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兩會特刊創新快報|廣州應培養自己的5G人才

1.17两会特刊创新快报|广州应培养自己的5G人才

1.17兩會特刊•創新快報

兩會聲音

李婷:廣州應培養自己的5G人才

黃健清:引進高層次人才應給予稅收激勵

肖國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5G技術

杜蘭:引進人才,應把人才的評定權給予企業

謝旭輝:提高廣州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葉軍: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頂層設計

江智濤:支持運營商在廣州 率先開展5G試商用

黃俊康:創設“粵港澳醫學科技創新合作區”

徐美雲:在南站附近建港澳地區人士綜合服務中心

黃光烈:改善醫務人員創新環境

創新快報

廣州開發區新動能勢猛勁足

廣州白雲區圍繞新一代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引智引資

兩會聲音

李婷:廣州應培養自己的5G人才

廣州市人大代表、華多網絡(歡聚時代)首席運營官李婷認為,目前,廣州需要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幫助5G上下游優勢產業夯實產業基礎,鞏固行業地位。政府部門需要對優勢行業領先企業轉型5G提出激勵引導政策,提供有效場景促進企業進行轉型。

針對這些問題,李婷建議,廣州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業調研,編寫《廣州5G產業行業白皮書》,針對5G產業上中下游廣州涉及的產業進行分析和預判。根據廣州通信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發展來看。廣州在網絡直播、芯片、網絡傳輸、VR虛擬現實、無人駕駛等各細分領域均具有有競爭力的企業。可根據廣州5G產業佈局自身特點,加大對以上產業的扶持力度。

最後,利用越來越多香港的大學來廣州開辦分校的契機,加強對本土人工智能、5G科研優勢高校如華南理工大學,以及香港大學相關核心專業的扶持,培育自己的5G和人工智能人才,加快“產學研”一體化佈局。

黃健清:引進高層次人才應給予稅收激勵

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廣州市、各區以及各科研院所、用人單位紛紛出臺相關激勵舉措,比如安家費、安居房等。不過類似的高額安家費,在發放時往往需要按偶然所得徵收較高的個人所得稅,這讓不少用人單位、科研院所在人才引進時犯了難。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醫科大學副校長黃健清16日在參與越秀區人大代表團分組討論時建議,希望針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適當的稅收激勵。

黃健清表示,自兩年前廣醫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後,一直在吸納各類醫學高層次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共引進了300多名高層次人才,其中全職引進了10 0多位,柔性引進了200多位。” 針對引進人才,學校會按標準給予一定的安家費、科研經費、課題經費等激勵性舉措。“現實情況是,給一個高層次人才一筆百萬級的安家費,其個人所得稅會扣去一筆相對龐大的數額。引進人才會覺得學校不誠信,學校也會因此很尷尬。”

黃健清表示,對於人才隊伍建設,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能否針對引進人才制定一個相對柔性的所得稅政策。這更有利於為廣州引進更多高水平、高層次人才。

肖國偉:重點發展人工智能、5G技術

市政協委員肖國偉代表科技界、市政協經濟委發言。“加快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應徹底改變廣州‘缺芯少魂’的產業現狀。”肖國偉建議,在上游領域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模擬和功率特色工藝12吋晶圓線,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地緣優勢,合力發揮先進半導體在“IAB”和“NEM”產業的重要作用,形成國際核心競爭力。

“進一步優化廣州半導體產業發展佈局,可從以下方向和思路著手。”肖國偉建議,做強集成電路設計業,重點發展面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5G技術、車聯網等應用領域所需的先進半導體產業,包括芯片設計開發、以粵芯為核心的模擬集成電路晶片製造、先進半導體封裝測試、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等,形成較為完整產業鏈條,打造規模效應明顯的產業集聚區。

