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博士後公共研究中心落戶南沙

国内首个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落户南沙

国内首个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落户南沙

國內首個博士後公共研究中心落戶南沙。1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南沙)中心大會在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舉行。

国内首个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落户南沙

經過一年半時間的籌備和試運行,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及產業協同創新(南沙)中心正式落戶南沙。當前,中心共有會員102名,承擔項目近400項,將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

聚集研發人員1500多名成為南沙創新重要一極

科技創新如何轉化成為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及產業協同創新(南沙)中心理事長、廣州工研院院長王小剛表示,在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中心將進一步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成為一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據瞭解,該中心將成為國內第一個博士後公共研究中心。中心副秘書長林津介紹了中心的籌備情況。他介紹,中心由廣州市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任理事長單位,共有會員102名,其中港澳地區會員31名,覆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近20個學科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中心已聚集研發人員1500多名,承擔項目近400項,專利1200多項(發明專利550多項);擁有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等各級別的研發中心。

“中心成立後,將從強化博士後創新創業服務機制、建立共享資源數據庫、多平臺互動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創新、開展創新創業交流諮詢以及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等方面助力科技成果產業化。”林津介紹道。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南沙成立省、市、區共建的博士後創新創業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公共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推進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可以推廣複製的經驗,為全省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平臺改革發展探索新路,推動博士後事業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戰略中取得積極成效。

粵港澳三地專家匯聚共同探討科技發展前景

大會上,澳門大學副校長、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終身院士倪明選表示,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其科技與創新能力對港澳的科技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希望中心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做好科技創新工作。

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是華南理工大學和教育部、廣州市共建的科技創新機構,常務副院長趙建倉指出南沙區通過科技創業服務體系,打造人才發展新高地,能夠為科研院所在南沙拓業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現代產研院走產學研的道路,在中心的支持與各位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會在南沙迎來更大的發展。

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吳嘉明則從香港科技大學與廣州市的合作經驗,探討了對大灣區發展前景的看法。他介紹,香港科大自2006年成立霍英東研究院開始,與中心秘書處南沙資訊科技園博士後工作站合作,一同為南沙引進大量博士後人才,未來霍英東研究院作為中心理事單位,將繼續與中心一起,為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而努力。

科技的發展需要金融的助力。大會還舉行了中心與投資金融機構的簽約儀式。工作站作為中心秘書處與廣東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怡珀新能源產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兩所投資金融機構進行簽約。兩所投資機構高度關注以及支持中心秘書處所推薦的項目,其中,怡珀公司將設立1000萬元的額度,對秘書處推薦的投融資項目予以支持。

與此同時,中心理事單位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有限公司與工作站在站博士後張晉創辦企業——廣州國科科技有限公司、園區入駐企業——廣州星灣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進行種子基金的投資簽約儀式。中心未來將繼續推動中心會員的創新創業活動,為大灣區的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