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四川傳統工藝正青春

關注我們 發現美好

近年來,四川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手工藝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千百年來形成的巴蜀非遺文化資源被重新發掘、闡發,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

傳承人最愛設計課

“羌繡最難的是創新設計和針法的靈活運用,功夫都在繡藝之外。”兩年前,來自平武縣的“90後”羌繡繡娘文雯和師傅沈豔燕一起報名參加西南民族大學的羌繡研培班。出發之前,師徒倆早已明確了此行的目的:學習最先進的設計理念。

資訊|四川傳統工藝正青春

自2016年文化部在全國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以來,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等先後入選研培基地。利用這些平臺,四川的傳統手工藝傳承人秉持“敬畏傳統,融入當代”的理念,突破瓶頸,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高度融合。

具有嫻熟技藝的傳統手工藝傳承人在高校到底能學到些什麼?記者瞭解到,西南民族大學對羌繡有10多年的田野調查,課程在抓住核心技藝、融合現代設計的同時,還幫助傳承人解決營銷中的瓶頸問題。四川大學對學員幫助最大的則是藝術設計部分。“我們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傳承人缺乏藝術設計能力。”四川大學研培計劃項目負責人李振宇說,對此,研培班專門教授造型方面的課程,著力提升學員的藝術水平,而這也成為學員最感興趣的內容。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羌繡相比蘇繡、蜀繡最大的優勢在於實用性,可以水洗,也很耐磨,我們應該更多地把羌繡用到日常生活中。”從培訓班回來後,文雯設計了羌繡風格的茶杯墊、手機包、脖鏈等女孩常用的小物件,市場銷量非常好。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至今,研培計劃僅在西南民族大學就開展3期培訓,先後有141名繡娘參與培訓。學成返鄉後,不少人已成為專業羌族刺繡從業人員,甚至有人憑藉優秀的羌族刺繡技藝成功創業。

“80”、“90”後來接班

在位於成都市蜀華街的一個漆器工藝廠裡,“90後”成都女孩李如斯身著黑色圍裙,懷抱雕銀絲光暈彩虞美人花瓶,正埋頭灑粉。4年前,學習廣告設計專業的她,偶然接觸漆器後立刻被其精湛的工藝吸引,儘管薪資遠低於此前工作,她仍享受漆器製作的過程。

資訊|四川傳統工藝正青春

優秀傳統工藝融入當代生活,年輕人是最適合的載體。為了將銀花絲技術傳承下去,現年50多歲的道安也一直在尋找傳承人。據他介紹,銀花絲製作工序複雜,包括提純、拉絲、手工絞合、焊接、洗色、拋光、防氧化處理等數十道工序,而這當中,還涉及物理、化學、冶金、機械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識。

在艱難傳承銀花絲技術的道路上,女兒王曉璐帶來了驚喜。學藝術的王曉璐,從年輕人的角度,發現了銀花絲製品的市場潛力。她改良設計風格,使之更貼近年輕人需求。典雅精美的銀花絲,凝聚匠心與時尚元素,成為年輕人婚戀、收藏的藝術品。王曉璐在實體店基礎上做網店銷售,更是讓精美的銀花絲製品贏得了豐富的訂單。

同樣,李如斯憑著對漆器的執著與熱愛,充分發揮其自身美術、動漫、設計的專業優勢,讓漆藝重新融入當代生活。如今的成都漆器工藝廠不僅與五糧液、竹葉青等多個知名品牌成功合作,作品也開始大膽嘗試跨行業、跨流派,手機殼、化妝品外包裝等創新設計,讓古老的漆藝煥發新活力。

傳統工藝成扶貧抓手

今年8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共同制定的《四川省傳統工藝振興實施計劃》頒佈。《計劃》提出,將強化社會參與,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傳統工藝企業;政府也將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對符合規定的傳統工藝相關項目以及特色文化產業傳統工藝發展予以支持。

在四川文化扶貧的攻堅時期,不斷融入當代生活的傳統手工藝在增加民眾收入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留守婦女、殘疾人等就業,建立20餘個傳習所和生產回收基地,年銷售額達200萬元。

資訊|四川傳統工藝正青春

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利用市非遺資源羌族草編成功助力當地貧困人口脫貧,扶貧成效引人注目。草編在北川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老百姓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棕樹、藤條、麥稈以及蓑草、稻草等材料,經過處理後編織成各種手工藝品,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從2011年開始,羌族草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北川和諧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強先後在北川多個鄉鎮及縣城禹羌傳承培訓學校傳授草編技藝。當地村民學成後,與公司簽訂協議,利用自家田裡的稻草秸稈等材料,加上公司提供的輔助材料按訂單編制草編產品,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每月底,由公司回收後加工成成品。黃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通過技術培訓的當地群眾,在不耽擱農活的同時編草鞋,每月可增收1000元左右。

如今,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廣新局的幫助下,黃強利用各個鄉鎮的文化站建立了羌族草編傳承及生產基地20餘處,成立了草編合作社8家。黃強還帶著羌族草編走出北川,為涼山、攀枝花、雅安等地的彝族、藏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同胞開展草編技能培訓。今年他又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建立培訓中心,為當地苗族、侗族等搬遷移民進行技術培訓,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END

來源|四川文化

排版|樂文

關注我們

發現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