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流感進入了高發期,越來越多的孩子中招,兒科醫院裡擠滿了小孩和他們的父母,輸液病房更是壯觀,滿屋子的吊瓶吊著。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給孩子輸液無疑成了家長和醫生十分熱衷的治療手段。

孩子感冒,輸液!

孩子發燒,輸液!

孩子咳嗽,輸液!

孩子腹瀉,輸液!

大家都信奉一個原則:輸液好得快!

但其實,輸液暗藏的危機,家長們可能完全意識不到。

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輸液,在很多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僅針對急救患者和重症病人的治療方法。

究竟“吊瓶”氾濫,暗藏哪些風險,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一、輸液=好得快?不!其實風險更高!

不少人以為“打吊針,就能好得快”,所以無論什麼病,都想靠輸液加快治療速度。

實際上,人類絕大多數疾病,都是治不好的!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無法治癒的疾病都有哪些?

丁香醫生醫學總監田吉順,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科普:

“醫學上,無法治癒的疾病佔絕大多數,有些病因都不清楚,更不要說治癒了。

像‘臨床治癒’的概念,只是控制住了病情。人類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有的疾病其實是自愈的,也就是自己好了,最典型的就是‘感冒’。”

很多人認為感冒之治好的,其實感冒都是人體自愈的,你吃的那些藥,都只能緩解感冒症狀,而無法真正治好感冒。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所以,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大都是針對症狀,而非真正的病因。只能不同程度地緩解症狀而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像我們常見的普通流感,病程一般5—7天,抵抗力差者,病程還會拉長。即使打針吃藥,也至少需要一週的恢復時間。

輸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現象,因為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

與此相反,真正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更大。

首先,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尤其對於嬰幼兒來說,過度靜脈輸液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降低身體抵抗力,增加孩子真菌感染的幾率,比如鵝口瘡。

2017年,藥監局公佈的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就佔了 83.5%,遠遠超出口服和其他製劑。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其次,更容易導致孩子過敏。

靜脈輸液容易導致皮疹、瘙癢、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還會引起局部皮膚紅腫疼痛,甚至組織壞死。在臨床上,也曾出現過孩子輸液致死的案例。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二、過度輸液是“超級細菌”的溫床

除了口服抗生素,兒童輸液中使用最多的是抗菌藥物,這也會導致細菌耐藥。

2015 年,湖北一個 3 歲男孩因為肚子痛被送進醫院,檢查發現,他感染上了一種超級細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最終多器官衰竭死亡。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2010年10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了三起感染超級細菌病例。

其中,寧夏2例,為新生嬰兒,福建1例,為一位83歲的老人。

什麼是超級細菌?就是任何抗生素都對它不起作用,一旦碰上,就只有死路一條。

超級細菌的產生,正是由於抗生素濫用,使病菌迅速產生耐藥性。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比如過去一個病人用幾十單位的青黴素就能活命,現在相同病情,幾百萬單位的青黴素也沒有效果。

更可怕的是,一種抗生素從研發到普及,需要10年時間,而細菌的變異時間一般不到2年。

也就是說,一旦超級細菌氾濫,抗生素的研發根本跟不上,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面臨的就是一場滅頂之災!

2016 年《全球抗生素耐藥迴歸:報告及建議》的數據顯示,目前每年有70 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藥。這個數字真可謂是觸目驚心!

有專家預測,如果抗生素的濫用持續下去,將來可能一個普通的感冒都會死人。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的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試想20年後,像剖腹產這樣的常規外科手術,都因為沒有有效的抗生素而造成細菌感染。我們又將回到一次感冒或一次傷口就可能致死的艱難時期,”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三、孩子的這些情況一般都不需要輸液

靜脈注射不僅風險大,在大部分的實際情況中,也是多此一舉。

1.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可以自愈,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更別說輸液了。

2. 流感

流感通常不需要輸液,如果確診了,也可以選擇更安全的方式——口服抗病毒藥物,比如達菲。

3. 輕度的肺炎

輕度肺炎主要表現為精神狀態良好,呼吸平穩,沒有意識障礙,沒有呼吸困難,孩子能照舊飲食,也沒有脫水的症狀。

最新的第九版兒科學明確提出,只有重症肺炎或因嘔吐等導致難以口服吸收的孩子,才需要考慮靜脈輸液治療。

4. 腹瀉病

大多數的兒童腹瀉,都不用靜脈輸液,使用補液鹽防脫水就好。即便真的要用到抗生素,那麼也可以口服。除非孩子不能耐受口服,或者脫水嚴重的才考慮輸糖鹽水。

輸液=好得快?不!過度輸液等於讓孩子慢性自殺!

5. 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通常是病毒導致。如果咳出了黃綠色痰液,也不意味著合併細菌感染,當然也就沒必要使用抗生素甚至靜脈輸液。

以上的情況,只要孩子能順利吃藥、能正常攝入水分和飲食,都沒有必要給孩子輸液。

作為家長,我們除了自己認清誤區,不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之外,在面對給孩子輸液的醫生時,也可以先問問:

一定要輸液嗎?能不能先口服抗生素?

如果醫生說得有理有據,那麼就聽醫生的;如果醫生拒絕回答,或者解釋不清楚,那麼建議換一個醫生。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在很多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僅針對急救患者和重症病人的治療方法。

在現有的大醫療環境下,家長能做的確實有限。但至少,我們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向醫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慮,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排斥。

是否要輸液,應該由患者的臨床表現、藥物的特點和醫師的綜合判斷等等因素來決定。

只有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嚴重吸收障礙等情況,才應選擇靜脈注射。如果患者腸胃功能正常,口服藥物應是第一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