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最近,

又值期末,

揚州各中小學校門口的培訓班傳單,

又開始滿天飛舞了。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至2018年末,

揚州經過一年多的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

關停809家學科類培訓機構,

另外有300餘家培訓機構通過整改,

已經獲得合法的辦學許可證照。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但是,

有細心的網友反映,

有的被責令關停的培訓機構,

已經悄然將經營內容改成了兒童託管;

還有的培訓機構直接將店招一換,

換個名字繼續經營。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廣陵區紅橋小學周邊的培訓中心,最近都改成了兒童看護,但是仍然從事學生課程輔導教學。”

最近,有家長向記者反映,這些所謂的“兒童看護”機構,週一至週五是晚託,週六日正常上補習課,“乾的還是以前培訓中心乾的事,明顯屬於掛羊頭賣狗肉!”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有培訓機構把店招上敏感的字眼全部拆掉,留個莫名其妙的名字,繼續從事教學工作。”

網友稱,如今這種“掛羊頭賣狗肉”大打“擦邊球”的兒童看護機構,在揚州已經越來越普遍。

“培訓機構整治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對於一些中小型培訓機構來說,好像基本未受影響,畢竟有市場需求。”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網友反映,市區振興花園學校附近的星都芳庭、潤和綠景城、駿和玲瓏灣小區,這裡雲集著數十家培訓機構,但是基本都以小型為主。

有家長投訴稱,這些培訓機構不少是由車庫改造而來,還有的則是藏身在小公寓,消防存在著很大安全隱患。

記者注意到,在振興花園學校附近,大中型的培訓機構的確並不多,而一些稍具規模的培訓中心,早已經上了教育部門責令停辦的“黑名單”。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直到目前,這些培訓機構依然沒有取得代表“正規軍”的辦學許可證。但是,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經營活動。

3點半剛放學,就有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將學生從校門口統一接到教室,還有一些家長陸續將孩子送到這裡。

在一家培訓機構,外廳裡孩子們正在吃飯,而吃過飯的學生則進入裡間開始由老師輔導作業。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在梅嶺小學金輝分校附近的金葉商業廣場、四季金輝小區,同樣也雲集著多家培訓機構,但具有正規證照的卻只有四五家。

一名已經具備辦學資質的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而言,地點位於新開商業街區一樓的培訓中心,辦理證照可能更順利些。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其他培訓機構不願意去辦理證照,但是有了證照,家長們的信賴度的確更高了。”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也有晚託班經營者坦言,之所以成不了“正規軍”,主要是登記所需開辦資金、教學場所等關鍵要素,難以達到要求。“過去幾萬塊錢就能做的事情,現在要幾十萬,經營風險太大了。”

記者在星都芳庭小區廣場看到,有一家培訓機構因為教室緊張,甚至已在旁邊不遠處開起了分店,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就能開班上課,相比而言成本確實很低。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但是,這些培訓機構與過去相比,都已經將一些諸如“中小學”、“培訓”、“輔導”之類的關鍵字被全部拆掉,留下了光禿禿的店面招牌,而名字也從“XX培訓”、“XX教育”變成“XX晚託”。

有的培訓機構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了,招牌就是“晚託”兩個字。一名晚託機構的工作人員稱,他們主要是輔導孩子的課後作業,不算是培訓機構。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晚託機構,一般都只有三四名工作人員。部分打著照料孩子名義的晚託機構,已經啟動了寒假期間提優補差的招生工作。

“生源大部分都在附近小區,很多都是通過熟人介紹,因此就算沒有招牌,家長也清楚怎麼回事!”一名家長認為,只要老師教的好,小區裡的晚託班生源就會相對比較固定。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如今,揚州的家長可以明顯感受到,經過這輪“史上最嚴”的培訓機構整治,培訓市場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不少機構也在整治中取得了相關的辦學資質。

同時,“關停潮”也讓一些大型培訓機構的開啟了快速擴張之路。但是,也有網友認為,在擴張背後,也存在著多個辦學地點共用一張辦學許可證的情況,依然需要進一步加以規範。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而對於“晚託”的概念,事實上本來就比較模糊,按照規定,這類機構的本質是從事孩子的照料服務。過去,輔導課後作業,雙休日有償提優補差,一直也都是很多晚託機構的主業。

不僅如此,記者在順達路上一家打著早教機構招牌的大型培訓中心看到,這裡不但提供晚託服務,還進行語數外等科目的提優補差教學工作。

但是,這家早教機構周邊的環境卻顯得非常地不容樂觀,不少雜物隨便堆放在學生門必經的出入口。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有培訓機構的經營者質疑,對晚託概念的模糊化,也讓晚託機構成了文化課培訓的法外之地。

一名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晚託機構打大“擦邊球”,無論是對於已經關停或整改取得證照的培訓機構而言,都是非常不公平的。

“特別是在沙頭、頭橋等鄉鎮上,一些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也開始改名晚託、兒童陪護,實在讓人氣憤。”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對此,教育部門表示,將會繼續組織“回頭看”檢查活動,對於達到辦證條件的機構,將加快機構的申請、辦理、審核進度。

對於晚託類機構,則要求其辦理規範的工商執照,不從事中小學學科類培訓,在營業範圍內從事兒童臨時託管服務。

你對培訓機構“改名潮”,

怎麼看?

歡迎下方留言,

告訴我們!

掛羊頭賣狗肉!揚州培訓中心搖身一變改稱“兒童看護”!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