杜蘭:引進人才,應把人才的評定權給予企業

“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很緊缺。”廣州市政協委員、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提到,她十分關注A .I.人才的吸引和培養,希望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杜蘭這次準備了《關於A .I.人才吸引和培養,打造A .I.產業人才集聚高地》的提案,她也希望政府在人才吸引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高端人才,比如加大資金方面的補貼或補助,為人才落戶廣州提供更大的可能。

杜蘭還建議,政府應將人才的評定權給予企業選擇。她提到,企業根據產業自身的特點來配備人才引進,而不同時期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我今天需要的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實際上可能普通工程師又得不到太多政策上的支持。”杜蘭說,因此建議政府在人才選擇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自由。

謝旭輝:提高廣州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中國商業聯合會知識產權分會會長董事長謝旭輝,代表經濟界、廣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作大會發言,他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在廣州舉辦世界知識產權大會的建議》。

“廣州已經從中國一線城市,成為了世界一線城市,在GaWC發佈的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中,廣州進入Alpha級別,成為境外跨國公司在華南地區的首選之地。”謝旭輝表示,廣州是全球矚目的國際創新城,在廣州舉辦知識產權國際會議,有諸多優勢。廣州應當利用好自身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優勢,爭當首個舉辦世界型知識產權大會的中國城市。

“把廣州從‘人才大市’,變成‘人才強市’。”謝旭輝建言,舉辦此類大會將使廣東繼續發揮知識產權領域排頭兵作用,同時提高廣州市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促進科技型創新型產業大力發展,是廣州打造國際創新型樞紐城市的重要抓手。

葉軍: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頂層設計

民盟廣州市委員會的提案是《關於加快推進廣州人才保障住房建設的建議》,廣州交易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葉軍作大會發言。 葉軍表示,為加快推動廣州市各項人才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將人才住房保障作為專項政策強力推進十分必要。

近年來,廣州市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吸引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意見》及其10個配套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發佈多個引才措施,為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但應當注意的是,尚未建立相對獨立的人才住房保障體系。

葉軍對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對策和建議包括,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頂層設計,將人才住房從現有的住房保障體系中獨立出來,構建人才住房與保障性住房雙軌並行的公共住房體系。強化“大人才觀”,放寬人才的尺度把握,根據產業發展佈局、重大項目籌建和緊缺人才引進的切實需求及分佈特徵,制定科學合理的差異化人才保障住房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服務。構建涵蓋實物申購、實物申租、購房補貼、租房補貼等在內的複合型人才住房保障方式,以滿足不同人才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

江智濤:支持運營商在廣州 率先開展5G試商用

“5G肯定是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之一,在這方面廣州大有可為。”對此,江智濤表示,下一步要加強5G發展的頂層設計,編制關於加快推進5G建設的實施方案,以建設帶動5G產業發展,以夯實信息基礎培育5G應用。同時,要構建良好的5G發展環境,紮實推進新一輪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編制5G站址專項規劃,提前儲備5G站址資源,編制開放公共資源支持通信建設的政策文件,完善政策體系。要加強推進試點建設,結合智慧燈杆試點工作,推進5G網絡試驗。此外,廣州還將積極爭取5G試商用城市,支持運營商在廣州率先開展5G網絡試商用,讓廣州的市民儘快享受到5G成果。

黃俊康:創設“粵港澳醫學科技創新合作區”

廣州市政協香港地區常委黃俊康常年奔走於穗港兩地。圍繞“科創先導區”建設,黃俊康共提出10條建議,其中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領域的合作。在人才流通上,香港擁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城市大學、科技大學等多所全球百強高校,擁有國家兩院院士40多人,他建議穗港政府構建靈活高效的科技合作機制,在南沙共建重大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共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同時建立穗港兩地科研資金跨境使用機制。

他特別提到穗港兩地的醫療資源優勢。“廣州擁有醫療衛生機構4000多家,醫院200多家,並聚集了大批優秀醫藥企業。而香港則具有世界級醫學體系,中醫藥水平世界領先。依託上述基礎,可在科創先導區創設‘粵港澳醫學科技創新合作區’。”

