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之後,它的底線到底在哪?

科技發展永遠超前於政府監管,這是必然的,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急於推動科技創新,是不是會忽視或者低估科學技術的巨大風險以及倫理問題,這就需要更深層次的法律約束與倫理教管來加以約束。

基因編輯嬰兒之後,它的底線到底在哪?

”基因編輯“,這個從前只出現在科學學界的詞彙,在2018年年末,因為第一例基因編輯雙胞胎嬰兒在中國的誕生,開始被大眾瘋狂討論,引發了社會性的質疑與恐慌。幾十年來,基因編輯技術一直在動植物、微生物領域做著突破,但現在真實的應用在人類生命體的身上,確實一時間讓人難以接受,甚至出現了“超級人類”之說。為此,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的大會主席David Baltimore就強調,“協會對基因編輯是持開放態度的,對基因編輯運用在人類醫學上也是支持的,但基因編輯必須遵守特定倫理準則,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決定哪些研究行為是適當的,什麼時候才是適當的。”

基因編輯嬰兒之後,它的底線到底在哪?

中國科學界更為重視這個問題,2019年1月15日,知識分子等和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聯合主辦 “科學精神中國行”新年講演活動,北京大學教授、神經生物學家饒毅為作了題為“基因編輯與人類未來”的演講,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出發,探討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

基因編輯經過30多年的發展,研究日益完善,門檻已經逐漸降低,資金問題、試劑稀缺等,早已不是障礙。但是,生物學界一直有人對基因編輯的狂熱使人感到恐懼,我們看到的一些為了鉅額基金而編造學術有巨大突破的醜聞,大部分都發生在基因研究領域。不過說奇怪也不奇怪,因為基因研究領域確實可以使研究者得到巨大的經濟支持,一旦有了成就,各界人士都翹首以盼,給予支持,尤其是掌握社會大部分資源的少部分人,誰都知道能在基因改造上插一腳的“錢途”有多寬廣,所以,這也是造成基因領域變成一個既令人興奮又令人恐懼的領域的原因。“還有多少邊緣會被忽視,還有多少底線會被突破?有沒有龐大資本支持規模的推動的幕後操盤手?”這一切都不得而知,基因改造嬰兒事件背後的目的與力量使人不寒而慄。

如何將涉及人類發展的基因編輯牢牢的把握在可控範圍內?這就需要需要科學界的自律與良知,更加需要從法律途徑設置底線,設置禁區才能避免一些科學狂人毫無顧忌的前進,當然了,政府的監管與倫理的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因編輯嬰兒之後,它的底線到底在哪?

對於人類DNA的基因編輯,必須嚴格的立法、執法,建立國家諮詢機構,對於新的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影響進行調節和審核,最後要積極建立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建立國際公約,並轉化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法律法規。

首先,我們要了解首先,基因編輯對人類生殖細胞來說並非必要。上文提到的饒毅為教授也說過“基因編輯,在醫學上的必要性是極端的小,只有雙方父母都是病人的情況下才會有這方面的需求,但這種危險通過提前檢測自己的基因,就可以避免,無需全社會都為此承擔責任。反而,若是基因編輯被允許對用在人類細胞改造上,則會帶來很多問題,編輯什麼基因?編輯多少基因?由誰編輯基因?這是永遠無解的事情。它的代價過於沉重”所以,那些打著改造基因是為了解決人類健康問題、延長人類壽命的資本家與研究者們,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不能僅僅為了利益就將人類社會陷入慌亂的境地。

再者,我們要對基因編輯建立嚴格的立法和執法,警惕商業利益在背後的鼓搗,不能有過於龐大的商業利益驅動的人類細胞基因編輯,因為基因變編輯對大部分人來說是無用的,是不能有任何商業價值的,但真正用於商業的話,很可能會造成電影中“變異人”的出現,而且極有可能會被用於軍隊中,這該是多麼可怖的情景啊!所以,各國政府都應該建立生物改造控制機構,設立相關法律,而且,基因編輯不加把控的泛濫勢必是會對各個國家都有威脅的,所以各國還是要積極建立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建立互相保護,相互監督的國際公約。

基因編輯嬰兒之後,它的底線到底在哪?

人類從發現DNA,到能可控地編輯它,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這一百多年來,人類對基因編輯的研究愈加強大,改造動物、植物也都出現過,但雖然逼近有底線,但從未越過,基因編輯用於人類的事件讓我們才意識到,原來一直以來的底線僅僅是倫理道德的把控,那麼如果有人要執意逾越它,我們可能會真的束手無策,所以,必須要從當下開始控制了,這次我們是不是又會花上一百年來解決,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