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同傳第一人”仲偉合:與廣州同聲 和世界對話

黃埔書院院長、“華南同傳第一人”仲偉合日前接受廣州日報採訪,傾吐教育初心。

“華南同傳第一人”仲偉合:與廣州同聲 和世界對話

▲仲偉合

“沒有改革開放,我就沒有機會出國接受更好的教育和磨鍊,我漂洋過海前來留學的初衷,就是把先進翻譯技術帶回去,為國家填補翻譯專業教育的空白。”心懷著“讓翻譯專業在中國生根發芽”的理想,仲偉合踏上了歸國旅程。

“我不敢說我們的翻譯已經能夠完全滿足當下的國際交往需求,但我認為,我們要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給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能夠用另一種語言準確並且恰如其分地表達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層的寓意,譯者不僅是翻譯,更是文化傳播使者。”

——仲偉合

改革開放40年,也是廣州城市國際化水平、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的40年。1992年,仲偉合南下來到廣州,隨後成為國內首批由廣東輸送到國外學習同聲傳譯的公派留學生。

20多年來,被稱為“華南同傳第一人”“九段翻譯”的仲偉合參與過廣州對外交往的許多“大事件”,親歷廣州一步步發展成一座追求文化品質、引領影響全球的現代化、國際化都市,也為廣州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多次在重要國際會議擔綱同聲傳譯工作,一手創辦了內地院校中首個翻譯系,為改革開放浪潮的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翻譯專業人才。

在擔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期間,由於每年畢業典禮上金句頻出,仲偉合被網友和學生稱作“網紅校長”。如今,卸任廣外校長的仲偉合再次轉身,成為企業高管,開啟職業生涯的新階段。

在仲偉合看來,改革開放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到走出國門深造,再回到國內開設翻譯專業培養大批專業外語人才……改革開放,也讓仲偉合在不斷突破中選擇了開放的人生。

01

最早公派赴英學習口譯

曾“客串”英國女王翻譯

雖然如今仲偉合已經很少擔任翻譯,但每一次出現在公眾場合,仲偉合總是西裝筆挺、謙謙有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仲偉合保持著往日的習慣:試麥克風,講話語速稍快、聲音寬厚富有磁性,足見“九段翻譯”依然魅力不減。

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仲偉合坦言,他們那代人,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成長起來的。

199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的仲偉合南下來到廣州,進入廣州外國語學院(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工作。

當時,廣外與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正在籌備高級口筆譯人才培養項目,1995年,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的仲偉合被派往威斯敏斯特大學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成為中國首批公派赴英學習口筆譯的學者。

在20世紀90年代,威斯敏斯特大學是全英培養會議傳譯員最著名的學校,專為聯合國和歐盟輸出職業翻譯。每年只招收30個同聲傳譯專業的學生,最後畢業成為合格同傳人才的只有不到40%。

口譯對學習能力、心理素質還有體能都是考驗。

而“同聲傳譯”更是被譽為翻譯的最高境界,仲偉合說“同聲傳譯者”像與發言人同時動嘴一般,兩者的聲音如果不仔細分辨,是分不出誰先到聽眾耳朵的,而且其中的誤差不超過5%。

“在聽的同時轉化為另一種語言表達,這對譯者來說心理壓力巨大。平常人的講話速度在每分鐘150~200字,而在同聲傳譯的時候,語速可能會高達每分鐘300字,能夠頂著壓力完成任務,第一業務能力要過硬,母語和外語水平都要很高;第二要有豐富的百科知識,畢竟翻譯之前經常並不知道題材是什麼,第三要有極強的心理素質。”仲偉合總結。

除了埋頭學習外,在英國讀書也有令仲偉合至今難忘的事。

199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學校出席典禮,包括仲偉合在內的六名留學生作為代表受到了女王的邀請,共進下午茶。

此間,仲偉合還客串充當起了女王和在場其他中國留學生的翻譯,他出色的口譯獲得女王的稱讚。“這也是我第一次為女王做翻譯。”仲偉合打趣地說。

順利完成了學業後,仲偉合因為優異的成績,被威斯敏斯特大學、帝國理工大學挽留,希望他留下來任教,不過仲偉合始終沒有動搖回國的念頭。

在他看來,“

沒有改革開放,我就沒有機會出國接受更好的教育和磨鍊,我漂洋過海前來留學的初衷,就是把先進翻譯技術帶回去,為國家填補翻譯專業教育的空白。”

心懷著“讓翻譯專業在中國生根發芽”的理想,仲偉合踏上了歸國旅程。

02

不同場合為廣州“代言”

助力廣州申辦亞運會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廣州越來越頻繁地在國際舞臺亮相,城市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在這些國際會議和國際活動場合中,高翻必不可少。各種重大國際會議都活躍著仲偉合和他的弟子的身影。

2004年,廣州迎來一件讓整個城市為之沸騰的事情——廣州申亞成功。這一次,擔任陳述報告會首席翻譯以及文獻資料譯審工作的是仲偉合。

據仲偉合回憶,在申亞的過程中,他首先要參與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的申亞陳述,而在隨後亞奧理事會對申亞城市的實地評估時,仲偉合又負責起亞奧理事會在廣州期間所有會議以及活動的同聲傳譯。

仲偉合舉止沉穩得體,翻譯精彩到位,為廣州申亞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印象分,贏得了一致好評。

