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超必成“亞洲的英超”

為什麼說中超必成“亞洲的英超”

為什麼說中超必成“亞洲的英超”

“標王”的紀錄,一再被打破。中超的錢,把世界各地的俱樂部砸得驚喜而又生疼。

5580萬歐元的胡爾克,5000萬歐元的特謝拉,4200萬歐元的馬丁內斯,2800萬歐元的拉米雷斯,2600萬歐元的佩萊,1850萬歐元的安東尼·烏賈,以及拉維奇、熱爾維尼奧、登巴巴、瓜林、奧古斯托、拉爾夫、保利尼奧、高拉特、阿蘭、瓦格納、、埃爾克森等1000萬歐元以上的一眾外援,中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這世界各地的優秀外援。

在目前的轉會市場,只要是中超想買、想要、想挖,天空就會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這還不夠狠。

就像是男人最怕的那一句“我還要”一樣,世界上很多俱樂部都已經被中超的支票搞得“面黃肌瘦”,無奈之下,只能草草了事,成全中超的俱樂部。

有奶就是娘,當去年和今年初還有很多人對中超挖大牌球員不屑一顧的時候,中超已經霸氣挖遍了全世界。我還是那句話:不要滿嘴噴糞,中超挖空全世界聯賽又何妨?!

中超必定成為“亞洲的英超”:①進入資本博弈階段,世界上能買來的好球員都能買來;②依靠強大的立體網絡、電視轉播,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力度大,英超當年如此,現在的中超如是;③英超的版權滋養了俱樂部,加劇了聯賽的競爭力,5年80億時代下的中超,正在走著同樣的道路;④高水平外援的加入,讓聯賽拼搶激烈、精彩。

我對最近五年來中超在外援市場的一些特點歸結如下。

1、中超消滅了“試訓”,徹底剷除了“水貨外援”。

試訓和水貨外援,曾經是甲A和中超特有的符號。

在外援的質量上,我們必須感謝許家印教授和他治下的廣州恆大。當他們2010年接手降級的廣藥之後,在外援引進方面創造了中超的標杆。穆裡奇、孔卡、巴里奧斯、克萊奧、埃爾克森、高拉特、阿蘭等都是實用型的好手,恆大奪冠如探囊取物。其他中超俱樂部不得不升級外援政策,和廣州恆大展開軍備競賽,中超再無“水貨外援”。

過去,甲A和中超俱樂部尋找外援,不是瞄準高水平的外援去挖,而是通過經紀人去“淘”。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經紀人往往會像趕“牲畜”一樣,帶著一群外援上昆明海埂基地或者其他的訓練基地,然後一眾俱樂部在旁邊觀察,看看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外援。

當時,這種推銷外援的方式,成為中國職業聯賽以及昆明海埂基地的“奇特風景”。

另外一個直接的體現,就是經紀人拿著剪輯好了的錄像帶給俱樂部,把這名球員所有靈光一現的地方都展示給了俱樂部。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外援的水平都不能保證,“水貨外援”層出不窮。本來10萬美金的外援,結果都賣到了40萬美金甚至80萬美金,投資人有苦難言,經紀人和俱樂部管理層則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我們是什麼樣的引援方式?基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根本不用再看什麼錄像帶,更不用像以往那樣“試訓”。想想當初的“試訓”都好笑,那些高水平外援堅決拒絕“試訓”,結果甲A和中超錯失了很多機會。

“試訓”和“水貨外援”這兩大標籤被徹底撕掉。在目前中超的大時代,當塔爾德利這樣的巴西國腳都被稱作“水塔”的時候,可見中超外援的質量已經高到了令世界足壇側目的地步。

2、大牌或者高水平外援再也不能“混中超”,中超不是那麼好混的。

在外援和外教的計劃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前列。除了堅決走外教的道路之外,想盡一切辦法挖世界大牌球員,成為上海(申花)當年的追求。所以,德國鐵錘、揚克爾等陸續到上海踢球,2012年,朱駿又挖來了在世界足壇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阿內爾卡和德羅巴。

