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社評:智慧檢務要聚焦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

检察日报社评:智慧检务要聚焦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強調,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遵循司法規律,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對檢察機關而言,無論是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是檢察工作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都必須提升信息化水平,善於運用科技創新成果,推進智慧檢務建設。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按照黨中央要求部署,集中各方智慧,牢固樹立科技強檢理念,為滿足新時代檢察工作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需要,大力推進電子檢務工程建設和智能化應用探索,智慧檢務建設各方面取得很大成績。但應當看到,在智慧檢務建設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統籌管理不足,不能有效應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供需結合不緊,智慧檢務應用與司法辦案結合不深入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既不能自以為是、掉以輕心,也不能裹足不前、缺乏信心,而是要遵循檢察工作規律,聚焦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法律監督和檢察辦案。

一是聚焦科學化。

智慧檢務是要用好智能手段,而不是依賴智能手段。如果過度依賴智能手段機械辦案,檢察官就會變成“辦案機器”,辦案能力可能不升反降。因此,智慧檢務建設要聚焦科學化,以符合司法工作規律和檢察辦案規律的信息技術服務辦案質量效率提高,促進檢察干警辦案能力提升。

在方向上,要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體現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符合國家智能化、信息化建設要求。同時要有前瞻性,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防止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實現智慧檢務建設可持續發展。

在目標上,要以辦案為中心,提升服務檢察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要堅持檢察業務工作與檢察信息化融合發展“雙輪驅動”,構建“全業務智慧辦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務、全領域智慧支撐”的智慧檢務總體構架,實現檢察系統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為全面履行檢察職責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聚焦智能化。

智能化是智慧檢務的核心。說到底,智慧檢務的終極目的就是用現代科技去做傳統人工做不了、做不好,或者做起來費時費力的事,以智能化手段解放檢察人員的“生產力”,讓他們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提升檢察工作質效。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把自然科學的形式邏輯和社會科學的辯證邏輯結合起來,把辦案人員的需求、經驗與軟件程序設計深度融合起來,避免檢察業務與技術“兩張皮”、檢察技術拖著檢察業務走。

在智能化辦案方面,要把人工智能的客觀精準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司法辦案能力,實現全業務智慧辦案。比如,以需求為導向,統籌研發運用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檢察工作中的應用,持續提升檢察辦案質效。又比如,深度利用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案件數據,整合各類數據資源,構建權威的案例知識庫,搭建知識服務平臺,提供知識查詢、在線問答等服務,為檢察官辦理案件提供智庫支撐。

在智能化為民服務方面,要善於運用信息化方式和人工智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零距離溝通、即時性互動、無障礙共享等新需求。比如,用好升級後的網上網下12309檢察服務中心,形成融檢察服務、檢務公開、檢察宣傳、監督評議於一體的檢察服務公共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三是聚焦人性化。

智慧檢務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要讓廣大檢察人員愛用、樂用智慧檢務建設的成果,就要從人性化設計出發,打造優質、實用、好用的智慧檢務產品,提升智慧檢務使用者的獲得感。比如,智慧檢務平臺界面要友好,要讓全體檢察官會用、喜歡用,讓不同文化水準、對信息化熟悉程度不同的使用者都能比較自如地使用。又比如,智慧檢務系統要打破信息孤島,與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實現信息共享,提升司法辦案效率。此外,智慧檢務系統要成為開放、可持續、發展著的系統,既要統一標準,也要鼓勵各地創新。全國檢察機關要在統一平臺上進行智慧檢務的開發運用,各地創新成果可以為今後升級提供參考。

智慧檢務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新時代,各級檢察機關要順應歷史前進的邏輯,“備好馬車搭上船”,順勢而為,聚焦“三化”提升智慧檢務建設水平,打造好用先進的新時代檢察科技產品,更好服務檢察工作全面平衡充分發展。

检察日报社评:智慧检务要聚焦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