市政協澳門地區委員黃家倫表示,“南沙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段,亦有跨境電商的政策支持。目前,中央已明確賦予澳門特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建設,但澳門特區的電商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廣州,建議廣州市聯合澳門特區建設葡語國家跨境電商平臺,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和雙贏。”

徐美雲:在南站附近建港澳地區人士綜合服務中心

港澳青年在廣州創業生活如何便利化?多位港澳地區委員提到了“南沙”這一關鍵詞。廣州市政協香港地區常委徐美雲提出,在廣州南站附近建立港澳地區人士綜合服務中心,具體可包括以下服務區。一是港澳人士一站式政務服務區,整合現有政府部門對港澳人士提供的窗口業務,為港澳人士提供居留證、車輛兩地牌照、企業註冊登記等方面的一站式政務服務,還可開設24小時網上服務。二是設立港澳專業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內地業務延伸區,同時建議廣州市出臺港澳專業人士在穗就業的指導意見和鼓勵新措施。三是設立港澳人士在穗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簡化港澳人士在穗就業創業審批程序,為港澳青年就業創造更多機會。

黃光烈:改善醫務人員創新環境

市政協委員黃光烈代表醫藥衛生界、市政協教科委發言。“目前廣州生物醫藥產業與臨床醫療中心之間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紐帶,未能充分發揮出生物醫藥與醫療中心的協同作用。”黃光烈委員建議,在醫藥結合和藥物臨床試驗產業鏈各環節推動理念變革、機制完善和能力提升,在提升臨床研究能力的同時營造一個良性循環的醫藥產業生態環境,吸引更多國際知名醫藥企業落戶廣州,推動廣州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藥創新中心城市。

他建議,由政府牽頭並引導部分有實力的企業,共同建立創新醫藥臨床服務中心。進一步改善醫務人員創新環境,提高研究者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對臨床試驗機構及研究團隊的獎勵機制。

創新快報

廣州開發區新動能勢猛勁足

觀察廣東動能變化,兩句話可作參考:早期“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現在“東南西北中,創新到廣東”。言外之意,廣東的“人口紅利”正在向“創新驅動”轉變。

在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看來,變化“的確如此”。2007年,從廣州本田汽車公司辭職創業的姚維兵,開始做汽車生產線智能設計。他回憶說,“沒掌握新技術時,吃了不少苦頭,500元的小項目都接。”如今,公司已經拿到了98項發明專利,特別是在開發了全球領先的多車型共線柔性總拼系統後,組裝效率提升5倍,年營業額突破10億元。

姚維兵的創業之路,廣州開發區企業家都不陌生。從食品、日用品、建材、化工、五金等企業“挑大樑”,到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唱主角”,79平方公里的廣州開發區正是廣東經濟動能轉換的縮影。

廣州白雲區圍繞新一代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引智引資

廣州白雲區發揮雲計算龍頭企業產業帶動和聚集效應優勢,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支持“三中心一平臺”項目建設,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廣州乃至華南地區雲計算大數據加快發展

1個現代化中心城區環境優越,5個新一代信息技術良巢誠邀鳳來。以“雲聚產業,數贏未來”為主題的廣州智慧城市生態合作峰會日前在廣州白雲區舉行,與會代表深入探討如何藉助數字技術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城市發展,建設智慧城市。

▼後面更多豐富主題內容提前看▼

第四條: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揭牌儀式信息預覽

中科院聯手廣州探尋南海奧秘

第五條:公示信息精選預覽

關於延長2019年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獎勵性後補助專題申報截止時間的通知

2019年對外科技合作計劃國際高端科技資源引進專題(支持引進國(境)外研發機構方向)項目網絡評審專家名單公開

1.17两会特刊创新快报|广州应培养自己的5G人才

高層次人才認定:答疑(直接申報請在公眾號首頁菜單欄點擊創政策-高層次人才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