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充實自我,從構建良性發展系統開始

當你在職場中長時間陷於忙碌的狀態,那你就要趕緊了解自己的忙碌有沒有意義,是屬於一直麻木的忙碌,還是屬於有效益的奮鬥。

我們忙碌的意義就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變現,通俗地講就是賺錢。按照凡勃侖的《有閒階級論》所說的,對於一個人而言真正的成功在於有錢有閒。所以,結合忙碌的狀態與變現的情況,可以把職場忙碌分為四種狀態,也就是不忙也能賺錢、忙著才能賺錢、不賺錢也不想忙、一直忙卻賺不到錢。那麼針對這四種狀態,我們該如何避免,並跳出無效忙碌呢?

職場中充實自我,從構建良性發展系統開始


有錢有閒——自我實現

有錢有閒就是指那些不忙也能賺錢的人,這些人通常已經達到了財富自由狀態,也就是有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的金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關於財富自由,就是說,不必為錢而工作、保持財產性收入的淨現金流入、增加被動收入、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但是,真正的自由應該是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真諦,所以當步入有錢有閒的狀態時,應該不要再侷限於個人財富的增長,而是應該追求自我實現。因為人對社會而言,不應只是索取者,每個人的存在都應對家庭和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要心懷利他情結,有意識的幫助和回饋社會,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職場中充實自我,從構建良性發展系統開始

有錢沒閒——創造時間

有錢沒閒是指那些通過忙著才能賺錢的人,這類人的日程表擠滿了開會、出差、談判、電話。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過度指導員工工作,時時感到自己再不管,整個工作都要失控了。但其實這是病,得治。“忙人”之所以越缺時間越容易陷入低效的忙碌,也是因為“忙人”過於在意自己的時間,希望用一個小時做兩個小時的事,而不是去“創造時間”。怎麼創造時間呢?用別人的時間,為自己賺錢,這就是“創造時間”。你需要剋制過度指導下屬的衝動,尊重員工的看法,學會接受不完美的結果,讓工作成為員工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你的。同時,讓日程表多一些空閒時間,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培養更長遠、更全局的思維狀態。

職場中充實自我,從構建良性發展系統開始

沒錢沒閒——提高單位時間價值

沒錢沒閒是指那些長期處於貧困循環中的人,在職場中也時刻不停,一直工作,但是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收入。所謂貧困的循環是指利用低價值勞動來賺取收入,所換取的時間單位價值很低,只能依靠長期積累,而這種狀態會耗費他們大量的精力與意志力,無暇提升自己,所以才會陷入循環怪圈中。打破這個無限循環的根本,是增加你單位時間的價值,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是,如果你計算1+1=2,即使你重複一千次,你也不會知道2+2=4。擁有知識和技能的人越多,單位時間的產值就越高。

職場中充實自我,從構建良性發展系統開始

沒錢有閒——轉變思維

沒錢有閒是指除了上班時間之外,其他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的人,通常手頭又沒什麼錢,很難盡情享受生活,常常感覺很無聊。這類人幾乎沒什麼企圖心和目標,只想停滯於目前的工作狀態和閒暇。所以,這些人最大的改變應該是轉變思維,利用閒暇時間來提升自己。一方面,學會理財。投資理財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可以先從投資門檻較低的理財產品入手,實現初期收益。另一方面,千萬不要侷限於目前“有閒沒錢”的生活狀態,而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進行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為將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職場中充實自我,從構建良性發展系統開始

總結

比爾·蓋茨說“領導者如果整天都很忙,就證明一件事,能力不足”。勤奮固然重要,但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會勤奮!無效的忙碌只會給人一種錯誤的成就感,一味地忙忙碌碌,卻抓不住工作重點,最後只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職場上要忙對地方,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與成就。要學會讓各種事情在你面前有機的開展,不要把你的每一分鐘、每一項工作都安排的滿滿當當,這樣會陷入工作越做越多的加法邏輯。學會要事優先,把控關鍵事項,利用整塊時間,會讓你產生一種優勢能力,激發更多有創意的點子,從而創造更高的價值。職場上的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好、做到完美,講究的不是量的追求,而是質的提升,這樣有助於你在長時間的職場生涯中,不斷夯實自己的根基,將你的事業帶到一個新的層次。學會有效的控制時間、控制工作,注重結果的價值性,在任何時候都比“無效忙碌,埋頭苦幹”更有效。

歡迎關注“知源學堂”獲取更多職場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