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兩會特刊創新快報|政府營造好創新創業的生態大環境,萬物就會自然生長

1.23两会特刊创新快报|政府营造好创新创业的生态大环境,万物就会自然生长

1.23兩會特刊•創新快報

兩會聲音

唐憶魯:政府營造好創新創業的生態大環境,萬物就會自然生長

楊碧霞:吸引高端人才鼓勵企業建AI實驗室

王莉:民企還需獲得政府更多支持

顏盛繁:希望建立良好政商聯繫

創新快報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年底前開工

未來荔灣要加強創新創業平臺的建設

歸谷科技園將於今年試運營

2018年度“廣州科技創新南山獎”獲獎者亮相

中俄醫科大學聯盟2019年理事會年會暨國際醫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廣州召開

兩會聲音

唐憶魯:政府營造好創新創業的生態大環境,萬物就會自然生長

“人才來廣州,衝的是什麼?” 在廣州市政協委員、多益網絡CEO唐憶魯看來,人才對城市的選擇,更看重企業發展前景、城市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現金對持續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其實作用很有限,相比直接獎勵人才,獎勵企業可能更有效率。”

唐憶魯認為,廣州要轉變思維,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營造好創新創業的生態大環境,萬物就會自然生長。” 唐憶魯說,留住人才企業的作用至關重要,人才在企業發展得好會順理成章地留在當地,“企業是最愛惜人才的,(因為)創業不易,人才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死。”

楊碧霞:吸引高端人才鼓勵企業建AI實驗室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歡聚時代)副總裁楊碧霞認為,目前,廣州在高端人才引進中存在一些問題:缺乏協同效應,無法凸顯“廣州優勢”;高層次人才股權收入稅收優惠政策不足;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緊缺,難以吸引高端人才。為此,她提交《關於加大市級統籌力度 打好城市“高端人才大戰”》提案,建議加大市級統籌,為人才引進提供優質醫療教育資源;減輕高層次人才的股權投資等資本市場稅收負擔;搭建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吸引領軍人物迴歸;打造分級人才激勵制度,讓企業起到吸引人才“放大器效應”。

除了吸引高端人才,楊碧霞還關注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她認為,廣州作為廣東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建議摸清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底數,找準人工智能“廣州特色”;發揮高校科研作用,推進人工智能產學研“一條龍”;鼓勵企業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助力企業推廣人工智能市場應用。

王莉:民企還需獲得政府更多支持

作為廣州市政協委員,康亦健集團總裁王莉表示,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門的扶持,還需要政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王莉認為,當前,民企還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實現融資多元化;給予企業更大的稅收優惠、解決人才補貼、對重點民營企業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構建新型政商關係、完善市場服務體系等方面。

顏盛繁:希望建立良好政商聯繫

廣州市政協委員、好普集團董事長顏盛繁:希望建立良好政商聯繫“我從辭職的那一刻起,就想著創業了。”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好普集團董事長顏盛繁說。

顏盛繁肯定了廣州的營商環境,“除了用地優惠政策之外,廣州還為企業降稅,幫助企業吸引人才”。

“橫向縱向對比,廣州都是創業的沃土,”顏盛繁告訴記者,他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多多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我們自身發展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希望能建立政商聯繫卡,能更容易獲得正常的反饋渠道”。

創新快報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年底前開工

1月22日,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三屆六次全會暨2019年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工作會議召開。市委常委,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南沙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董可對南沙區2019年經濟工作作部署。蔡朝林表示,預計2018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1500億元左右,增速超過全市平均水平。他提出,南沙今年的重點工作方向將是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人居環境,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南沙的門戶樞紐功能。

據瞭解,南沙已建立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體系,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等納入中央領導小組會議儲備議題,啟運港退稅、個人所得稅補差等納入財政部支持政策。在粵港科技合作方面,南沙出臺了對港澳人才專項扶持獎勵政策,落戶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依託霍英東研究院建立國際智能製造平臺。

全會指出,南沙今年將以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為重點,借鑑引入港澳國際化做事規則,推動與港澳產業合作、規則銜接、政策融通。具體來說,南沙將在合作平臺、重點產業、公共服務體系三方面加強與港澳合作。合作平臺方面,依託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三大片區,規劃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同時加快推進慶盛樞紐綜合體、國際教育園區等項目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也計劃於今年年底前開工。