那時候,甲A或者中超還是大牌外援的養老院。最近五年來,在中超軍備競賽的作用下,顛覆了過去了中超養老院的模式。因為歐洲經濟的大幅滑坡,也因為中超在世界足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當擁有強勁購買力的中超揮舞著支票到歐洲挖人的時候,很多高水平外援以及一部分大牌外援不再只是堅持理想與抱負,更多從生活本身去解讀和考慮自身的轉會。

於是,大牌外援魚貫而入,而且,很多都是當打之年。中超不再是大牌外援的“養老院”,不管是誰,到了中超必須打拼才能贏得市場。德羅巴、特謝拉、熱爾維尼奧、馬丁內斯,以及胡爾克、佩萊等在中超都踢得不會輕鬆,“混中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在這個演變過程中,俱樂部、外援、經紀人以及利益相關人都比以往淘到了更多桶金。韓國的球員在K聯賽和J聯賽的年薪一般在40萬至45萬美金,來到中超至少翻番為80萬美金至90萬美金,有的甚至達到了120萬美金至150萬美金。

為什麼說中超必成“亞洲的英超”

從歐洲各大聯賽以及巴甲挖人,只要一說是來中超,球員的薪資基本上都是原來的2倍甚至更多。像拉維奇、熱爾維尼奧、特謝拉、拉米雷斯、登巴巴、胡爾克、馬丁內斯、佩萊、西塞、安東尼·烏賈、吉爾、瓦塞納、瓜林、蒙特羅、迪亞涅、姆比亞等無不如此。

當一名外援面對1000萬歐元左右的年薪,如果還堅持什麼所謂的理想,就是傻子。

3、中超強勁的購買力必定推動中超成為“亞洲的英超”。

大牌外援或者高水平外援引進的前提,就是俱樂部必須有有著可持續性的資金,這些資金會形成中超“強大的購買力”。中超最近5年來的繁榮,正是16家中超俱樂部軍備競賽的結果。而軍備競賽的前提,必須資金充足。

當“乞丐幫幫主”遼寧宏運也能花費1850萬歐元買下安東尼·烏賈的時候,證明中超進入真正的“資本時代”,購買力不容置疑。

因此,引進大牌外援的這種熱潮還會至少持續5年。“黃金十年”剛剛啟動兩年,在國策以及46號文件的推動下,中超引進大牌外援的步伐不會停止。最終,中超成為“亞洲的英超”。

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對於踢球的本土球員和外援來說,中超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對於本土球員來說,最近5年來集聚的財富,此前踢一輩子都不可能達到。對於外援來說,在中超掙到的錢,睡夢中都能把自己笑醒。

因此,登巴巴、胡爾克、孔卡、佩萊、馬丁內斯、拉維奇、熱鳥等外援,其實都不是頂級角色。未來5年內,世界足壇的頂級球星馳援中超不是夢。

錢非萬能,沒錢萬萬不行。中超買遍世界足壇的豪氣不僅僅是因為土豪多,更為重要的是中超的“購買力勁爆”。只要購買力強勁,市場就會活躍,只要能買來的都會來。

“亞洲的英超”很快就會實現。至於“亞洲的英超”能夠給中國足球的水平有多大幫助,英超的經驗在前,我們不能有過高期望。

為什麼說中超必成“亞洲的英超”

4、“中超大使”貝克漢姆、內德維德們對中超的推廣力度大。

說實話,小貝以及內德維德在中國年輕人的心中有多高的地位,還真很難說。但是,他們在國外的影響力不同。因為各自都是足壇的符號與旗幟,他們先後擔任中超大使,讓中超在國外的影響力非同一般。

2013年,貝克漢姆曾經讓很多外援知道了中超。如今,內德維德肯定也會讓更多的國外球員瞭解中超,這必將會讓更多的高水平外援願意到中超踢球,進而加速“亞洲英超”時代的到來。

此前,小貝推廣中超的時候,很多外援對中超有了期待,一些財團直接找到中國足協希望能夠與中超公司合作。內德維德表示,他也會利用自己的能力讓中超更有影響力。內德維德和小貝之間的中超大使接力,也會形成更多外援關注和期待中超的接力,“亞洲的英超”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