“從榮獲國際花園城市,到成功舉辦亞運會,再到去年《財富》論壇落戶,廣州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具備承擔重要國際活動的能力。同時,對外交往也從過去單一的經濟交流發展為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方方面面的對外交流交往,廣州已經完全和世界融合到一起,成為世界級城市。”

在仲偉閤眼中,一步步走來,廣州成為了真正具有“國際範”的城市。而這樣的轉變,意味著對於高層次專業化的翻譯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

“我不敢說我們的翻譯已經能夠完全滿足當下的國際交往需求,但我認為,我們要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給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能夠用另一種語言準確並且恰如其分地表達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層的寓意,譯者不僅是翻譯,更是文化傳播使者。”仲偉合說。

“同傳也是一門體力活。”為了完全傳達理解對方的意思,仲偉合往往吃飯休息時間也要保持高度專注,面前有再好吃的佳餚也沒法享用。

在生活中,仲偉合也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嗓音,讓自己時刻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狀態。正是這樣的專注,造就了仲偉合這位“翻譯大神”。

這可不是開玩笑,圈子裡一直傳說著仲偉合的一個真實的趣事: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有嘉賓聽著耳機裡的翻譯聲音,不自覺說了一句:“現在的電腦科技如此發達,翻譯得這麼快,跟上面的發言一樣快。”其實,他聽到的是仲偉合從同傳箱中裡發出的聲音。

03

身份轉換初心不變

譯者永葆教育情懷

25年的廣外生涯,仲偉合當過教師,擔任過教育行政工作,擔任過院長和校長。2017年仲偉合離開廣外,轉型加入僑鑫集團擔任聯席總裁。“仲校”搖身成為“仲總”。

離別前,他在朋友圈寫道:“二十五年杏壇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面對社會角色的轉型,仲偉合很坦然。“從事教育這麼多年,我想擁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體驗。”

他表示,希望自己掌握的技能在企業中也能發揮作用。“我們企業正在著力搭建一個對外交流的平臺,讓世界看到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當中的中國擔當。”

作為多年跨文化傳播的工作者,仲偉合認為這與自己的經歷正好對接。

去年,仲偉合還擔任起了黃埔書院的首任院長。“這是一個完全公益的組織。”仲偉合說。

在得到黃埔書院創始人的邀請後,仲偉合只提出了一個要求:一直葆有公益性。

過去20年,公益是仲偉合一直堅持的事情。

在亞運會期間,他作為第003號誌願者,影響了不少青年學生參與到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志願服務中。

其中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學子就有超過7000人參與,不少小語種專業的同學發揮專業優勢,志願充當起了翻譯的角色,為亞運會、亞殘運會的順利的展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仲偉合表示,成為黃埔書院的院長,自己還有另外一個考慮。“雖然已經離開高校,但是心裡的教育情懷仍在。人最初受過的教育,以及受教育程度與未來發展直接相關。”

“華南同傳第一人”仲偉合:與廣州同聲 和世界對話

▲大學城鳥瞰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04

加大人才隊伍建設

增強高校競爭

伴隨廣東高等教育的發展,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強,高校也通過各種方式引進人才,促進學校發展。

1997年7月,廣東省高教廳決定建立的高校跨世紀人才引進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主要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向海內外引進高校重點學科急需的學科帶頭人。

尤其是1999年高校擴招後,學生人數的增加對教師規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廣東省推出多個計劃、工程,推動人才隊伍建設。

1999年,為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廣東省高等教育廳於當年啟動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計劃,旨在從國外引進一批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或學術大師,帶動一批重點學科趕超或保持國內外先進水平,不斷提高廣東高校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和競爭力。

該計劃實施10年後的2008年,先後有26位教授受聘為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在該計劃的影響下,高校也紛紛設立校級“特聘教授”崗位,吸引和培養了更多的中青年優秀拔尖人才,示範和輻射效應日益顯現,影響直到現在。

2018年,廣東有24所本科高校85個學科設置珠江學者崗位,4所高職院校6個專業設置珠江學者崗位,共聘選人數達到131人。

大事記:

1978年——廣東省高校全面開展提升與確定教師職稱工作,共提升與確定正副教授379名,講師2400多名。

1985年10月6日——省高教廳在廣東迎賓館舉行儀式,聘請美籍華裔學者高敦勵教授為廣東省高等教育顧問。這是廣東省第一次聘請外籍教授為高等教育顧問。

1997年7月——廣東省高教廳決定建立的高校跨世紀人才引進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主要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向海內外引進高校重點學科急需的學科帶頭人。

1999年——啟動廣東省高校“人才引進工程”,促進廣東高校加快引進教學、科研急需的學科帶頭人和高層次創新人才。

2015年4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意見》。

2016年3月——廣東出臺《高水平大學建設人事制度改革試點方案》。

作者 | 申卉、侯翔宇

來源 | 大洋網

— THE END —

近期讀書會活動

11月24日(週六),廣州鳳凰城中英文學校校長、國際教育傑出貢獻獎獲獎者沈建軍應邀至黃埔書院聞道讀書會,做“連續統一的國際教育”的主題分享。

12月8日,社會企業 "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 深圳體驗館盲人館長劉天華應邀至黃埔書院問道讀書會“我所聽到的大千世界”的主題分享。眼睛看不見的他,用手、用耳、用心觸摸著這個世界,“看見”了這個世界!

報名方式 :關注“黃埔書院(ID:our-book)”微信公眾號,點擊左下角“活動搶座”即可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