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山西境內的寺院、樓塔建築數量豐富,而且規模宏大,建築手法精湛,是我國古代建築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宋、遼、金、元時期,山西的建築藝術蔚為輝煌,寺院、高塔數量之多、藝術之精,也堪獨步華夏,享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美譽。寺院樓塔中有聞名於世的五臺山寺廟群、恆山懸空寺等,有純木結構的鸛雀樓、應縣木塔等,還有磚石結構的五臺山大白塔、太原雙塔等。這些寺院樓塔是三晉大地上立體的歷史畫卷,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華章!

佛教四大名大山之首——五臺山的標誌是塔院寺大白塔。大白塔,據說是一座佛祖真身舍利塔,最早建於東漢明帝時期,和佛教傳入中原地區時間大致相當,原先收藏舍利的慈壽塔就在大白塔內部。


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塔院寺原先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塔後,擴建成寺,因白塔太過出名,人們就都叫它塔院寺了。北魏時,顯通寺名為大浮圖寺。浮圖,就是塔的天竺文音譯,這也可以視作白塔修建年代的一個佐證。不過,如今的白塔是元代所建,尼泊爾匠師阿尼哥的作品。


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阿尼哥這位匠師很有必要提一下。當年元世祖忽必烈想給帝師八思巴在吐蕃建塔,聽說尼泊爾人非常擅長此類營造,就去那徵召了80人,阿尼哥正在其列,17歲的他還自薦為領隊。在吐蕃工程結束後,阿尼哥深得八思巴喜歡,被收為弟子,進入朝中。從那以後,大元朝重要的建塔、造像等工程都要委託給他。阿尼哥後來成為工匠總管府的大總管,統領十八個司局,一路升官進爵,到死後還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師、涼國公。作為一個外國人,一個外國匠人,居然能攀到如此頂峰,大元這個草原民族建立的帝國自有一分雄渾包容的氣度。

再說回到大白塔,他其實也不叫大白塔,叫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也就是因為人們直觀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俗稱反而成了正名了。


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因為是尼泊爾人的作品,所以大白塔有著濃厚的異域風情,這座源自印度的覆缽式塔,高50米,是全國最高的覆缽式塔。塔基為正方形,環周83.3米,通高75.3米。寶塔通體潔白,塔身狀如藻瓶,從底到頂,精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塔頂之上,蓋銅板八塊,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地位安置,拼成圓盤形狀,其上為風磨銅寶瓶。圓盤邊緣,還吊裝36瑰銅質垂簷,每塊長2米餘,寬近1米。各垂簷下端,又掛風鈴三個,連同塔腰風鈴在內,共有252個。


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進寺院這些規矩你要知道!

禮儀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文明。佛教之禮儀,不僅蘊含佛教種種行為規範,更是我們對佛菩薩的一種尊重和虔誠。

寺院禮儀很多,通常會有人問,進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隻腳?是男左女右嗎?一般寺院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在進入殿堂時,一定要靠門的一側進入,在哪一側進入則先邁哪隻腳。

佛祖真身舍利的藏身之一竟然在這個地方

例如:在右側進入,那就先讓右腳進去,在左側進入,那就先讓左腳先跨進去。切記,不得從殿堂大門中間直接進入,因為那樣容易長養我慢心,對佛菩薩也不恭敬。

進入大殿後,中央拜墊是方丈和尚禮佛之用,不可在上禮拜。應該在兩旁的拜墊禮佛。凡有人禮拜,不可從他前面經過。在殿內禮佛,應順時針依次禮拜,不可逆時針禮佛。殿堂內的法器,是僧侶早晚功課所用,法器亦龍天之耳目,故不可以隨意敲擊。

古德雲:“形儀斂束,敬道順俗;內長信心,外生物善故。”這是“佛教禮儀”的真正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