重點產業領域合作方面,全會提出要深化南沙與港澳在科技創新、專業服務、航運貿易、創新金融、教育培訓、健康旅遊、青年創新創業等領域合作,尤其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加強合作,建立港澳青年創業就業試驗區。全會也指出,將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法律、金融、建築、航運等領域對港澳開放,爭取3年內引進70-80家港澳一流服務型企業和機構。配合產業合作,南沙也將實施港澳居民及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補差,推動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率先享有市民待遇;探索設立港澳臺人員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機構,試點實施香港工程建設管理模式。

未來荔灣要加強創新創業平臺的建設

1月22日上午,荔灣區召開荔灣區企業家座談會,與全區17名企業家代表面對面交流。荔灣區委書記陳小華在會議中表示,剛從黃埔調任過來的他,希望把“辦事最快、服務至上”的理念帶到荔灣來,讓企業感受到荔灣的誠意。

在會上,有不少企業家談道,荔灣未來應該多構建產業平臺、人才公寓,吸引更多優質人才落戶荔灣。

在聽完眾多企業家的發言後,荔灣區委書記陳小華表示,未來荔灣要加強創新創業平臺的建設,這是目前荔灣相當緊缺的。此外,他強調,荔灣要樹立“辦事最快、服務至上”的理念,建立區領導走訪企業制度,常態化開展暖企行動,構建更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服務企業紮根發展壯大。

歸谷科技園將於今年試運營

22日,“創新生態·定義未來”2019春季企業創新論壇在廣州歸谷科技園舉行,論壇上,PNP(廣州)國際創新中心向參會企業介紹了目前國際前沿的企業創新合作案例,為廣州創新企業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機會。新快報記者瞭解到,歸谷科技園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招商引資引進的重點產業項目,它將打造廣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加速器。目前歸谷科技園7棟主體建築已有3棟完成封頂,預計今年可以全部建成並投入試運營。]

作為PNP(廣州)國際創新中心的載體,歸谷科技園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招商引資引進的重點產業項目,它聯合廣東中環投資集團的民營資本,將打造廣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加速器,搭建起與科技資源接軌的人才、技術、孵化、資本四大平臺。該科技園致力於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而打造“創業—生活”一體化的新型生態孵化園區。

廣州歸谷科技園此前曾榮獲中國海交會組委會授予的第一個“中國海交會創新創業示範園區”,項目於去年開工建設,目前歸谷科技園7棟主體建築已經有3棟完成封頂,預計今年可以全部建成並投入試運營。

2018年度“廣州科技創新南山獎”獲獎者亮相

1月22日,“科技報國 築夢新時代”2019年廣州市科協年會暨特邀報告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辦。張景中、劉人懷、孫玉、李立浧、姚新生、謝先德6位院士,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郭俊,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煥泉,省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周舟宇等省市有關單位領導,廣州地區各條戰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來自港澳科技界的代表參加了活動。

會上,廣州賽萊拉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陳海佳等10名新出爐的2018年度“廣州科技創新南山獎”獲獎者正式亮相,接受6位院士頒發表彰證書。廣州香江雲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新成立的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成果轉化基地也在會上授牌。

報告會邀請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作《科學與創作》主題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浧作《特高壓直流輸電與我國西電東送戰略》主題報告,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南大學質譜儀器與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周振作《中國質譜儀器產業迎來春天》主題報告。

中俄醫科大學聯盟2019年理事會年會暨國際醫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廣州召開

2019年1月17-19日,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增進醫藥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由中俄醫科大學聯盟主辦、廣東藥科大學承辦的“中俄醫科大學聯盟2019年理事會年會暨國際醫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廣州召開。 “中俄醫科大學聯盟”中方主席由中國工程院楊寶峰院士擔任,俄方主席由俄聯邦科學院格雷鮑奇卡·彼得·維達利耶維奇院士擔任。目前,聯盟擁有包括中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高校108家,是中俄兩國大學間成立的規模最大、參與院校數量最多的高校聯盟,受到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大會以“綜合·創新·協同”為主題,立足合作共贏,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圍繞如何發揮聯盟平臺優勢,深化中俄兩國醫學高校在教育、科研、學術與人文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廣泛研討,以推進兩國醫藥領域創新人才培養與科技合作步伐,加快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拓展兩國醫藥領域科技創新合作發展空間,為兩國醫藥衛生事業更好發展貢獻力量。

1.23两会特刊创新快报|政府营造好创新创业的生态大环境,万物就会自然生长

高層次人才認定:答疑(直接申報請在公眾號首頁菜單欄點擊創政策-高層次人才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