!

至2018年,張必超的種植面積已經擴大至2000畝。他的農機設備還同時為楓橋、山下湖等多個鎮鄉的5000餘畝糧田提供了收割一體化服務。

合作社一年的收入高達百萬元,連給張必超打工的農機手都成了月薪過萬的高收入“新農人”。據說,這個農機手都要到外地去請,諸暨本地人很少願意幹這活。

不過,最讓張必超有成就感的還是他首創的“種植一條龍”服務項目。

去年春天,他與浙江諸暨祥生智慧農業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為其在東和的373畝稻田和近500畝油菜地提供一條龍的種植服務。“這個項目很成功,所以今年我會推廣這種合作模式。”張必超說,現在願意種田的人越來越少了,“種植一條龍”的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诸暨种田最多最多的人,绝对颠覆你想象!竟然是个95后!手下人月薪过万……

最近,田裡沒什麼活,張必超也沒閒著。他正忙著整修農機和寫新一年的項目方案。

即便是機器換人,務農仍然是個風吹日曬的苦活!為吃苦耐勞的95後張必超點贊!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傳承農事,肩負起天下糧倉!

——end——

文 | 記者 楊凌燕 特約記者 唐祥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長按二維碼關注 觸摸真實的諸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